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西清古鉴》与四鉴、《四库全书》、《天工开物》与宋应星

写在前面的话

每个院校在文博专硕考研初试的时候,几乎年年都会涉及到一些古文献或者古文献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而且会重复部分古文献进行考察。本部分以以往的院校真题为主,进行相关的拓展。

整理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有对古文献研究颇深的同学,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内容概要

西清四鉴与《西清古鉴》

《四库全书》

《天工开物》与宋应星

《西清古鉴》
《西清古鉴》 清代金石学著作。梁诗正等奉敕编纂。四⼗卷,附《钱录》十六卷。是⼀部著录清代宫廷所藏古代青铜器的大型谱录。乾隆⼗六年(1751年)成书,乾隆二十年内府刊行。乾隆帝亲自参与了《西清古鉴》的编著,和硕庄、和硕果亲王担任监理。仿《宣和博古图》体例,收录清宫廷所藏商周⾄唐铜器1529件,多为商周彝器。皆摹绘器形及铭文,间出考释。惜摹写不精,伪器约占⼗分之三,考证疏陋,但仍可窥皇室旧藏,别具价值。后王杰等奉命编纂《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西清续鉴乙编》二十卷,清廷又编《宁寿鉴古》十六卷,亦真伪杂糅。四书合称“西清四鉴”。

西清四鉴是《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四部书的总称,为清乾隆敕撰,收录了四千多件青铜器图录,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约八亿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上卷为《乃粒》,中卷为《陶埏》,下卷为《五金》,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等生产技术。每章首都有“宋子曰”一段作为引言,对该章内容作提要性叙述,下面是正文,各章正文末尾都附以有关插图。此书从《乃粒》开始,而以《珠玉》殿后,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前者与民食有关,至关重要,故列于全书之首,即作者所说的“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轻金玉之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提醒:关于《天工开物》的版本有很多,比如涂本、杨本等,各个版本的内容与插图多少有些差异,大家阅读此书时,可以先了解一下各个版本。

宋应星宋应星,明朝著名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县瓦溪牌楼里。举人出身,明崇祯七年(一六三四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以后还做过福建汀州府推官,南直隶亳州知州。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图为宋应星

来源于百度百科,侵删

《天工开物》可阅读:
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初试同学戳图片直接了解课程详情↓↓↓课程详情请咨询:

课程咨询老师微信:wenbokaoyan365

课程咨询老师QQ/微信:405139191

购买课程,可以使用微店小程序或者微店APP。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