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地开启学术界工作

注:本文发表于《北美计算机华人学者协会通讯会刊》。

针对刚入职或即将入职的助理教授,如何在北美学术界的职场少走弯路,如何写出好的经费申请,面对挑 战,应该如何应对?美国时间2020年7 月24 日下午,由北美计算机华人学者协会(ACSIC)主办,韦恩州立大学的 施巍松教授主持的“How to build a productive faculty career”线上论坛如期举行。这次论坛最多的时候170 人 同时在线。来自美国各地的五位知名教授黄恒,卢山,张弥,赵戟珅和钟林教授,每人用10 分钟分享了拿 项目和职场发展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邀请的嘉宾的分布非常具有多样性,比如有两位来自私立大学,三 位来自公立大学;从职称上来看,三位正教授,两位是副教授;男女比例是三位男老师,两位女老师。 

匹兹堡大学黄恒教授分享了如何选择研究课题,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如何招学生,如何激励学生做了 精彩的分享。目前在北美的学术界,NSF 基金仍然是职称考核的最重要标准之一。黄恒教授还围绕如何书 写高质量的NSF 课题申请做了精彩的阐述。黄教授也是ACSIC 今年新当选的Rock Star 奖获得者。 

芝加哥大学的卢山教授谈到了要找工作上的前辈们主动问问题。关于带学生,卢山谈到也要从学生的 角度想问题,学生把自己的最好青春奉献在你的实验室,导师也要将心比心。关于合作方面,不要太在乎 署名,多交朋友是更重要的。最后,卢山教授重点谈到学术道德的问题:不道德,不合规定的事情一定不 能做,规则没有明说可能不合规的事情也不要做;碰到别人做违规的事情不要烦恼,好人总是绝大多数。 

密歇根州立大学张弥教授从课题选择,质量数量取舍,和反馈和沟通三个方面谈自己的经验。在课题选择 方面,他坚持要做重要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不实际的问题,这样才会对学术界作出有价值的贡献。在质 量数量取舍方面,如果做不到质量和数量都兼得,张教授个人更偏向论文质量,因为学术界的名声是基于 论文质量的。在反馈和沟通方面,张教授认为每个阶段都需要前辈的指点,不同的方面需要找不同的前辈 寻求帮助。最后,张教授提到多跟系主任沟通,弄清楚评职称的标准。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赵戟珅教授谈到在项目,论文,和带学生方面的经验。在项目申请方面,刚开始助 理教授的工作时,她除了申请NSF 项目以外,还申请了由NSF IUCRC 项目支持的本校与工业界联合研究中 心的资助。积极地参与到这样一个IUCRC 研究中心的项目中去不仅使她从第一年开始即获得了持续性的研 究经费,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她一个和工业界建立密切联系的平台。这为她之后几年科研上和工业界的密切 合作铺垫了道路。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研究中心,这对年轻老师迅速获得研究资助并与工业界建立联系开 展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赵教授还介绍了自己的杰青项目是如何获益于学校支持之下的第三方咨询公 司的服务。在论文方面,赵戟珅谈到什么时候开始换新的课题,怎么与工业界合作获得更多资源和科研上 的支持。 

在怎么带学生方面,她观察到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模式。前几个月 磨合期正是老师主动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相处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最佳时期。她还 介绍了一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激励的方法,比如让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别人的科研工作和论文发表情况 等。最后,赵教授鼓励年轻的学者多与人交流,多交朋友。 

耶鲁大学钟林教授谈了3 个方面,第一是长远规划学术生涯。不要等评完评职称才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不 要因为工作耽误健康家庭和友谊。重视个人声誉,勿以恶小而为之。声誉不好对招生,合作,经费都有影 响。在几十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我们的学术生涯,绝大多数挫折都是暂时的。第二是多元化。招生注意学生 能力的多元化,争取拓宽组里集体能力和视野的覆盖面。科研项目和经费来源多元化才能兼顾学生兴趣, 自己兴趣和经费稳定。找不同经历的前辈来寻求建议。做不同的服务以多元化自己的经历。第三是争取把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面。钟教授认为计算机专业工业界的大门对教授们一直是敞 开的。既然选择了清苦的教职,就应该多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需要为了评职称去干太多自己不喜欢的事 情。 

钟教授鼓励新人多参与学校和学术圈的服务,积极利用和争取它们的支持,不怕犯错误,投几个项目被拒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