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对1853年以前的日本史研究

根据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1940-)先生的梳理总结,中国对1853年以前的日本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1、邪马台国问题。邪马台国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和社会性质上。地理位置问题,中国学者自1949年以来多持九州说,主要有周一良、王金林、吴廷璆、吴杰、张玉祥和禹硕基等;畿内说代表学者有王辑五、王汉昌、任清玉、沈才彬、张声振、汪向荣和陈连庆等。

社会性质问题,中国学界传统观点是奴隶制国家,主倡学者有周一良和王辑五;亦有不是奴隶制国家的观点,如张声振主张是集权的部落联盟、汪向荣主张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集权部落联盟、赵步云主张是军事民主制时期的部落联盟、全春元主张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尚不是国家;王金林提出了第三种看法,即邪马台国已具备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的国家特征,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国家政权。

2、部民制问题。中国学界传统观点是奴隶制。张玉祥和禹硕基主张是不发达的奴隶制;吴廷璆主张是半家长制半封建制,因为部民用自己的生产条件参加劳动,不被买卖杀戮,保留着自己的经济,被束缚在土地上,有人身依赖关系,故不是奴隶而是封建农民。

3、大化改新问题。中国学界传统观点是一场确立封建统治的改革。吴廷璆主张大化改新是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周一良、沈达铭、张殿吉、王金林、张玉祥和禹硕基均持相同观点。也有两种不赞成大化改新封建说的观点,一种是平安时期封建说,即8世纪后半期田堵、名主出现后,代表学者是吴杰和王文定;另一种是镰仓幕府封建说,即以御家人制度为代表的领主制封建制才是日本的封建秩序,代表学者是王毅。

注:之所以以1853年为界,是因为1853年发生了日本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即时任美国海军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以武力叩开日本国门,并强迫日本签署了不平等的《神奈川条约》(1854年),日本犹如一具尘封许久、初遇新鲜空气的木乃伊一般,社会性质逐步走向剧变。彼时,先进的日本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为日后的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