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多元性:加深和拓宽墨子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但是,以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大多重视儒释道,而疏于对其他学派的研究。

  武汉大学朱传棨教授反复提醒人们,目前学界儒家研究过热,对于墨家研究不够深入的现象是不合理的,要求学人重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多元性。在《墨家思想研究论稿》(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版)中,他经过考证后提出,墨家和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并列的显学,《韩非子·显学》曾讲:“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其学说是中国文化直接源泉之一,对同时代的《韩非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均有深刻影响。如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就直接承继了《墨子·尚贤》中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思想。书中还指出,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最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最有创意的思想家

  据考证,墨子早年曾修儒学之业,后因对儒家倡导的亲疏尊卑分等级的周礼不满,自立学派。作者认为,墨家学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人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研究,但贡献最大的是哲学。

 

  墨子是中国哲学史上首位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家,其哲学的基本特点是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墨家不仅承认外部世界是离开主体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而且把各种客观实在概括为“物”。这在先秦哲学思想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新贡献。墨家关于治与乱、贵与贱、征诛与攻伐等辩证法思想,是儒家无法比拟的。其在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更为突出,影响也更为深远。墨家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集中体现在墨子的“三表法”中。墨子提出的以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实际效应相结合的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排除了以理性思维或主观之见为检验标准的先验论。这充分表明,墨家主张的是一种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对后世哲学认识论,包括儒家认识论均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此外,墨家为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也起了奠基作用。《墨经》六篇中提出了构建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它与古希腊三段论式的形式逻辑、古印度的因明学并称为世界三大逻辑宝典。墨子在《小取》篇中提出的概念论、判断论、推理学、规律论和谬误论等内容,是现今学界运用的重要的逻辑范畴和逻辑思想。由此可见,墨家学派在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建树。

  古代政治改革家

  作者认为,墨学在社会改革、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影响,胜于先秦诸学派。《墨子·尚贤》三篇中提出创建以利万民的政治制度,主张废除维护世袭贵族的周礼之制,实行尚贤使能的平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墨家的社会改革和治理国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社会改良和革命运动,均有着深刻影响。墨家学说亦曾促使清代末期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如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先生就很重视和倡导对墨学的研究。

  从墨家学说被重视和兴起的历史情况看,其宗旨和精神是反对传统专制、倡导科学民主。近代的改良派和辛亥革命派,均以墨家学说为理论渊源。改良派以墨家的救世情怀和改良政治思想为理论依据,革命派则以兼爱、互利精神为重要理论来源。梁启超称赞墨子的“兼爱”主张具有社会主义、世界主义的性质。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陈独秀和蔡和森,曾以墨家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来理解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事业。

  百科全书式科技圣人

  作者在书中指出,春秋战国之际既是百家争鸣的大好时代,更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当时,对技艺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建树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是墨家学派。其创始人墨子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平民圣人、科技圣人。墨家不仅开创了中国的科技史,而且在数学、物理学、力学、光学、声学、时空观、运动观、机械论领域均作出了贡献。

  关于《墨经》对科学的贡献,作者主要从光学、力学和数学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如墨学对光学的贡献就有“物蔽光成影”“双影的成形”“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影的大小和远近”“凹面镜的成像”等。这些在当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论述墨家对古代科技的贡献时,书中首次谈到鲁班与墨家的关系。作者经考证认为,鲁班是墨子“工肆”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与墨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又都是鲁国人,因此可以说,鲁班的技术贡献也是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班对社会技术发展的影响至今不衰,就源于它反映了墨家工肆群体技能制造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认为,加深和拓宽墨子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重视和开展对鲁班技艺和发明创造精神的研究。重视墨家科技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将成功发射的量子卫星命名为“墨子号”,就是最好的说明。

  智勇结合的军事家

  墨子主张和支持正义战争,墨家“兼爱”“非攻”的军事战争观,在当时的实践中具有进步意义。因为墨家的“非攻”理论,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墨子在《七患》篇中,强烈谴责了“好战之国”进行的战争,指责它不仅破坏了小国的生产生活,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给本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可见,战争是害人又害己、大为不义的蠢事,应受到严厉抵制。墨家战争论的重要原则就是批判好战之国。墨子将战争区分为正义的“征诛”和不正义的“攻伐”,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体现了辩证法思想。建立在“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理论基础上的墨家军事思想,其核心内容是“非攻”“守御”。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墨子提出了破“七患”、立“三备”的主张。墨家这种军事战略与战术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积极防御。作者把墨子的战争论与孙武的战争论相比后,认为墨家主张的兼爱、非攻的战争论是比较全面系统的战争观。

  墨家的积极防御战术非常丰富,在当时也很先进。《备城门》以下各篇,既体现了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又反映出墨家备战御敌、克敌制胜的胆略与才智。为积极反对攻伐的非正义战争、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墨子提出了一整套军事教育与训练的方案。由此可见,墨子是位智勇结合的军事家。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任何一种现代文明都必须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包括墨家学说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又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纽带,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详细介绍了195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实况。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其中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认真研究和继承,从而维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