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三步,搞定研究型文献阅读汇报

文献阅读汇报是学习与提高的好机会,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吃透这篇文献,从经典文献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顺便可以锻炼自己演讲与汇报的能力,提早为毕业答辩作好准备。

文献阅读汇报的过程其实就是精炼全文内容并解析课题思路的过程,这也是文献阅读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如果你能熟练掌握这一过程,阅读文献自然是事半功倍,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文章的核心内容,又能方便自己学习经典文献的课题设计,未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本文分享了研究型文献阅读汇报的三大步骤,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01 挑选适合的文献

既然有汇报的机会,自然要分享高质量的文章。首先,要看文章出处期刊的水平。如果是读CNS如喝水的高级玩家,自然要挑选CNS及子刊里最近发表的、自己领域内的扛把子文章。如果是科研萌新,也要尽量选一些比自己目前水平高的文章。简单来说,如果你的论文只能发表在影响因子2-3分的期刊上,那么至少要挑选一篇5-6分的期刊上的文献,以此类推。正如前面所言,文献汇报其实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挑选一篇比自己目前水平高一些的文献进行研究才能起到学习的作用。萌新其实也可以挑战CNS,如果研一就能把CNS分析得非常透彻的话,会从中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文章本身的质量。可以从谷歌学术等平台查阅引用量,一般一篇文章一年被引用了10+次的话,就说明大家对其比较看好;而一篇文章5年内引用量还在个位数的话,要么是因为研究的方向太冷门,要么就是大家不太认可,这种时候就要仔细考虑要不要选择了。

02 分析课题思路

分析课题思路这一步其实就是根据全文逆推提纲的过程。提纲一般是作者在文章撰写前用于梳理思路而列出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文章内容逆推出大纲的话,自然就吃透了全文。除文献汇报以外,平时的文献阅读中也可以运用梳理思路这一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收益。

这里建议重点阅读摘要部分,由于这部分一般都会把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和Conclusion全部概括在里面,读完摘要,应该就能大致了解课题思路的核心内容: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假设以及实验目的,对应INTRODUCTION);

第二,为了做这个课题,作者开展了哪些实验,得到了哪些结果(对应Methods 和Results);

第三,这些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以及这些结论是否能论证实验目的(对应Conclusion)。

把这几个问题从摘要中找出来,基本就可以当作文献汇报PPT相关章节的标题了。随后,再进一步按图索骥,阅读全文把相关概括的详细内容找出来。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通常的逻辑思路是:描述已知现象和知识,在现象基础上提出假设,围绕假设,提出若干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需要通过论证什么内容来证明假设),再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并得出结果。举例而言:

你想证明假设“老板,小明太累了该休息了”,那么实验目就是“证明小明最近每日工作时间太长”,“证明小明因为在实验室搬砖身体状态欠佳”。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以计算/比较小明的工作时长是否严重超标,是否显著高于一周40小时的健康工作标准,是否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脱发、精神萎靡等现象。接着根据结果推理出实验论据,即“小明最近每日工作时长显著超过健康标准”,“小明的身心状况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最后就是得出结论:“小明太累了该放假了,我建议公费海岛7日游”。

按照上述文章逻辑,对论文的详细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一般实验方法如果是比较常见的老方法可以不用细提;如果是新方法的话,可以将相关内容做进PPT里进行分享。

03 辩证性讨论文献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笔者并没有提及直接概括Discussion,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其实是不能完全相信作者的,Discussion部分其实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性,即通过写作引导读者进入某些逻辑,从而相信作者的实验内容是充实的、足以证明最后的结论。哪怕是CNS所发表的文章,也会出现“数据并不足以完全支持论据/结论”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阅读讨论部分的时候需要带着自己的想法、辩证性地评估作者的实验结果是否真的可以推理出相关结论。如果不能的话,需要在汇报PPT中增加你的想法,例如,还可以开展哪些实验让论证更完美等。讨论部分的汇报,不是把原文里的话直接复制粘贴到PPT。

经过上面这三步,就能够搞定研究型文献阅读汇报的内容了,剩下的就是PPT制作与现场发挥了,相信对大家来说也并不是难事。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