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onolith分子互作仪检测超大复合物蛋白酶体26S与去泛素化酶USP14之间相互作用。
4月27日,北京大学毛有东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文章“USP14-regulated allostery of the human proteasome by time-resolved cryo-EM”。通过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与去泛素化酶动态调控人源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机制。
背景
在真核细胞中,蛋白质降解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对细胞周期及分子功能都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泛素-蛋白酶体系是蛋白质降解的一种主要方式。据报道,蛋白酶体功能紊乱,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等一系列人类疾病有关。
去泛素化酶USP14是最主要的蛋白酶体调控分子,因此它被认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标。USP14通过可逆结合蛋白酶体26S被激活,剪切底物上的泛素链,然而这一过程速度极快,时间尺度在毫秒到秒之间。因此USP14被蛋白酶体激活并调控蛋白酶体功能的机制,一直是个世界级的科研目标。
研究方法及结果
为了阐明USP14与蛋白酶体26S之间的调控机制,毛有东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的条件摸索,优化出一套时间分辨冷冻电镜技术的实验方案。最终获得了含时的45,193张USP14-26S复合体降解泛素底物过程中的冷冻电镜透射图样,挑取了超过300万个USP14-26S-泛素底物复合体的颗粒图像。
接下来,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高精度三维分类四维重建技术,捕获了USP14-26S复合体降解多泛素化底物过程的13种不同功能中间状态的高分辨率(3.0~3.6埃)非平衡构象,通过时间分辨冷冻电镜分析,重建了受控蛋白酶体的完整动力学工作周期。
在阐述USP14被蛋白酶体26S激活的机制的过程中,研究团队利用Monolith分子互作仪检测了有底物和无底物的条件下,蛋白酶体26S与USP14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蛋白酶体与全长USP14在底物Ubn-Sic1PY存在下时,解离常数为43.9 nM(图2 o),是无底物存在时(图2 l)的一半。蛋白酶体与UBL结构域 (图2 m)或 USP结构域(图2 n)的亲和力更低,解离常数分别为137 nM和 135 nM。由此验证了蛋白酶体与USP14及其UBL和USP结构域的相互作用,并且在底物存在时,亲和力增强。
结论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阐明了USP14和26S相互调控活性的原子级结构基础和非平衡动力学机制,为USP14靶向药物分子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Nature》同期发表的专栏推介文章中,审稿人评价 “该工作是一项重大研究,终于在原子水平解决了USP14活化和其调控蛋白酶体功能的机制问题” 。
Monolith在本项研究中突显的优势
-
检测大分子vs超大复合物 (USP14 ~65kDa,蛋白酶体26S ~3000 kDa)
-
溶液体系中轻松检测三元互作,验证了底物对于USP14-proteasome亲和力的影响
-
精确检测nM级解离常数,用于比较USP14不同结构域和蛋白酶体26S的亲和力大小
-
仪器操作简单,无需繁琐的清洗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