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协和”和“逆袭”刷屏了,协和初试第二名因为发表影响因子很高的SCI而在复试中获得高分,反超初试第一被拟录取。在此之前,还有人网暴这位考生,造谣说是关系户,黑幕。即便最后真相大白,还是有人愤愤不平,第二名考那么高的分数就因为没有科研成果就要被刷掉吗,那考研初试还有什么用。他们真的是在为第二名鸣不平吗?才不是呢!他们是觉得自己和第二名有某种共同性,而这种共同性还不是初试能考高分,相信我,那些叫得特别起劲的临床医学绝对考不到390多。他们和第二名共同点只是没有在SCI上发文章而已。
1.你把考研当饭碗,不能要求导师做饭桶
研究生顾名思义是以学术研究作为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的,只不过现在就业形势变化,研究生变成一个就业的硬性门槛,这才变成一个饭碗的。再经过考研初试的洗礼,大家几乎都忘记研究生是有学术要求的。我在复试调剂课第一讲就讲了复试的核心是学术性,包括学术成果(发表的和未发表的)、学术功底(学术阅读、实验、学术必须的专业主干课修习、专业知识)、学术态度(研究计划、职业规划)。
其实现在研招对于学术的要求已经算是妥协了,我记得我本科考硕士,复试要求一定要有一篇代表作论文,如果没有发表的就提交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现在好像已经很少有学校做这样的要求了,因为老师也知道学生现在很难,就业已经超过研究成为学生的第一大刚需。
但是有些学生把考研和高考混淆,自己没有学术研究意愿,反过来对有志于学术的人说三道四,老师有学术要求就大放厥词,那你可以直接去工作呀,也可以去考各种从业资格、入职考试。在绝大部分老师心目中,研究生不是职业技术培训,你就业压力大,他们只是理解你,不可能为了你把自己变成职业培训师。
2.可以没有学术成果,但是不要反学术
本科阶段有学术成果的少之又少,特别是普通高校,把大学生当高中生培养,大学四年等于读了个宽松堕落版的高中,没有任何人教你学术该怎么做,甚至连怎么阅读论文和专著都没人管,怎么可能有学术成果呢? 但是不能因为你没有,就对有成果的人心存敌意。而且有的人不擅长考试,但是很擅长学术研究,这时候也不必愤愤不平。
我大学时特别擅长考试,四年下来绩点名列前茅,课堂论文也受老师赏识,毕业论文还是山东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但是我就是没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我的同学姜萌考试是个渣渣,普通话10和4都分不清楚,但是他大学毕业时有两篇核心期刊,最后被王学典老师看中,一路专心学术,现在已经是人民大学正教授,历史学院的副院长。我的博士生舍友本科是一个师专,念英文时我一直以为他在说方言,说方言时我又以为他在念英文,但是他硕士阶段的学术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博士阶段更是碾压,后来去了社科院历史所。
所以考试和学术是完全不一样的,考研初试结束,我就希望大家把初试的辉煌放下吧,慢慢从应试转向学术。有可能你在应试上刚找到门径,还没来得及享受喜悦,就要更换赛道,心中有些许不甘。但是真的是时候和应试好好告别了,往大里说,我们也不可能一辈子应试啊。
3.学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有人读研以后跟我说,学术研究好难啊,完全摸不着门径。博士研究确实比较困难,硕士其实没那么难,主要是你们大部分没有经过学术的训练,需要补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如果还没上岸的话,可以去看看我b站上的复试调剂核心——学术性那个视频,上岸的话,研一别只顾着上课,也不要太在乎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和分数,从考试中走出来吧。分一些精力补一补学术规范、先行研究成果、领域内的研究前沿,还有一个硕士研究题目大概需要的实验数据支撑或者材料支撑,试着提出一些学术问题,能提出问题也算是慢慢入门了。我看网上说最重要是搞好和老师的关系,也不知道是一些老师搞坏了环境,还是这些学生本来就心术不正,反正是让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