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潮No.5 |临床、检验共同发展,“以患者为中心”1+1>2

11月1日19:00,“精准诊疗新思潮——呼吸道感染精准诊疗”系列学术论坛第五期成功举办,线上播放量总计超过10000人次!

此次会议有幸得到检验医学网、儿童呼吸在线两检验和临床媒体支持,海尔施基因科技协助举办,聚焦呼吸感染精准诊疗新进展新动态,邀请临床及检验老师们,共同探讨学科建设、学科交叉、学科促进等当下的热点问题。

本次会议邀请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符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瀚旻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夏勇教授围绕临床、检验的学科合作,如何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合作解决患者问题等内容,进行专题报告。

此外,会议同时邀请了: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关文达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桂宝恒教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黄洋教授、西安市儿童医院刘小乖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唐迎元教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王菲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旻晋教授、西安高新医院杨军教授等国内知名临床与检验专家,共同探讨:“临床、检验共同发展,以患者为中心,造福呼吸症候群患者”。

符州教授 开场致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符州教授,在开场致词时提出:

新冠疫情来临后,临床、检验的同事们,众志成城,为了人民的健康一起战斗在第一线;但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好各自学科的发展、如何做好多学科的沟通、如何能围绕患者打造解决问题的医疗团队,也是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刘瀚旻教授

《管中窥豹:医学检验的走向思考》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刘瀚旻教授,由检验医学的发源、进展、现状,总结了检验医学的发展规律,提到如何认识检验医学的位置,是现在的检验医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刘瀚旻教授认为:检验医学现在是一本“管理学科”,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而检验科最重要的使命,是要科学、准确、结合实际患者情况,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

而需要指导临床,检验科自身的发展、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程度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检验科要发展!如何发展呢?

刘瀚旻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

1. 要在医院的层面上做好布局,让检验科具备集约化的思维;

2. 检验学科的出路:

(1)平台化:(建立运行体制、组建协调系统、搭建聚集平面),这样才能促进各个相关方共享资源、合理使用,促进高效沟通;

(2)学科化:要制定学科的发展规划,建设重点学科、建设亚专业,各级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

最后,刘瀚旻教授从医院管理、临床医生的角度,给检验学科发展的建议是:

Ø  做与临床充分沟通的支撑学科

Ø  做与技术充分共进的工具学科

Ø  做与管理充分融合的信息学科

特邀嘉宾讨论1

如何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检验合作体系?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关文达教授提出:

现在检验科的学生们,在目前的学制下,平时所学更偏向技术方向,但要更好为患者服务,需要加强临床疾病的认识;另外,学科交流非常重要,检验科除了新项目、新技术的推广之外,也要考虑临床的需求,根据临床需求制定更贴合临床的项目配置。

检验学科还要向影像及病理专业看齐,紧密结合临床,给出明确的诊断参考,才能更好服务患者。总之,学科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桂宝恒教授认为:

建立检验和临床的紧密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结果的精准,目前是精准医学的时代,从桂教授自身的遗传学专业来看,患者自身的基因组和环境因素如病原体的基因组,都是精准医学需要关注的地方,可以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案。

如何在基因组检测的海量数据中,合理解读数据和结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从检测方法学、诊断手段等方面,和临床需求相结合,评估项目效能;

2. 开展新项目的过程中,包括病原体及人类基因组的检测,开展之前,一定会提前、及时与临床沟通;如果遇到检测结果不符合预期,支撑科室和临床科室需要紧密及时的讨论,重新评估临床特征和诊断,“临床需求-检验建设项目-临床应用”的循环;

3. 从科研角度和临床共同合作,合力发展。

西安高新医院儿科杨军教授提到:

不管是临床检验和临床医生,学习背景知识、工作经验等方面都会有盲区;而目前的检验科的医生们,主要的工作是和标本打交道,和一线的医生、患者交流偏少,临床医生也对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新技术了解不够;所以对于临床检验结果解读,双方会有些偏差;患者及家属对于报告的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呢?

1. 检验科的新技术需要及时组织临床学习,临床遇到疑难重症患者的时候,也邀请检验医师参与病情讨论,促进两个学科发展,共同为患者服务;

2. 儿科患者家属希望能够减少检验带来的创伤,可以用刘瀚旻教授提到的集约化管理,更好利用有限的标本;

3. 目前医院开展的呼吸道13项,对于患儿的损伤小,结果准确,检查速度快,患儿家属比较容易接受。

儿童检验项目需及时更新,而儿科医生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提出对检验项目更明确的需求。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洋教授提出:

目前临床、检验之间的沟通比较少,比如过敏性疾病需要做过敏原检查,很多临床科室在开展,但检验结果的质控无法得到统一,需要检验科医生来进行指导;

黄教授还以血小板检测为例说明,不同疾病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希望检验科的结果,能和临床医生做深入的沟通:到底对于临床诊断、治疗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检验科医生共同加入到与患者诊疗相关的过程中,一起评估。

夏勇教授

《后疫情时代,呼吸道多病原精准检测新趋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夏勇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

全世界的疫情状况非常严重,我国的疫情控制成果显著,但冬季即将来临,我国也面临呼吸道疾病升高的威胁;而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所以要更多应用分子诊断的手段,来做鉴别诊断。

另外,国家多个政策以及指南,都提出了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率,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送检率。

目前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很多,方法各有优劣,目前开展的“13项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在试验速度、结果准确度、价格、报告解读等方面,都是适合临床病毒检测需求的项目。

多重PCR不管是在速度、价格、准确度来看,都非常适合临床病原体检测的一线选择。

最后,夏勇教授为以上内容做了总结:

Ø  呼吸道症状高度相似,快速明确病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Ø  随着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多重PCR技术覆盖广、通量大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为优化的诊疗依据;

Ø  非流感病毒感染是肺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对部分病例可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

特邀嘉宾讨论2

如何建立有效的临床、检验共同发展机制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呼吸科唐迎元教授提到:

临床、检验医生都是为患者服务,但是两方关注的重点,常常是不一样的:检验科更关注标本的结果更加精准,临床更关注检测能和患者情况相结合,要求出结果快、准,还要患者能接受价格,特别是针对疑似传染性比较强的病原体,临床医生希望能更快出结果。

郴州市人民医院对病原体检测十分重视,所有的感染患者都会做病原体检测,临床、检验的沟通也非常紧密,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共同反复商讨,针对性地选择最优的检测方法、检验结果,每季度共同参与开展质量安全会。所以,要建立临床检验共同发展,要加强科室沟通、将关注点共同放在患者身上。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王菲教授表示:

非常高兴有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于临床和检验的共同发展,有以下三点建议:

1. 临床对检验方法学、原理并不是完全了解,临床医生需要的是追踪检验结果是否符合临床对于患者的诊断预期,对于临床和检验的工作,是需要非常有机地结合,检验科老师可以给出参考意见;

2. 对于病原体的感染或者定植的区别,是临床医生关注的地方,如何做出尽快、准确的检测、诊断,和患者的用药、治疗是非常相关的,如何区分,需要临床、检验多沟通;

3. 对于院内MDT,希望检验科老师多参与、多讨论,共同形成完善的MDT机制。

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感染科刘小乖教授表示:

首先,作为感染科医生,临床医学不能离开支撑学科,药物是临床科室的武器、检验是找准靶点的瞄准器;

其次,对于临床遇到的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对于病原体的检测需求就更为迫切,如何区分细菌和病毒?例如白血病的患儿,在骨髓移植期、化疗期的时候,一旦发生发热,炎性指标是不准确的,医生会非常紧张,如果没有病原体检测,治疗方案就会不准确、抗生素也可能会出现滥用的情况;

第三,目前的病原学检验方法,有培养、抗原、抗体、核酸等,培养阳性率较低、抗原抗体准确度较低,核酸检测就成为临床医生较为青睐的检测方法;但是目前多数的核酸检测都是单个的核酸检测,作为儿科大夫,血液等标本的采集,难度还是比较大,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同一份标本做多种病原体检测,减轻患者、护理人员的采样负担;

第四,无创型的检测,也是儿科医生非常欢迎的,就像海尔施基因的13种呼吸道检测,咽拭子就可以检测,对于儿科使用是非常方便的,病原体也比较全,但临床上还需要辨别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所以13种呼吸道检测也可以进行更多的优化和组合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王旻晋教授表示:

听过之前两位讲者和七位嘉宾,特别是几位临床老师的发言,对于检验科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作为临床检验专业的医生,进行了如下思考:

1. 之前检验科的报告结果,给予临床医生的信息量不够,比如报告的参考值,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报告上的数值,对于临床意义的解读不够;经过两年多报告解释性改革,在华西医院检验报告上,会有对结果的解读、尤其对于和临床关系很密切检测的结果解读,比如感染性指标、临床用药的指标等,结果解读可以给临床医生更深入的参考;

2. 检验科和临床的沟通还存在欠缺,特别是之前检验科对于临床疾病的了解还有欠缺,不过检验科同事们已经有意识地推进检验临床合作,比如华西医院,已经将检验科的年轻骨干,根据临床专业方向细分对接科室,深入到包括呼吸、感染、传染、急诊、神内等临床科室,和不同的临床科室沟通,获得临床的信息和反馈,带回实验室进行针对性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临床的需求得到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检验科的老师走到临床过后,不仅仅要当“收音机”、“录音机”,还要当“播音机”,把检验科医生的想法告诉临床医生,这样我们才知道哪些想法是不符合临床需求的。

整体来看,检验科医生,需要更多的“红红脸、出出汗”,自发、积极地参与到临床查房、病案讨论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对于新项目的开展,临床医生可能不太关注方法学的优劣和原理,需要检验科医生运用专业知识,在与临床沟通当中,告诉临床医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检验科可以提供哪种检测方法解决问题,特殊案例、及时沟通、精准检测,解决问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夏勇教授表示:

1. 检验科要作为医院平台,进行标本集约化管理;

2. 检验科医生,有临床专业背景的,要培养人才,要努力考取执业医师,更好地参与到临床MDT的工作当中去;

3. 感谢主办方,建立临床、检验交流的平台,加强沟通,才能够更好推动学科发展。

会议总结

最后,大会主席符州教授做了总结:

检验科如果能够对标本进行集约化管理,是临床医生、特别是儿科医生非常欢迎的,检验科医生要多加入到MDT的讨论中来。

今天,我们围绕新冠后疫情时代,临床、检验如何共同发展、共同建立协作体系、机制,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推动临床检验共同发展,为儿童健康公共事业助力!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