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十年 进展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21日,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智库代表齐聚一堂,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研讨会,共同回顾十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前景。

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持续深化友好关系、不断开拓合作领域的重要平台。十年来,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不仅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民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中欧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地区和平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长刘作奎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十年来,聚焦机制建设,推动务实合作,在促进双向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10年,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贸易额快速增长1.4倍,2021年达1362亿美元,其中,中东欧农产品对华出口大幅增长1.5倍,中国赴中东欧国家旅游人数2019年较“合作”启动之初增长近4倍,达216.6万人次。中欧班列也已经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这些成就表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共同期盼和共同利益。

新任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前驻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大使姜瑜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姜特代高度评价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定信心,坚持“合作”大方向。保持高层交往对“合作”的引领势头,用好“合作”规模效应优势,切实发挥“合作”对双边关系的整合与促进作用。中方愿同机制各成员国共同努力,深挖合作潜力,促成更多务实成果,为“合作”持续深入发展注入新动力。第二,不忘“合作”初心,继续聚焦务实合作。通过加快落实北京峰会成果和出台新的务实合作举措,深化贸易投资、互联互通、绿色创新等领域务实合作,多搞一些小而美、见效快、收益好的项目,为促进中东欧当地就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第三,秉持互信和友谊原则,完善“合作”架构建设。进一步深化人文领域合作,夯实“合作”社会民意基础。第四,鼓励联合自强,加强与其他跨区域平台对接合作。中方将与中东欧各成员国携手推动“合作”与地区合作机制有效对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中方智库代表,以及来自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希腊、匈牙利、黑山、波兰、北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智库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欧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机制成立十年来,为增进中国—中东欧国家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双方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高度。当前,国家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泛安全化”和“去全球化”思潮泛滥,恶化了全球发展和安全环境。面对新的形势,中外学者提出应充分认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深厚潜力,并对未来发展前景保持乐观。在未来合作中,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高度重视人文交流,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进一步增进民心相通。此外,聚焦“小而美”项目,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地方合作,加强在省市层面的对话交流。学者们强调,新的形势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共同为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为增进中欧和世界人民福祉做出贡献。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共同主办,分别在北京和索菲亚设立会场。

图1|新任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前驻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大使姜瑜致辞

图2|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长刘作奎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图3|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分会场

图4|参加线上会议嘉宾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