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光华教授学术短论系列:《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5)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 教授 1968年生于重庆,男,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训诂学、音韵学、文化史、古文献学。本文参考文献随文出注。详文参见《论<荀子>对老庄的批评》,见《五邑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提要:《荀子》对《老子》的有诎无伸的思想,对《庄子》的乐天安命的顺应自然的思想都有尖锐而中肯的批判,《荀子》对“至人”的论述与《庄子》不同,更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荀子》的学术批评往往只注意对方的缺点,不提对方的优点,与《庄子·天下》篇以来的学术批评强调美恶并举的传统不同。

        关键词:荀子 诎伸 刚柔 天道 至人

            要注意的是楚简本《老子》乙篇明显将“诎”与“屈”二字分用不混:“大成若诎,大植(直)若屈。”“诎”与“成”相对,“屈”与“直”相对。

           则简本《老子》的“诎”与“屈”不同,对应今本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诎”与“缺”古音相通,当训为“缺”。或“诎”训“折”,《广雅》:“诎,折也。”无论简本的“诎”训“缺”还是“折”,都不是《老子》所崇尚的。

           因此,《吕氏春秋·不二》称:“老耽贵柔。”这表明《吕氏春秋》的作者所看到的《老子》与帛书本和今本很相似,与郭店楚简本《老子》不同,因为郭店楚简本《老子》没有“贵柔”的思想,甚至没有出现“柔”字。而《荀子》的作者所看到的《老子》却不是楚简本《老子》、帛书本《老子》或今本《老子》,因为三者并没有“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诎、屈”的思想在各本《老子》中没有显著的位置。

         待续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