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上海志愿军文献馆及馆内的T-34坦克

去年的这个时候曾经去参观过志愿军文献馆。如果不是《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恐怕这处毗邻浦东机场的展馆不会有多少知名度。

一开始了解到有这样一个展馆是由于几年前朋友在这里发现了三台T-34-85坦克。2021年这些坦克仍然陈列在管前的广场上,但位置有了些许的调整。坦克旁还摆放了黄继光和邱少云同志的雕像,以及几门37mm和57mm口径的高炮。

三台坦克中,位于东西两侧的两台坦克炮塔右侧有额外装配的指挥塔,显示其应为国内自行改装的型号;除此之外,炮塔右侧的高射机枪携行挂架和尾部装甲铰链也是国内改装型号所独有的特点(关于T-34-85在国内的改装型号,可见b站转载文章和)。而中间一台尽管没有改装指挥塔,但尾部铰链样式仍与苏联原产形式不同,也可能是国内改造的型号。这批坦克的来源基本可以确定为退役的解放军坦克,而非展板上标注的朝鲜劳动党所捐赠,毕竟这些改装几乎没有在朝鲜人民军的T-34-85上观察到,更不用提在其中一台坦克上褪色的“八一”五角星军徽了。

坦克的保存状态远远谈不上良好。(关于表面不均匀的泛红色,笔者限于学识浅薄尚无法判断是否是生锈所致抑或是特殊的喷漆,但考虑到坦克炮塔上原本的青色底色和军徽,笔者更倾向于认同前者)三台坦克中第一台的车体机枪座缺失,第三台的机枪口仅仅插了一根铁棒,而坦克的舱盖也被固定在不完全关闭的状态,令人哭笑不得。坦克的动力系统已经被拆除,但内部却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坦克外侧有堆积杂物,外部部件也有缺损。(关于这三台坦克的情况,笔者曾上传了视频)

展馆内部展品丰富,陈列有致,尤其是楼梯和展厅周围的志愿军指战员相片墙颇为震撼;馆内也有相当多的关于上海籍志愿军指战员的资料。碍于展馆内禁止拍照,以及当天因天气阴沉馆内照明不良的问题,笔者没有留下任何馆内的照片,仅仅拍了大厅内“冰血长津湖”雕塑(雕塑中间右侧的坦克是T-34-85,出现在1950年12月的长津湖战场上,尤其是作为作品中暗示的美伪军坦克出现有些荒谬,无异于前些年卡氏的雕像基座上赫然出现StG44的情况)。

本馆馆址与禁毒教育博物馆、上海地质科普馆等位于同一区域,唯一的出入口是地址科普馆南侧的道路。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参观时无论是否参观地质科普馆,前往志愿军文献馆都必须缴纳40元的地质科普馆门票(2021年2月的情况)。关于地质科普馆的人员是否有权利对前往志愿军文献馆的参观者收取门票,笔者在当时没有得到工作人员的答复。而颇为寒心的是,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似乎并没有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笔者在互联网上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该展馆被评定的信息),也无法像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样免除参观者的门票,馆内的保养情况也有提升空间(顺带一提,笔者参观时地质科普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关于本馆的门票情况,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80元”,但均出自旅行社网站;而少数资源则声称参观为免费。笔者当时并未向馆方人员询问。)

(笔者写完初稿后才了解到,本馆是由企业家吕焕皋先生自筹资金、筹集展品所建立的,遗憾的是先生于前年2月身故。)

因此,笔者希望能对志愿军文献馆及馆内的T-34-85藏品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1. 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志愿军和抗美援朝主题的陈列展馆,志愿军文献馆有必要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若已被评定则请有关部门进行公示和宣传);同时借此机会理清志愿军文献馆与其相邻的地质科普馆、禁毒教育博物馆的隶属关系及所属部门,解除志愿军文献馆目前不合理的收费制度和地质科普馆利用出入通道进行收费的权力,免除志愿军文献馆的门票,并设立相关资金改善馆内和露天藏品现状,改善馆内工作人员待遇。

2. 本馆藏有大量珍贵的志愿军相关文献和文物。考虑到宣传需要和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以及这些展品本身的价值,希望能够解除馆内不允许照相摄影的现有规定,有助于借助参观者之手加强这些展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宣传作用。

3. 对馆内陈列的T-34-85坦克,其本身状态和陈列形式并不令人满意。为此,笔者建议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坦克进行适度的修缮和翻新,达到:1)车体表面除锈(如有),喷涂志愿军或解放军坦克部队的历史涂装和编号(可参考相应的历史影像资料);2)对坦克的外部部件进行补齐,尤其是车体挡泥板、机枪球形枪座;3)若有可能希望能将其中一台修复其动力、传动系统使其恢复行走能力;4)可以考虑对这些坦克进行重新摆放,改善目前不合理的摆放位置;5)移除坦克上“禁止攀爬”的警示标识,改为在坦克附近设置告示牌,并更正原有告示牌上的相关介绍。

本文还请审核同志高抬贵手。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