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读文献|精读泛读的正确读法

本期更新:医学生高效阅读文献之精读与泛读

很多医学小白在拿到一个课题,接触一个新领域时,都会在PubMed中检索关键词,下载一堆文献,然后一篇一篇地开始啃。结果概念不了解,单词不认识,实验方法没见过、图表也看不懂,导致文献读得又慢又受挫,很难坚持。

正确的文献阅读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泛读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了解课题所在领域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进展和待解决问题,有哪些课题组在做,做到了什么程度,用的什么实验方法等。了解完这些后再开始精读,否则精读时会遇见很多陌生的概念、实验方法,读得又慢又煎熬,更别提准确理解文章思路了。

泛读目的:

1. 了解课题背景。通过阅读文献的引言了解课题相关概念、研究现状和待解决问题等。

2. 了解实验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的图表和实验方法,掌握常用的、做自己课题需要用到的实验方法。

泛读阅读顺序:

1.读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判断是否与课题有关,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价值。如果是,继续读;如不是,果断下一篇。(如果对课题不了解,则需要读引言,了解研究背景)

2.读图表、结论。图表是一篇文章最关键的信息,能清晰体现文章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读图表时如有不理解,可以结合结论和实验部分,了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

3.上述读完对文章进行评估,是否值得读下去或者精读。

泛读做笔记:

1. 要求:只看笔记就能知道这篇文献讲了什么。

2. 文献表格:一定要做表格记下文献的关键信息,方便后续参考和翻阅。(参考表格模板如图)。

3. 时间控制:一篇文献控制在15min内读完,再花几分钟做表格。做笔记积累实验方法、研究背景的时间不限。

泛读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精读

筛选条件:

①本领域顶刊最新文献,经典文献。

②与自己课题相关性大的文献。

③本领域引用率很高的文献。

精读目的:学习文章思路。阅读过程中不断学习文章的创新点、实验思路、逻辑和论证关系等,潜移默化,进而自己创新。

精读做笔记:要能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章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②得出了什么结果,用什么技术路线证明的,有何先进实验方法,是否能借鉴

③是否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实验思路是否严谨,存在什么局限

④文章有何创新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⑤一句话总结全文:该文章用了XX方法(创新点)得到了XX结论。

精读方法:

①代入性阅读:将自己代入作者,思考如果是你在做实验,拿到实验结果,下一步会怎么做,再与作者的实验思路做对比,很快便能培养出科研思路。

②目的性阅读:高质量英文文献一般篇幅较长,运用实验技术较多,论证思路严谨复杂,从头到尾地阅读难度较高,又费时间又搞心态,很容易半途而废。遇到这种情况,带着目的去读,每一遍只解决一个问题。比如第一遍只看该文章的研究目的,第二遍看图表分析文章实验思路,第三遍记录实验技术和原理,第四遍分析文章存在局限性和创新点。这样一块块地拼图,就能把文献吃透啃懂了,不仅节省时间,还能稳住心态坚持下来。

此处避坑:

①精读不要读得太快,一篇文献控制在4小时内,笔记总结1小时内,查阅单词、概念、实验技术、基础知识时间另算不限。

②泛读精读都要注重整体性阅读,不拘小节。在不影响全文理解的情况下,遇见不认识的单词、陌生概念、实验技术等时,先标注,不要停下来去查,这样会影响阅读和思路的连贯性,并且容易分心。对文章整体理解后再查阅,补充积累,加深文章理解。

③阅读过程中用思维导图建立研究领域的结构体系,将研究领域划分层次。阅读文献时标注该文章属于哪个层次,并做好文献分类管理。可以找一篇研究领域顶级综述,作为模板,再结合自己课题加以修改。举例:肝癌结构(如图)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