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逊《文献学概论》的笔记&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

鉴于有很多同学想要古典文献学相关的资料,因此放出山大杜泽逊《文献学概论》的笔记(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加入了部分川大的内容),以及可能会用到的不太好找的“敦煌出土文献”相关资料。

内容来源均为课上笔记&书本内容,文字均为本人手打。

【转载请注明来源,切勿商用。】

  1. 古典文献学-杜泽逊笔记:【金山文档】 7.0文献学https://kdocs.cn/l/ci6jF1CjSM7s

  2.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OCR)》及《千字文》索引:/s/1oWzRt3x_af3FUtITzsAXVw 提取码:3jtp 

以下均为专栏紫薯布丁:

8. 《十三经》*2017

十三经是儒学十三部经典,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孝经》、《论语》、《孟子》的合称。

(1)先秦孔子编订《诗》、《书》、《礼》、《乐》、《易》、《春秋》成“六经”;

(2)西汉,武帝去《乐》,设“五经博士”

(3)西汉文翁化蜀添《孝经》、《论语》成“七经”;东汉蔡邕刻《熹平石经》立于洛阳太学,为“七经”概念形成的结果。其刻《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经,以隶体字书写,遂为定本。

(4)唐代科举“明经科”成“九经”的概念(《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

(5)唐代《开成石经》添《孝经》、《论语》、《尔雅》虽有“十二经”,但仍称“九经”。

(6)“蜀石经”始刻于孟蜀,主体工程卒刻于北宋。其刻《孟子》入石,最终形成“十三经”的典范。“蜀石经”长期收藏于文翁石室之中,当时即有“石室十三经”的称号。这是最早汇刻于一处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也是最早获得“十三经”称号的儒学丛书。

此后宋高宗“绍兴石经”纳《孟子》,尤袤《遂初堂书目》首先将《孟子》由子部提到经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继之,至《明史·艺文志》得到正式确认。明人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清人继之,公私两途(如乾隆、阮元)广泛刻印,“十三经”遂成。

“十三经”是儒家经书最近一次集结,是学术潮流与政治权力不断调整儒家经书名目的共同结果。

《十三经注疏》有:

元刻明修本(世称宋刻宋元明递修本,即南监本)

明嘉靖李元阳福建刻本(李本从南监本出)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本(北监本从李本出)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汲古从北监本出)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殿本从北监出)

清嘉庆阮元南昌学府刻本

…………………………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