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应往何处去?——对于《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的10个预测

《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在未来的日子中将会如何发展?正史宇宙的发展有何明确趋势和特点?正史宇宙能否吸引更多新的爱好者了解《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和文化?这些都是《星球大战》爱好者们关心的话题。如今,《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发展愈发艰难,以影视剧为主的文艺作品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笔者认为,在这一时期,研究《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发展历程,并从笔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对《星球大战》正史宇宙未来发展的预测,有助于各位爱好者对《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方向建立一定的预期,并了解《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大致发展思路。

本文是“学术看星战”系列中学术色彩较淡的一篇,主要结合《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具体发展情况,面向大多数爱好者撰写。

一 宏观层面预测

    一-1 “小叙事观”占主体地位,最多也仅限于大背景下讲述小故事

    一-2 会有更多类似“共和国巅峰”的综合文艺作品项目,并且会以这些项目大幅扩展正史的时间跨度

    一-3 影视剧不会以未知空间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空间

    一-4 影视剧仍然会是正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一-5 影视剧的表现风格会更加新颖

二 微观层面预测

       二-1 传说宇宙的各类设定将继续得到采用,但设定不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2 绝大部分新角色和设定浅显且夺人眼球,但不够深入,难以经得起推敲

       二-3 会有更多文艺作品对已有文艺作品进行扩展,而不是从头开始讲述原创故事

三 粉丝群体层面推测

       三-1 了解正史宇宙的粉丝会越来越多,但深入了解正史宇宙的粉丝会更少

    三-2 粉丝群体的基本格局将长期不变

结语

一 宏观层面预测

一-1 “小叙事观”占主体地位,最多也仅限于大背景下讲述小故事

首先,我们要了解何为“小叙事观”。“小叙事观”是笔者独创的一个用于分析《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用语,指文艺作品以传统的讲故事方式叙述事件,事件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和历史意义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1]笔者在之前的多篇《学术看星战》文章中反复提及,正史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小叙事观”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正史宇宙缺乏原创的、可被称为历史的宏大事件,文艺作品叙述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而难以被称作历史。同时,“小叙事观”主导下,《星球大战》正史中军事、政治和经济内容的建构都较为简单,强调矛盾冲突与二元对立,不强调历史严谨性。[2]与“小叙事观”相对的是“大叙事观”,其根本特征是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故事化,表现为文艺作品本身以具有历史色彩的叙事方式叙述事件,事件本身具有强烈而宏大的历史厚重感和一定的历史意义。

笔者认为,《星球大战》正史宇宙接下来的发展,仍然将以“小叙事观”为主要的叙事观,最多也仅限于在较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较小的历史故事,而不会以“大叙事观”为主要的叙事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的正史文艺作品需要吸引新爱好者了解《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而在“大叙事观”主导下,往往会出现对新爱好者而言过于宏大、复杂,较难理解的内容,是不利于吸引新爱好者的。许多国内《星球大战》爱好者虽然想要了解《星球大战》传说宇宙波澜壮阔的故事,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翻译作品太少这一重要原因,体量太大,故事太复杂,不容易下手也是一个原因。换句话说,正史为了方便吸引新爱好者,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故事简化,以吸引新爱好者为第一要务,而非以创造铁杆爱好者喜爱的宏大故事为第一要务。“大叙事观”因其本质特征,很明显是不适合达成这一目标的。

第二,当前正史宇宙文艺作品,普遍存在格局小、缺乏深度、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小等等问题。这类文艺作品不利于展现《星球大战》中“大战”的存在,无法使《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成具有深度、广度的多媒体艺术。因此,有必要在部分文艺作品中,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格局相对较小的故事融合,以此扩展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又不会让新爱好者望而却步。否则,《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发展,会出现格局越来越小,作品讲述的故事越来越无足轻重的弊端,这一点是迪士尼和《星球大战》爱好者都不乐见的。

因此,笔者认为,“大叙事观”指导下的文艺作品,或者大历史背景下具有历史色彩的宏大故事,在未来的正史发展中将非常鲜见(如“共和国巅峰“综合文艺作品),而主要的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和影视剧,会在宏大历史背景下讲述格局较小的故事(如《曼达洛人》)。在文艺作品中,宏大历史背景究竟会如何表现,又会表现多少,就是笔者很难预估的了。不过,笔者不负责任的猜测是,宏大历史背景终究只会得到稀少的展现。

 

一-2 会有更多类似“共和国巅峰”的综合文艺作品项目,并且会以这些项目大幅扩展正史的时间跨度

2025年2月25日,《星球大战》官方宣布了“共和国巅峰”综合文艺作品项目。起初,这一项目包含的文艺作品体裁只有小说、漫画,后来又增加了影视剧(《门徒》)。这一旨在讲述《幽灵的威胁》前数百年的故事的综合文艺作品项目是《星球大战》正史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正史宇宙树立了又一发展重心。目前,“共和国巅峰”综合文艺作品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图书将于2022年10月开始出版。

笔者所说的“综合文艺作品”,指的是多种体裁不同的,讲述的故事大致发生在同一时空的文艺作品所构成的文艺作品系列。在传说宇宙中,《帝国阴影》、《共和国突击队》、《旧共和国》等等都是著名的综合文艺作品。综合文艺作品具有叙述风格和方式多样、多视角交替、欣赏体验多样等等特点,也有助于爱好者理解《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整体性特征。

笔者认为,《星球大战》正史宇宙会有更多类似“共和国巅峰”的综合文艺作品项目,并且会以这些项目大幅扩展正史的时间跨度。同时,笔者也认为《天行者崛起》之后的时间线暂时不会被文艺作品涉及。“共和国巅峰”系列是《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大叙事观”,扩展时间线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外其反响也是相当不错的。笔者认为,“共和国巅峰”系列将在接下来数年中继续发展,同时更多类似“共和国巅峰”的综合文艺作品项目也会立项,其包括的文艺作品体裁将主要是小说、漫画、影视剧和游戏。

 

一-3 影视剧不会以未知空间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空间

伴随着《索龙:统治领》系列小说的完结,以索龙为主角的正史小说发展暂时告一段落。这系列小说和传说宇宙中有关索龙的小说存在巨大不同——正史宇宙中以索龙为主角的小说讲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未知空间和奇斯统治领。但是,笔者认为未来《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影视剧不会以未知空间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空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影视剧作为《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主要发展动力,担负着吸引新爱好者的重大任务,而未知空间这一颇为神秘,不易理解的设定,很明显是不适合新爱好者了解的。笔者认为,未来的正史宇宙影视剧在空间上会趋向保守,围绕《星球大战》正史宇宙中常见的几颗星球开展,而不会涉及或很少涉及未知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只认为影视剧不会以未知空间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空间,而小说、漫画、游戏等等文艺作品,尤其是“共和国巅峰”的后期作品,很有可能会涉及未知空间。这些文艺作品地位相对次要,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有志于更进一步了解《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爱好者,因此讲述发生在未知空间的故事也合情合理。

 

一-4 影视剧仍然会是正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笔者在对《星球大战》正史的研究文章中,曾指出《星球大战》正史内容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影视剧。此处的“影视剧”,指的是电影、真人连续剧和动画连续剧等。

影视剧之所以仍将是正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主要原因是其表现形式直观且有吸引力,且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中人们了解文艺作品的常规方式。一方面,影视剧的画面相较小说的文字,更能直观地塑造某些场景,且极富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导致人们不再有时间阅读一整本小说,但人们仍然会花一段较长的时间去欣赏影视剧。同时,影视剧在商业上也比小说、漫画更划算,这对于商业化色彩较重的正史宇宙也是一大利好。

顺便一提,以影视剧作为正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对于国内粉丝了解《星球大战》是由很大裨益的。事实证明,即使爱好者为《星球大战》宇宙的小说进行汉化,去阅读中文版的爱好者也是寥寥无几(这也是传说宇宙在国内传播困难的原因之一);然而,大部分爱好者获取影视剧资源却相对容易,且绝大部分在线获取的资源还会附带迪士尼+的官方中文字幕。因此,《异等小队》、《曼达洛人》、《波巴·费特之书》等影视剧在国内的传播会相对顺利。

 

一-5 影视剧的表现风格会更加新颖

作为正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星球大战》正史影视剧在未来的发展将会走多元化的道路。这就是说,正史影视剧的表现风格会更加新颖,讲述的故事会更加不拘一格,并且很有可能会出现影视剧之间互相或单向为对方服务(参考《曼达洛人》与《波巴·费特之书》之间关系)的现象。这是影视剧体量增大,讲述的内容增多带来的必然结果——毕竟,没有人想看用同一种表现风格或者同一种架构讲述各种故事。这一点在《曼达洛人》第一季、《曼达洛人》第二季和《异等小队》第一季的演变中得以体现——这三季影视剧都采用了《带子雄狼》式的故事内核,只是时空不同,结果导致观众出现了一定审美疲劳。同时,格局小的电视剧由于讲述的内容相对次要,在整个《星球大战》正史宇宙中发挥的作用也就相对较小,因此其表现风格相较于传统的、作用较大的影视剧,可以更加新颖自由。这一影视剧格局缩小化的典型案例就是《波巴·费特之书》。因此,笔者认为,正史宇宙影视剧的发展前景是比较积极的,影视剧这一形式的潜力、新的表现风格和可以表现的内容尚待挖掘。

 

二 微观层面预测

二-1 传说宇宙的各类设定将继续得到采用,但设定不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多元一体”。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传说宇宙内部和正史宇宙内部,也体现在传说宇宙和正史宇宙构成的总和之中。换句话说,虽然《星球大战》传说宇宙和正史宇宙作为两个整体,如今是呈二元关系,独立发展的,但二者的很多内容、如具体设定、部分故事等等,仍然是一元的,即互通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进一步发展中,传说宇宙的各类设定将继续得到采用,但这些设定不会发会非常重要的作用。

《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受到的掣肘,主要包括体量小、时间跨度小、人物塑造深刻性不足、具有独特性、突出性的原创设定较少、军事、政治和经济内容的建构过于强调二元对立而缺乏深度等等。[3]其中,体量小、时间跨度小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长期的持续发展解决,军事、政治和经济内容的建构缺乏深度则是由正史宇宙本身的发展思路决定的。而人物塑造深刻性不足、独特突出的原创设定少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传说宇宙的设定加以弥补。这一特点的最典型案例是《星球大战:义军崛起》将源于《索龙三部曲》的索龙元帅引入正史宇宙,以丰富该剧的故事内容并吸引更多观众。同时,奇斯统治领、冯杜恩蟹甲等富有传说宇宙特色的设定的引入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某种意义上,《义军崛起》重新引入阿索卡也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笔者之所以认为这些设定不会发会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根据这类传说宇宙设定引入正史后的具体体现推断,一方面则是从理论层面推导。首先需要明确,将传说宇宙的设定一味引入正史宇宙是不可取的,因为如何正确利用设定是一大难点。例如,《义军崛起》中索龙元帅的结局就并不令人满意,体现了将传说宇宙的设定引入正史后,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让这些设定不再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一个角色在某段时间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后,如何体面地、合理地退居次席)。这种方法对于当前的正史宇宙来说比较难以掌握,而若这种方式难以掌握,则过多地引入传说宇宙设定,或让传说宇宙设定发挥较大的作用,往往导致正史故事组“下不来台”,难以自圆其说,使故事作为一个整体足够自洽。

其次,《星球大战》正史宇宙之所以人物塑造深刻性普遍不强,设定比较缺乏独特性和突出性,是因为《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商业色彩较为浓重,以吸引新爱好者为主要导向,而使已经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正史宇宙,则是次要的导向。也就是说,《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绝大部分人物和设定为了便于吸引爱好者,应当简明且夺人眼球,其深入性可以暂时居于次席。能够进入正史宇宙的传说宇宙设定,往往都有复杂的背景故事,这些设定如果发挥较大作用,往往需要与其背景故事紧密联系,则必然对于入门爱好者过于复杂,因此这些设定发挥的作用不会非常大。

 

二-2 绝大部分新角色和设定浅显且夺人眼球,但不够深入,难以经得起推敲

这一问题在之前一节已经有所提及。本节从叙事观角度进行论述。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指出,《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的主要叙事观是“小叙事观”,而其定义也已在本文中明确指出。从叙事观角度看,“小叙事观”指导下的文艺作品以传统的讲故事方式叙述事件,事件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和历史意义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新角色和设定作为故事人物和故事元素,会相对浅显且夺人眼球,以使故事具有直观的、感性的吸引力,而其背景设定和历史意义则居于次要地位。在已发布的《星球大战》正史文艺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居于次要地位”的体现是角色和设定往往强调二元对立和表面的矛盾冲突,缺乏深入剖析,矛盾也往往不够深入、不够合理。这一特点并非完全负面——虽然这会导致故事的深入程度和逻辑性有所下降,但对于新爱好者而言,更加夺人眼球的文艺作品无疑能吸引大量关注——而这正是迪士尼所希望的。

 

二-3 会有更多文艺作品对已有文艺作品进行扩展,而不是从头开始讲述原创故事

这一点是笔者看完《波巴·费特之书》之后提出的观点。《波巴·费特之书》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与《曼达洛人》相近,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曼达洛人》的衍生剧。同时,《异等小队》也是《克隆人战争》第7季的直系延续。因此,笔者认为,会有更多文艺作品在已有文艺作品的基础上发展,通过采用已有文艺作品的角色、设定和故事内容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拓展。这一现象在影视剧领域,往往称作“衍生剧”。例如,《欧比-旺·克诺比》很可能就是《西斯的复仇》的“衍生剧”。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当前正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扩展缓慢,完全从头开始或者大部分从头开始讲述原创故事的文艺作品较少,因此会出现新作品扩展旧作品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则是《星球大战》正史宇宙故事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电影,电影承担着扩展正史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重大使命,影视剧、小说、漫画等次级作品不应也不能和电影争夺这一使命(除了《共和国巅峰》这一特例)。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影视剧、小说、漫画等次级作品在未来不会讲述完全原创的故事,包括《共和国巅峰》在内的大量文艺作品,尤其是漫画,仍然将讲述较为简单的、有趣的原创故事。

 三 粉丝群体层面推测

三-1 了解正史宇宙的粉丝会越来越多,但深入了解正史宇宙的粉丝会更少

笔者做出的这一推测,主要是结合当前《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发展状态和思路,以及笔者的长期观察而成的。首先需要明确,《星球大战》正史宇宙以电影为故事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以影视剧为重要的辅助推动力,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毋庸置疑,电影和影视剧及其直接衍生产品带给迪士尼的收入远远大于常规的小说、漫画、游戏。当前,电影和影视剧相较于小说、漫画的一大优势是容易吸引新爱好者关注《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电影和影视剧相较小说、漫画更加直观,更有视觉冲击力,这两点对于新爱好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随着电影和影视剧的不断发展,(至少在中国大陆)了解《星球大战》正史宇宙的粉丝会越来越多。

然而,笔者认为深入了解正史宇宙的粉丝会更少。虽然正史宇宙仍然在不断发展,体量会不断增大,故事的完整性将逐步补全,但由于正史宇宙是由“小叙事观”主导的,缺乏足够深入的内容或设定,因此正史宇宙和传说宇宙相比,并不值得深入了解。

 

三-2 粉丝群体的基本格局将长期不变

(笔者注:本节内容包含较多主观色彩,请各位理性看待。笔者声明:只要是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有了解的粉丝,彼此之间就不应当有高低贵贱之分。)

笔者认为,目前《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粉丝群体的基本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将会保持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一基本格局的分划标准是笔者根据《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理论,结合《星球大战》正史宇宙与传说宇宙的演变形成的。笔者认为粉丝群体的基本格局如下:

第一类:绝大多数只了解《星球大战》电影(不论是前传、正传、后传还是外传)的粉丝,笔者将这一群体称作“准粉丝”。准粉丝的数量是很大的,在社会面上并不鲜见。在国内,这一般得益于后传电影和外传电影上映前后迪士尼方面的不断宣传(尤其以《原力觉醒》上映前的宣传最为典型)。不过,由于“准粉丝”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了解水平非常低,因此笔者主要讨论的粉丝并不包括这一类。

第二类:在第一类基础上看且只看影视剧的普通粉丝。这类粉丝数量相较于“准粉丝”明显偏少,但却是本节主要探讨的粉丝中最基础的一类。《星球大战》正史的扩大发展,不仅要依赖电影,还要依赖各式各样的影视剧。这一类粉丝相较于“准粉丝”,对《星球大战》正史的了解更多,也是狭义上的《星球大战》粉丝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第三类:在前两类基础上看小说、漫画和(或)玩游戏的进阶粉丝。请注意,此处的小说、漫画和游戏不区分正史宇宙或传说宇宙。这一类粉丝在数量上相较前一类又显著减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单论正史,则正史的小说、漫画、游戏吸引力大多并不很强,难以吸引粉丝的深入了解;二是将目光放大到整个《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小说、漫画这两种文艺作品形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太吃香。同时,由于传说宇宙中小说、漫画和游戏往往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类粉丝往往也是对传说宇宙有一定基础了解的粉丝。

第四类:在前三类基础上对《星球大战》正史和(或)传说宇宙都有较深入了解的高阶粉丝。这一类粉丝的数量极少,笔者估计在国内的数量应当只有几千。这一类粉丝的特点是对于《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和(或)传说宇宙的文艺作品、故事脉络、具体故事单元、故事情节、设定细节、人物形象等等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一类粉丝中,一部分往往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上传播《星球大战》相关内容,为国内《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宣传和研究添砖加瓦。

第五类:狂热粉丝。这类粉丝从本质上是第四类粉丝的延伸,但了解水平往往高于第四类粉丝。这一类粉丝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了解的时间普遍较长,了解水平(尤其是对传说宇宙的了解水平)往往非常高。许多星球大战中文网的前辈都属于这一类粉丝。笔者认为这类粉丝在国内的数量只有数百人甚至更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和某个粉丝在国内《星球大战》粉丝群体中所处的地位没有必然联系。笔者所了解的一些501军团成员,按照以上分类方式可能只属于第三类粉丝,但在国内星战粉丝群体(尤其是资深粉丝之间)地位是非常高的。笔者绝不希望《星球大战》的粉丝因为彼此知识水平有不同而互相歧视甚至攻击。

这一基本格局的“不变”,主要体现为各类粉丝的占比相对不变。笔者认为,各类粉丝的占比在未来将长期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即“绝对多数的第二类粉丝——相对多数的第三类粉丝——少数的第四类粉丝——极少数的第五类粉丝”。这一结构的形成,是每个个体对《星球大战》多媒体艺术的主观了解欲望和客观了解能力决定的。

总结

以上便是笔者对《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的10个预测。笔者在与其他《星球大战》粉丝的交流中,通过比较不同观点,得出结论:笔者的观点是相对悲观的。笔者也曾在动态中表示对正史的发展不抱太大希望,但从未明确地论述过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或是逻辑过程。笔者认为,本文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其中提出的10个预测也将成为各位读者对《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进行预测的有力依托。

笔者自认本文的大部分观点应当是八九不离十的,但肯定也有一些会在未来被证伪。这也是笔者有限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决定的。笔者不可能精确预测正史的未来发展(卢卡斯影业故事组可能都做不到),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纲领性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和交流。笔者希望各位读者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可以了解未来《星球大战》正史宇宙发展的大致方向,从而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有更明确、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本文真的能使各位读者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将不胜荣幸。

这篇文章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看星战”系列中拖延时间最长的一篇。本文大约在今年(2022年)2月27日立项,但是一直到接近三个月后才写完。这当中,笔者先是从线下正常学习转为线上教学,然后又转入全面封锁状态,至今也仍然不能(或者说没必要)离开小区。在这三个月中,笔者的学习生活比较幸运地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本文的写作却着实是拖了很长时间——准确地说是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遗忘了。笔者写完本文之时,虽然高考等级考被推迟一个多月,但倒计时也只剩下不到一个月,如果再不完成本文,可能就要拖到暑假了。因此,笔者最终还是决定抽点时间把文章写完。由于文章各章节不是一口气写完的,因此在逻辑链和措辞上有些瑕疵,有些内容也写的不是很明了,还请各位读者多多包涵。

最后,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期,还祝各位和各位的亲朋好友身体健康。

[1] 引自笔者创作的《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星球大战>?——<幻境>引发的一点联想》一文。下文中“大叙事观”定义亦引自该文章。

[2] 引自笔者创作的《为什么研究<星球大战>的历史如此困难——从基本情况和方法论说起》一文。

[3] 以上主要引自作者的《为什么研究<星球大战>的历史如此困难——从基本情况和方法论说起》一文。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