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献的其他知识(完结)

版本: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

1.  写本:又叫抄本,分为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抄本

手稿本:作者亲笔所写,往往多涂画勾改

清稿本:自己写过之后,请人再誊写一遍(自己誊写也可以)

抄稿本:从稿本直接过录,仅次于稿本。一般根据抄者跋语来定。

影抄本:按照底本影摹的本子

抄本:一般的抄本,多罕见书籍,明蓝色格子,清红色黑色格子。

2.  刻本:用木刻版印成的书本。

时代上:唐五代刻本,宋刻本,明刻本等

地域上:蜀本,浙本,闽本,平水本(山西临汾)

刊刻前后:初刻本,重刻本,覆刻本(影印本)

印刷早晚: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三朝本

墨色:蓝印本,朱印本

开版大小:袖珍本

版式:黑口本,白口本

字体大小:大字本,小字本

3、套印本: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颜色、经过多次版次印刷而成的版本。

4、饾板和拱花印本:饾板即将画稿按照浓淡深浅阴阳向背各刻一版,依次套印。

                   拱花即印刷术里的凸版。

5、活字本:雕版印刷属于整版印刷,一页一版。活字是一个字一个模具,制版的时候用一块底盘,把活字一个个排上,压平固定,然后印刷,印刷完成后可以拆板,再排它版。,经济方便。

6、石印本:用石材制版印刷的版本。

7、珂罗版印本

8、批校本、题跋本:写本或者印本通过读书人批注,校勘,加题跋。

善本:好的本子,错误少,不残缺,具有较高价值的古书版本。一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旧本,旧刻旧钞

辨伪

伪书:公认的著书者以及著书年代不是这本书的真正著书者或者著书年代《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列子》等

伪书的动机:传道、射利,炫名,争胜《孔子家语》,逃禁,避嫌

作伪的主要手段:1 .作者假托他人2 .后人改题著者3 .割去序跋4 .伪撰序跋5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6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7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8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9 .   自著自注10 .书以篆籀而充古本11.   以假搀真窜乱旧帙
刘氏父子的辨伪方法:( l )从文辞方面辨伪。( 2 )从事实方面辨伪。( 3 )从因袭上辨伪。(4 )从思想体系辨伪。

辨识伪书的方法:1、授受源流2、被依托的人3、首先传出该书的人4、该书与作者行事矛盾5、据当世人揭发6、文体7、文章风格8、特殊语词的起源9、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10、因袭11、称引12、佚文13、史实先后14、称谓15、制度16、地理沿革17、本书与作者思想矛盾18、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19、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20、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倒置

辨伪实际例子:《古文今文尚书》《二十四诗品》
伪书的价值:1、史料价值2、文学价值3、语言价值4、思想价值5、其他

辑佚:将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零句等各种佚存之文逐一摘录出来,并按一定的方法原则编辑起来。

佚书:是指原来有其书,后来散佚、毁亡的书,即其作为独立的文献,曾在世间存在、流传,后世作为独立的文献单位确已不存的书。

佚文:古书亡佚了,其中某些片断散见于他书,叫佚文。天灾人祸:书厄,自然淘汰

辑佚的方法:辑佚的主要任务是把佚文找全,尽可能按原书的顺序排纂好,从古注,类书,小学书,其他汉魏六朝隋唐古书

例子:《永乐大典》《全唐文》

校勘:就是改正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字句或篇章上的错误,使其恢复或接近本来面貌。创造最佳读本

经书:乾隆武英殿本、阮刻本

史书的校勘:武英殿本、五局合刻本(史记)、《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本、中华书局修订本

古书致误之由:错简、正文与小注混淆、形近而误、音近而误、重文误为二字、一字误为二字、妄改

古书错误的主要类型:1,讹2,脱3,衍4, 倒5,错乱

1 .讹 即文字错误 2 .脱、脱文(夺文)3 .衍,多出来的文字 4 、倒。即文字颠倒。互乙。5、错乱

校勘应具备的条件:(一)主观条件—理校(二)校书应广求异本,特别是古本—对校(三)广求相关资料—他校(四)精研所校之书—本校

(一)对校法:《太平御览》 卷六百十八:“刘向《别传》 曰:雠校者,一人持本,一人读析,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理清版本系统,选择好底本,校本,参校本。

(二)他校法: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 校法四例》 :“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A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B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C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

(三)本校法:以本书校本书,在本书内部找证据。要求熟读全书,掌握本书文法文例,韵文掌握韵例。与正文可以互校,注文与正文可以互校等等

(四)理校法(综合考证法)

校勘成果记录的方式:校勘前言,凡例,底本附校勘纪
校记包括:异文、异体字、刊刻习惯造成的异文、俗体字、避讳字

校勘说明:所校文献的大体情况、版本情况、选择底本、校本、校勘成果的体例

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

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皇览》《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

丛书:是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逸丛书》

总集:是中国古代对多人著作合集的称呼,《昭明文选》《全唐文》《文苑英华》

别集:是指个人的诗文汇编。《李太白文集》

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元和郡县志》《丹阳记》《华阳国志》《临汀志》

家谱: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出土文献: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

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

《穆天子传》、《竹书纪年》、《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睡虎地云梦秦简》等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上起东汉,下至元代,卷轴装、经折装和册子装。《金刚经》、《妙法莲华经》《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及《老子化胡经》等

为什么学习文献学:工具性学科:为学术研究服务,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并选其善本,进行整理加工,方便自己和别人使用。

王欣夫:编目录为了介绍文化遗产(《中国古籍总目》),讲版本为了检择可靠的材料,校雠是整理材料的方法(《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校勘整理),辨伪是为了辨别史料真伪,辑佚是为了补充史料。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