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静脉疾病(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综述(第一部分:简介、解剖、病理生理学)

1、简介

盆腔静脉疾病(Pelvic venous disorders PeVD )也被称为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可表现为腹部、盆腔和腿部等部位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盆腔静脉病变与主诉症状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盆腔静脉功能不全(PVI),表现为卵巢静脉/髂内静脉扩张及功能障碍,并伴有血流瘀滞或反流。1857年,Richet首次发现盆腔静脉曲张的存在。

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有时会花费数月时间向不同专科的医生寻求帮助。其本质是血管病变,但可表现为妇科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甚至胃肠道症状,导致各专科医生对该疾病不够了解,以至于相当多的病例被误诊或漏诊。

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通常处于育龄期,一般是经产妇。PCS发病的高位因素包括多次妊娠、盆腔静脉解剖异常、盆腔疼痛家族史、激素紊乱如雌激素水平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既往接受过雌激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子宫脱垂、盆腔手术史、长时间站立或负重等;Nanavati等人的研究表明,相较于BMI升高,BMI正常的女性患PCS可能性更高。

2、解剖

来自子宫的静脉血液主要由相互连通的子宫静脉丛通过四条静脉引流。子宫静脉丛的下段被引向左侧和右侧的髂内静脉(internal iliac veins IIV)。每条IIV汇入髂总静脉,然后流入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少数情况下IIV可以直接汇入IVC。来自子宫的上部静脉血液通过子宫或卵巢静脉丛分别引流至左右卵巢静脉(ovarian veins OV)。盆腔静脉网在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交通。PCS表现出广泛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它与痔、卵巢、膀胱、骨盆和骶静脉丛相通。此外,盆腔静脉与会阴处和腿部的浅层静脉之间有许多交通支。

盆腔瘀血综合征通常会出现左侧卵巢静脉迂曲扩张,这个现象可以通过解剖学来解释:左侧卵巢静脉(LOV)比右侧卵巢静脉(ROV)更长,这使得它在直立姿势下更难回流;此外,LOV在孕期可能被位于左侧的乙状结肠压迫;LOV通常直接引流进入左肾静脉(LRV),而ROV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一个锐角汇入IVC前侧壁,只有大约10%的女性ROV引流进入右肾静脉(RRV)。

静脉淤血可继发于静脉回流受阻。由于左侧髂总静脉受到右髂总动脉压迫进而出现一系列静脉高压的症状体征,通常被称为May-Thurner综合症(May-Thurner Syndrome MTS)或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 syndrome),由于子宫静脉丛可由左侧髂静脉引流,因此部分髂静脉综合征患者会出现继发性PCS。另一种可导致继发性PCS的解剖变异称为胡桃夹综合征,其中左肾静脉前型是受压在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之间,后型受压在主动脉和椎体之间。

3. 病理生理学

PCS的病因仍然不甚明了,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遗传易感性、解剖学异常、 激素水平紊乱、静脉壁损伤、静脉瓣膜功能障碍、血液反流等。多达一半的盆腔静脉曲张可能与遗传有关。可能存在一些先天性的血管壁异常导致其扩张,进而导致静脉瓣膜功能障碍。长期的静脉扩张会引起炎症,进一步损害血管壁、引起反流和静脉高压。然而,盆腔静脉曲张/盆腔静脉功能不全并不是导致PCS的唯一因素。只有约59%的盆腔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症状。

激素在PCS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PCS症状通常在绝经后完全缓解,PCS与卵巢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用女性性激素的生理效应来解释。雌激素会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增加。这导致静脉扩张,从而对瓣膜造成更大的压力。研究表明,疼痛性静脉曲张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会影响痛觉感受性。

怀孕也被认为是PCS的高危因素之一。在妊娠期间卵巢和盆腔静脉的循环量增加,通过卵巢静脉的血流量可增加60倍。妊娠后静脉回流需求的增加和激素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雌二醇在怀孕期间引起静脉扩张也会导致对瓣膜的压力增加。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