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庞光华教授学术短论系列之考伏羲女媧的關係 《楚辭·天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新考(6)

《楚辭·天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新考(6)

——兼考伏羲女媧的關係

  龐光華,1968年生,男,重慶人,漢族。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北京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現為廣東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文化史、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古文獻學。參考文獻隨文出注,文末不詳列。本文承蒙畏友蕭旭先生和匿名審稿專家細心審閱,提出了寶貴修改意見,特此致謝。详文见《<楚辞·天问>“登立为帝,孰导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新考》,见《东亚文献研究》,韩国忠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

 摘要:《楚辭·天問》“登立為帝”的人是女媧或是顓頊,不是伏羲或女登(或握登)。“帝”不是天帝。在西漢以前的伏羲和女媧是毫無關係的神靈,不是夫婦關係。在古文獻中,伏羲女媧直到中唐才被稱作夫婦。伏羲的神話和女媧的神話在先秦是不同系統的神話故事。在東漢雖然有不少伏羲女媧交尾圖,這也只是表明伏羲女媧是陽神和陰神的代表,而不能說明二者是夫婦關係。伏羲女媧交尾圖產生的思想根底主要是當時盛行的陰陽論。女媧以黃土造人的神話是東漢後期才從民間興起的,時代較晚,不是上古神話的原始面貌。在越南的遊蜆會祭禮和風俗是中國上古祠高禖的遺跡。《天問》“女媧有體”可能是指女媧有一個巨大腹部和陰部以化生人類。到了東漢時代,女媧的普通的形象是人首蛇身。女媧這樣的造型可能與東漢時代《山海經》和《山海經圖》廣為流行有關。在東漢人的觀念中,人獸合體往往是聖人的形象,而不是妖怪,這與六朝以後人們的觀念大不相同。 

    關鍵詞:帝  女媧  伏羲  顓頊 

  《楚辭·天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兩句的意思千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我們在此對《天問》中的這些疑難文句做詳盡的研究,并考證伏羲女媧的關系問題。


  我們的結論是:在上古神話中,女媧的功業是補天和造笙簧,伏羲的功業是發明八卦和筮占。其他關於女媧的傳說大都是漢代才興起的,有很多不是先秦的神話真相。

  女媧與伏羲在先秦幾乎不發生任何關係。在先秦成書的《世本》既提到伏羲,也提到女媧,但絕不言伏羲女媧有任何關係。到了漢代的緯書中,伏羲成了天皇或天公,女媧成了地母。進而,伏羲女媧又成了兄妹這與原始神話相去已遠

  但古文獻沒有說他們是夫妻。《淮南子·覽冥》:“伏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這是我們見到的伏羲女媧合稱的最早的文獻,但不言其為夫妻。

  其後就是東漢王充《論衡·順鼓》:“伏羲、女媧,俱聖者也。舍伏羲而祭女媧 ,《春秋》不言。董仲舒之議,其故何哉?”王充說伏羲女媧都是聖者,也沒有說他們是夫婦。《文選》所收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伏羲鱗身,女媧蛇軀。”這也看不出二者是夫婦關係。我們可以說伏羲、女媧在西漢前期的《淮南子》中根本不是夫妻或兄妹。

  但是東漢以來的民俗將伏羲女媧緊密相聯繫且發生交尾關係的畫像或許就是從《淮南子·覽冥》這句話衍生出來的。實際上,東漢學者對上古文化已經不太明瞭,如東漢學者王符《潛夫論》卷八《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三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我聞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為或及此謂。亦不敢明,凡斯數其於五經皆無正文。”從這段文獻看,東漢的王符雖然搞不清三皇的確實情況,但也不認為伏羲和女媧是夫婦。

  《風俗通義》卷一《三皇》引《春秋運樞》說:“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從此可見作為緯書的《春秋運樞》也沒有把伏羲女媧當做夫婦,因為三皇只能代表三個不同的時代,猶如五帝、三王(即夏商周)是指不同的朝代

  《周易正義》卷十二引《帝王世紀》:“大皥帝包犧氏,風姓也。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大人跡出於雷澤,華胥履之而生包犧。長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取犧牲以充庖廚,故號曰包犧氏。後世音謬,故或謂之伏犧,或謂之虙犧,一號皇雄氏。在位一百二十年。包犧氏沒,女媧氏代立爲女皇,亦風姓也。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柏黃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皥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習包犧氏之號也。”宋翔鳳等輯校《帝王世紀》2-3頁稱庖犧氏,風姓,人首蛇身;女媧氏,亦風姓,承庖犧制度,亦人首蛇身,一號女希,是為女皇。

  可見西晉時期皇普謐的《帝王世紀》用了“女媧氏,亦風姓,承庖犧制度”,這就說明庖犧和女媧是不同時代的氏族,所以才用“承”字。更重要的是,所謂“伏羲氏、女媧氏”分別用了一個“氏”字就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一個家族,猶如說伏羲家族、女媧家族

  東漢緯書《易緯稽覽圖》卷下稱:“甲寅伏羲氏至無懷氏五萬七千八百八十三年。”可見伏羲並非單指一個人。

  《帝王世紀》、《史記·補三皇本紀》也稱伏羲風姓(亦見《世本》),女媧也為風姓。既然伏羲女媧都是風姓,那麼就絕不可能是夫婦,因為我國自上古以來就有明確的禮法:同姓不婚

  待续

参考文献

  1. 女媧在上古時期的主要活動還是補天,以《淮南子·覽冥》為最早文獻。女媧造人的神話在文獻中首先出現在東漢末年的《風俗通義》。而且用黃土造人的觀念在西漢以前的遠古傳說中也沒有跡象可尋。因此,我甚至懷疑女媧用黃土造人的傳說很可能是東漢才興起的說法。這也是東漢文化與西漢以前文化的一大不同。

  2.  參看《世本八種》(中華書局,2008年)。其中秦嘉謨輯補本最詳備。

  3.  從此可見東漢緯書的某些觀念有些奇怪。因為女媧的主要功業是補天,而且根據《淮南子·覽冥》的記載和描述,女媧是與天神關係密切的神靈。可是東漢人根據陰陽觀念將女媧硬跟伏羲扯上關係,結果補天的女媧反而成了地母(伏羲成了天皇)。這是東漢神話的一大變遷,與西漢及以前的神話有很大的不同(不過緯書稱女媧為地母也不是全無根據,因為根據《淮南子·覽冥》,女媧在補天之外,還做了其他事,如“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或許正是根據這些事情,緯書學者在陰陽論思想下將女媧推為地母)。推動這種變遷的力量主要是東漢時代的緯書派學者。東漢緯書派學者的力量很大,影響很廣泛(如《文心雕龍·正緯》稱:“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選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與之相抗衡的有王充《論衡》(《論衡》主要是為批判緯書派學者而作)。《文心雕龍·正緯》稱:“是以桓譚疾其虛偽,尹敏戲其浮假,張衡發其僻謬,荀悅明其詭誕:四賢博練,論之精矣。”可見在東漢反對讖緯的學者除了王充之外,頗不乏人。

  4.  考《廣博物志》卷九:“女皇氏,媧,雲姓,一曰女希。”注引《風俗通》云:“女媧,伏希之妹。”可見東漢末年的《風俗通義》提到過女媧是伏羲(伏希)之妹。《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轉引自袁珂《中國神話資料萃編》15頁,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世本》張澍集補注本(收入《世本八種》中華書局,2008年)第7頁,張澍注稱女媧是太昊是之女弟,不是伏羲之婦,專門批評了盧仝。伏羲女媧作為兄妹關係在古文獻中出現要遠遠早于作為夫妻關係出現。

  5.  漢代的緯書產生於西漢的哀帝和平帝時代,東漢初年光武帝很相信讖緯,緯書因此很流行。《文心雕龍·正緯》關於緯書的論述很精彩:“通儒討核,謂起哀平,東序秘寶,朱紫亂矣。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風化所靡,學者比肩。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選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 《文心雕龍·時序》:“自哀、平陵替,光武中興,深懷圖讖,頗略文華”。《文心雕龍·封禪》:“及光武勒碑,則文自張純。首胤典謨,末同祝辭,引鉤讖,敘離亂”。

  6.  從《論衡》來看,王充很熟悉《淮南子》。

  7.  東漢緯書的情形很複雜,其內部也有很多分歧。

  8.  《新世紀萬有文庫》本,劉曉東點校,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9.  如稱漢朝為劉漢,非專指劉邦一人在世統治下的漢朝;稱魏國為曹魏,非專指曹操或曹丕一人在世統治下的魏國;稱唐朝為李唐、非專指李淵或李世民一人在世統治下的唐朝,都是指其世系(也就是家族)而言。

  10.  《四庫全書》本。又見《緯書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上30頁上欄。

  11.  《帝王世紀》成書於西晉,其說有的地方取材於讖緯。唐朝大學者劉知幾《史通》卷五《采撰》稱:“玄晏《帝王紀》,多采《六經》圖讖。”

  12.  考《國語·晉語四》:“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昭公元年》:“僑又聞之,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違此二者,古之所慎也。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孔叢子》卷二《雜訓》:“故同姓為宗,合族爲屬,雖國君之尊,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是以綴之食序,列之昭穆,萬世婚姻不通,忠篤之道然也。”《孔子家語》卷十《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故繋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㛰姻不得通,周道然也。”《禮記·郊特牲》:“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