【个人简介】
赵克俭,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宝鸡分院院长,陕西汉唐文化创意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宝鸡市青年文联副主席,宝鸡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中国画院画家,西北书画院院士,紫光阁画院特聘画家,北京世纪金色嘉园文化艺术中心理事,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山水画100家。
作品入选:1998年金彩奖牡丹杯新人奖书画展(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并获“铜奖”(中国文联);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中国美协);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大展(中国美协);韩国国际美术大赏展(韩国);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展(加拿大);中国画佳作欧洲巡回展(欧洲);
2016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暨中法艺术名家国际学术交流展。作品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银奖”;龙脉杯“银奖”;伊翔杯“金奖”;陕西省中青年书画大赛“一等奖”等,被澳洲美术馆、澳大利亚慈善机构、日本姬路市、新加坡新神洲书画馆、香港乐明轩、吴门艺苑、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等艺术机构和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有《赵克俭山水画选》、《赵克俭山水集》、《中国实力派画家丛书·赵克俭》。
【作品鉴赏】
华商报记者专访陕西著名画家赵克俭
华商报:赵老师潜心国画艺术多少年了?怎么定位自己的风格?
赵克俭: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上中学时参加过课外美术活动组。工作后绘画兴趣未减,参加了现任省国画院山水画院院长季秀伟老师开办的中国画进修班,后又在宝鸡文理学院进行了系统学习。我潜心国画艺术学习、创作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的学习传统,后又博取众家之长,也有过各种尝试,经过多年的研习,努力使作品呈现出北方的博大雄奇和南方的清新秀丽完美结合的风格。
华商报:很多评论家认为你的作品创作风格独特,传统中蕴含时尚气息,你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手法相结合的?希望自己的作品传达一种怎样的人文气息?
赵克俭:这是各位前辈、老师对我的厚爱和鼓励。新时代作品就要有新的气象,传统是本、是源,只有认真学习传统,作品才扎实、不虚华,再融入现代的表现形式(如色彩、技法、构图等),使作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面貌。笔墨清润、境界空灵、秉承传统、清新静谧,这是我的追求。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宁静肃穆,没有一点躁气,给我影响较大的,如宋代的范宽、李唐等。近现代的徐悲鸿“艺术唯美”的理念、李可染“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理论,这些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新生命的艺术主张,对我影响深远。
华商报:你的画作中山水清灵,亦幻亦实,山石、树木虽在咫尺之内,却又感觉囊括了万里之遥。在历代山水流派中,你的作品更接近哪家风格?
赵克俭:谈不上风格,每个画家作品形式的不同,是在长期学习、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我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集合体,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有北派山水的雄奇豪放,又有南派山水的清润秀丽,努力做到两者完美结合,还需长期不断努力。
华商报:中国山水画更加强调意境,画家胸中有丘壑,笔下自悠远。那么,写生对画家的作用是什么?
赵克俭:一手深入传统,一手深入生活。深入生活就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积累素材,不去写生就没有生活,就是闭门造车,通过写生的作品才鲜活。
华商报: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你觉得新时代的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有何异同?现代画家在厚重的历史下要承担什么样的突破与传承?
赵克俭:现代山水画多了焦点透视,布局上有些画幅全篇撑满,这在古代是没有的,并采用了明显的明暗光影效果,增强了立体感,增加了新的渲染技法,如泼墨、泼彩及其他特技。传承是必要的,需要的是有选择地传承,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能新瓶装旧酒。
华商报:书画市场的火爆和遇冷、收藏家的偏好、时尚的选择等都对画家是一种考验,你如何面对这些市场因素?
赵克俭: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个人行为的展现,一味追求市场、迎合市场就丧失了艺术的本质。应该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不畏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