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继上期透露了←(点击阅读),现在又到了和大家聊聊上月(3月)编辑部日常的时候了。
在这个栏目里,你将会看到上个月可能错过的最干货文章的另一个角度解读;你可能会看到哪些编辑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加了哪些“私货”(手动狗头);你也可能会看到上个月最受争议文章背后的编辑的心路历程;或者,万一你也想了解下我们的私生活呢! 最后,欢迎大家在阅读完后,在评论区给我们反馈,谢谢啦!
彼方
3月经手的几篇推送,在一定程度上都和学术趴此前撰写的多篇文章形成了一定的互文和对应关系,在这里想跟大家简单做一个推荐——
算上本月发布的《当我们谈动画挤不进艺术圈时,到底在谈什么?》一文,学术趴已经先后撰写了3篇讨论动画与艺术市场以及艺术机构之间关系的文章。
我们曾讨论过动画、漫画物件在艺术市场上的范围划定和历史源流,以及它们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价值认定和估价方式;也曾诘问过动画在艺术市场中面临的、在定义以及市场接纳上的困境;而我们的撰稿人之间也就此相互做出了回应和补充,最终才有了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产出。
《》
而也是在本月,皮克斯的新作动画《青春变形记》上线。 上线当日,在场的编辑部成员们都在第一时间给出了作品的反馈。此后,我们也就本片的剧本以及其他特征,撰写了影评推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动画爱好者关注与讨论的、非常不同于以往皮克斯作品的动画——两篇推送,或许也还难以非常详尽地聊完有关该片的诸多话题。
《》
《》
而在编辑部进一步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了此前文章的一些问题——《青春变形记》是一部非常基于个人体验的作品,对于片中母女关系的描写,观众们往往有着并不统一的观感。而恰巧,学术趴此前撰写的两篇文章,其作者均为男性。
我们由此认为,上述的讨论其实也是不够全面的。为此,我们在月末又特意组织了一期《青春变形记》的纯女性深度讨论专题(本文将在近期发布)——相信在阅读这篇推送的过程中,读者能获得不同于以往两篇文章的观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部作品。
一直以来,学术趴的成员们都认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单篇推送的阅读量,但针对一些可以深挖的作品以及议题,我们应当为大家提供更加平衡、全面、深度的讨论与观点。而上述的这两个例子,应该就可以算得上是我们为之努力的、非常典型的例证吧。
-若风-
(1)25,26号平泽进交互式音乐会“ZCON”顺利举办,快70的老爷子状态还是很好。在会场门口三浦建太郎工作室的人还特意送上了鲜花。最喜欢《Cold Song》《Timelineの終わり》《Beacon》《記憶のBeacon》这几首。 网络上录像保留到4月2号,如果想看的人可以付费观看,购票网址如下(这次主要是新专辑《Beacon》的歌曲,购票前可以先去试听一下):
日本国内购票地址:https://t.pia.jp/pia/event/event.do?eventBundleCd=b2192442
日本以外国家购票地址:https://ticket.pia.jp/piasp/inbound/susumuhirasawa22-engpls.jsp
(2)这个月采访了皮克斯新片《青春变形记》的国人设计师游茜老师。金融专业的她辗转攻读读了两个硕士,最终才跨行到自己喜欢的动画行业,而现在她又去到了Google Doodle。游茜老师非常开朗健谈,聊天的过程中不自觉就会被她的情绪感染。在采访文章(点击阅读:《》)的最后,她告诉我以前有个朋友曾问过她一个问题,对于回答,我深以为然(见下图)。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文字工作既乏味又挣不到钱,这是事实。 但是对我来说,每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TA们的经历、情绪、一举一动,总能打动我。从独树一帜的“狼烟动画工作室”,到惊艳全网的毕设作品《万华镜》,再到皮克斯的国人设计师们…我希望能尽力通过我的拙笔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传达给更多的人。世界上有这么一些人,TA们默默无闻,却惊艳着整个世界。
-Pel-
本月成了超英月,看了《蜘蛛侠:英雄无归》并写了影评。第二天抱着期待的心情跟同事去看《新蝙蝠侠》,结果无比失望,比《蜘蛛侠》还失望。60块钱电影票再加上20块钱效果极差的影院按摩椅对我造成了伤害……
《?》
又一部鼓吹现实主义和黑暗气质的蝙蝠侠,只是这次变成了刚出社会的大男孩,回归黑色刑侦气质固然带来了新鲜的美学,但花样被反派戏耍路上走马观花结交各路正反配角,实在是……需要拍那……么长吗?主编彼方坐我旁边连睡三觉(当然也有平常太累的原因);若风则觉得虽然总体喜欢文艺的调调,但侦探部分有点扯,“是不是蝙蝠侠好像无所谓”。
对我而言,片中蝙蝠侠的自我定位始终在来回横跳,让我感到十分迷惑,你是暗影恐惧、是泄愤复仇还是灯塔守护者?蝙蝠侠的能指从未变得如此模糊不清,主角设定成别的硬汉侦探似乎也能成立。给超级英雄引入现实主义是需要很谨慎的,因为超英本身就自带一种梦幻感和表演欲,一不留神就容易让人物显得滑稽——我觉得此次蝙蝠侠就是这样……
(我此前关于蝙蝠侠角色的看法,见:《从漫画人物到政治符号,「小丑」都经历了什么?》)
《》
另外再推荐两个最近玩的Xbox Game Pass游戏,这个月人人都在玩法环,但我想安利一部2D玩法的独立游戏《Tunic》(有人翻译成“狐尔达之魂”),看上去只是另一个用现代技术致敬上世纪俯视角游戏的独立作品,实际玩起来地图的探索感意外得很精致很立体,一些在独立游戏里通常看不到的的动画细节也好棒——例如路过路标时身子不动头微微歪过去盯住,开局前五小时非常惊艳。而清新可爱的画面之下是真正有“那味”的碎片化叙事,五小时后就很需要毅力和脑力了,不借助互联网稍不留神就可能卡关……推荐有钻研精神且有空的朋友去玩。
本月还通关了打越钢太郎制作的《AI:梦境档案》,更推荐,这是我继《逆转裁判》后第二次通关日式文字冒险游戏,体验好梦幻好用心,现在还能用3D、动捕、虚拟偶像等“高规格”去如此“放开”地做一款AVG,让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虽说推理成分基本为零,但依然贯彻了游戏独有的交互叙事……强烈推荐尝试(只要你不反感一定量黄段子……),今年续作《AI:梦境档案 涅槃肇始》也要上市了,期待呀。♪(´▽`)
-风瞳君-
本月终于把《地平线 西部禁域》通关了,感觉身心通透~好游戏! 整个游戏过程不舍得错过任何一个支线,肝到50级,直到任务提示里没有支线提示才舍得打完主线,《巫师3》《神海4》《大表哥2》后很久没有这种沉浸在一个如此丰满的世界中的感觉了!高水准的叙事+高水准的画面,了不起的游戏,我爱索尼第一方!虽然才3月,估计《地平线 西部禁域》就是我的年度游戏了。
通关后发现还差9个奖杯就白金了……要不再肝“亿”下? 本月,摸鱼走马线上书店上架了田中芳树的科幻小说代表作《银河英雄传说》全10册,自己没忍住剁手入了一套,正巧动画《银河英雄传说 Die Neue These 激突》目前也正在播放中,最近小说+动画,全方位沉迷进《银英》的世界。
购买链接:https://shop42616308.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osxel68e54osnf?scan=1&activity=none&from=kdt&qr=directgoods_1553807704&shopAutoEnter=1
现在买还有书签赠品哦
另外,最近Pel同学沉迷在办公室为大家煮咖啡,香气扑鼻,短短数日,甚至已经进阶到开始打奶泡拉花了,颇有“咖啡小天才”的潜质。咖啡既提神又助消化,最近开始考虑想在家买一台咖啡机了,由于本人乳糖不耐受,感觉选购一台能制作美式的滴滤式咖啡机足以。~各位万能的观众老爷们有推荐吗?
-维坎西-
作品
《新蝙蝠侠》,抢上了26号粉丝包场而放弃首映,一周都在听编辑部唱衰????
以往蝙蝠侠给人印象是:富人、没有超能力、双商高(游刃有余、符合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精致白男)
而新蝙蝠侠:富人(没有生活常识)、没有超能力(打架很吃力)、双商……?(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和刚苏醒的阿福大喊“你欺骗我!”,快30岁了还没完全解决daddy issue……啊对!还不好好穿搭!!)观影过程中笑声吐槽不断,和猫女在天台那里全场都为笨拙直男着急
剧作上也存在问题,比如配角扁平化,类型片杂糅却不彻底,结局设计也不尽如人意……
但这种人物和剧作的“不成熟”对我来说反而是迷人的。
这版蝙蝠侠看似复古,实则反叛,它展现出一个易碎的、emo的、笨拙的、鲁莽的、没有主见的新手英雄,使观众清晰看到他能力的上限,因担心他打架输掉而揪一把汗,当他从楼顶跃下却着陆失败、一瘸一拐站起来时,也能实感这份痛楚。
他不是贝尔成为黑暗骑士的、带有神性的自我牺牲,也不是大本用凡人之躯挑战神祇的、古希腊英雄般的无畏——超级英雄和观众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2012年(《黑暗骑士崛起》《复仇者联盟》)标志漫威和DC走上风格迥异的道路,其中一条是如此风光,可以说在这十年间,年轻一代从最开始接触超英起便浸淫在、并厌烦了好莱坞那一套娱乐至死、同质化严重的“工业产品”。2022年,《新蝙蝠侠》无疑是开启新一个十年的起点,它具有新时代特色,新美学风格,也将培养新一代观众。 所以为什么要严苛对待帕蝙呢!应该怜爱他、并且期待在这个系列中看到他的成长!!!!
学术趴相关
上个月生日,编辑部让我挑摸鱼走马书店任意一本书作为礼物,就选了《黑睡莲》。
我很少购入完全没读过的欧美漫画……因为大开本全彩价格昂贵,会更倾向于确定内容之后买来收藏。但这本《黑睡莲》非常适合盲入!画面上,画师用莫奈般优雅的色调描绘出法式风光;剧情上,作者将难以视觉化的核心诡计呈现在纸面上。各种意义上都值得在揭开结局后重读细品。
《黑睡莲》,一部印象主义的高品悬疑漫画
https://shop42616308.m.youzan.com/wscgoods/detail/2ovefug1pcroc?scan=1&activity=none&from=kdt&qr=directgoods_949052530&shopAutoEnter=1(←点击购买)
在告别前回忆实习期间的种种,还是想感激编辑部轻松包容的氛围,现在那个面试时会紧张磕巴不知所云的小维同学也能面无惧色地输出观点了!!! 投简历之前,我会很焦虑地读日常栏目看哪个实习生又离职了,任职期间,也能够鲜明地感受到隔壁的工位空出来又满上,像潮汐一般。但我这朵浪花有些不甘心,退潮之前还想在沙滩上留下一点点印记。 这个月关于《青春变形记》的文章趴也写了不少,但缺少女性的声音总感觉很不爽!终于能在女性对谈中一吐为快。
在最开始组织时,我还想收集男女多方视角,后来参考主编意见索性办成了女性only。效果超乎想象!养娃心得、母女关系、身体焦虑、月经羞耻……我们坦诚而畅快地聊了2.5小时,时而抱头痛哭,时而拍桌大笑,有对立视角(母亲/女儿)下的不同解读,更有作为女性的共鸣和心声。(不含褒贬)真心觉得,但凡有一个男性在场,可能我们就不方便如此轻松大方地共享诸如青春期尴尬经历等私人话题了。不过转成文字居然有4w字?!正在苦苦编稿中……说真的,一句话都舍不得删呀T T 总之,这篇对谈就是我作为实习生最后的波纹了,请收下吧????。
–屠龙侠912–
又到了困惑自己过去一个月到底干了什么的时间呢,连《艾尔登法环》都还没通关。 学术趴文章,先向大家推荐《》这篇采访——不说别的,就是可以借此瞻仰一下人类的极限在哪里,祝大家都能更有自信。另外还有《》这篇新鲜出炉的文章,适合等待《间谍过家家》 的读者们先回顾一番CW的历史,同时也能顺便了解一些业界现状。我个人其实经常调侃年轻的CW从建立之初的《DARLING in the FRANXX》以来几乎每部大热的TV作品都崩盘了(我最喜欢的《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也留有遗憾);到这季不仅包揽了两部话题作,总算在口碑上都稳住了。不过对于资源雄厚的CW来说,叫我刮目相看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吧,作为动画观众当然是祝愿CW今后越来越成功。
这个月看过的电影大都不值一提,就还是稍微说一说《新蝙蝠侠》吧。首先得承认,这片学黑色电影那套当然只学了个皮毛,更别提还半途而废,到后面又变回彻底的超级英雄电影了。不过电影对哥谭市的塑造我是认可的,我觉得是本世纪的蝙蝠侠电影里最棒的,这是本片最大的价值。考虑到如今漫改超级英雄电影在电影艺术上行将就木的现状,我想《新蝙蝠侠》这样的电影是有益的、难得的,我也欢迎出现更多任性的尝试。
对即将播出完毕的日本TV动画冬番我则没什么想补充的,还是期待春季新番快点到来吧。真要说的话,《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PICO FEVER!》作为系列第三季依然够温馨(虽然没前两季那么新鲜了),没看过“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PICO”系列的朋友们都应该去获得治愈。旧作方面,借着3月7日标志《美少女战士水兵月》动画播出三十周年的契机,我终于开始补一直没怎么接触过的这部作品了。一天一话,目前看了二十来话,感觉第一部总体上还是比较寻常的女児向动画?倒是每话都挑一个现代都市人的丑陋之处进行鞭挞,对陪小朋友们一起看的家长来说是不是太残酷了T^T 另外前几天还借着补安月名莉子与nonoc之歌曲的机会补了三年前弃掉的《彼方的阿斯特拉》:故事确实太天马行空,没法细究但悬疑营造得好,可惜演出、作画、摄影都非常僵硬。
说到歌曲,本月咱完整回顾了《超时空要塞△》剧中偶像音乐团体“女武神”(ワルキューレ)的单曲和专辑。当然“马三角”这剧是烂到家了,但福田正夫的音乐制作和女武神们的唱功真出色得叫人没话说。想起来五年前咱还在上海梅奔文化中心的BML-SP 2017看过两位女武神成员JUNNA与铃木实里的现场演出(那个周末还有一位成员安野希世乃正在北京参加活动),真的好怀念疫情前那幅日本动画歌手/声优相关活动在国内遍地开花的盛况啊。
最后,由北京碟影传媒发行的《雄狮少年》蓝光影碟开启预售了,在下作为蓝光收藏者当然得向大家推荐这套正版碟。因为是按单生产的商品,所以一旦错过就只能闲鱼高价见了。喜欢《雄狮少年》的朋友们应该会对这套蓝光独家包含的导演评论音轨及其他影像花絮感兴趣吧?就电影本身来说,正版蓝光碟也无疑是收藏一部电影的最佳方式,能真正地把电影摆到书架上!
–田川洋–
一开始面试完觉得自己应该凉凉了就忘记这回事了……结果突然被主编告知可以来工作了(垂死病中惊坐起)
感谢前辈小维和屠龙侠的指导,在编辑部每天都很开心,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动画和漫画( •̀ ω •́ )y 在办公室听Pel老师讲韩国漫画的发展,被小维安利了好多电影和漫画,感觉大家的学识都好渊博……o((⊙﹏⊙))o.为自己浅薄的学识感到卑微hhh
祝小维学业顺利!(感觉我们有很多共同喜欢的漫画和电影,可惜只接触了短短几周omg)
漫画作品安利
最近在补石塚真一的漫画《blue giant》(如果翻译成中文,应该就是蓝调巨人吧,觉得giant这个词很有意思,也暗示了男主演奏的独特风格——又大又广阔的声调,宛如巨人之音),这部漫画是以爵士乐为主题,讲述爵士乐演奏者宫本大到德国演奏,励志成为世界第一爵士乐表演者的故事(…一开始看作品简介还觉得有点无聊……但是看到后面不由得被作者扎实的绘画功底,讲故事的能力所折服,每次看到男主独自练习演奏都觉得孤独感漫上心头)。
要通过画面表现音乐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是音乐性极高的爵士乐。有许多以音乐演奏为主题的漫画,其内容更多的注重在主角本身的心理成长过程上,像是《轻音少女》,《四月是你的谎言》……
然而这部作品却能关注到音乐演奏本身,通过分镜,拟声词,线条的精心布局去展现音乐与音乐之间的碰撞、融合。很多时候,故事没有文字与对白,只有各种拟声词。像这样,
拟声词在格子空间的高低错落也传递出出两人合奏的声调节奏感,仿佛让人真的听到了音乐 这个漫画最有意思的点在于他的对白文字很少,经常出现一整话看下来都没有对白的情节。但无声的画格里却传达出了音乐的最强音。尽管是一个追梦主题的漫画,却和现实无限接近,漫画里用了大量的笔墨去展现主角一个人孤独演奏的场景,让我产生一种“啊……追求梦想是如此孤独而艰辛啊!”的悲伤感和落泪的冲动,感觉这个故事和《孤高之人》传递出来的很相似。真的是不容错过的小众漫画啊!接下来一定要赶紧把这个作者的另外一部漫画《岳》给补了hhh
-乌竹-
我也是三月中旬才加入学术趴的新人ヾ(•ω•`。)尽管来回通勤要三个小时,但是和满怀热情又亲切包容的大家一起做喜欢的事真的很开心。 和小洋以及两位实习生前辈一起翻译搬运了有趣的视频【学术趴字幕】不起眼的行走动画,折磨了业界大佬们30年,翻译是一种永远新鲜的实践。
这半个月里编辑部有不少关于《青春变形记》的讨论,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某天傍晚,和小维一起看《青春变形记》(我是第一次看,小维是重看),小维为少女与母亲的和解第二次流下眼泪,我在一旁难有波动。怎么解释我们观感的差异?于是观影后我们东拉西扯地闲聊,聊到影片剧作的问题、类型的挪用,也短暂地触及各自的生命经验。我还是不能像小维一样对影片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但我能理解她为何如此,也发现了影片被我遗漏的面向。我们无法也不必达成绝对的共识,然而在彼此不同审美经验的碰撞之中,我们至少能部分地相互理解。我们发现了作品的各种可能层次,触碰到他者的世界——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再审视。对话的意义在于此,在我看来这或许也是学术趴对多元世界的意义吧(暴言)。……所以,错过了《青春变形记》的圆桌对谈实在太可惜了!
作品安利
直到月末,仍然最喜欢在本月第一天看的《利兹与青鸟》,尽管它可能有名到无需再加安利。
基于一个性取向不甚明朗的女性的个人经验,我无法将片中的这段关系称为“朋友”“百合”或者什么“直女爱上百合”,我只能说它是“两个女孩子的关系”。影片用精巧的视听语言打造了一个透明的水晶箱,箱中存在的是一片突破成见、跨越既有概念界限的模糊空间,关系的诸种潜能在这里以想象的形式展开。这是京吹的一大特色,《利兹》把它推向极致。于是我看到,二次元美少女题材也有(无意识地)实现性别政治表意的可能。也是京吹和《利兹》开始让我对日本社会中的“少女”符号感兴趣,少女在什么时间从哪里出现,正以什么姿态存在于何处,谁才是少女,谁能触及少女?我希望能找到答案。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本文来自「动画学术趴」,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