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药文献简介、草药考证方法及意义(7)

《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古老称谓,也是古代中医著作的俗称。此次,中国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中心副研究员詹志来先生以“本草文献导论、本草研究方法及本草的意义”为主题,从科普本草的定义和本草文献概述两方面分享了本草文献的研究方法,总结了历代本草的主要本草和研究方法,并与我们分享了研究本草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学会主办、本草标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公益直播演讲厅。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明代四部著名的本草,接下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清代及近现代著名的本草典籍。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清代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赵学敏的一本著作,本书是继《本草纲目》外,清代较为知名的一部本草著作。在前几期中提到过,清代很多本草著作大都偏重临床实践,属于临床型本草。这类型的本草著作大多数都是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裁剪而来,新增药材不是很多,而本书则收集了许多当时民间习用的甚至外来的药材,部分延续至今依然十分知名,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以及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臭草等。《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赵学敏则在此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故本书是清代非常重要的一部本草著作,补充了《本草纲目》的不足。此外,赵学敏还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即《串雅内外篇》,这本书对铃医及铃医的用药经验做了介绍。

《本草纲目拾遗》不仅丰富了《本草纲目》之遗,而且对《本草纲目》中已载品种,对其中治疗未备或根实未详者,也详加补充。例如书中记载称“冬虫夏草生打箭炉,冬生土中如蚕”等描述对冬虫夏草的生长过程做了描述,并说明该药材产自四川川北高青藏高原一带。

又如大家今天谈到的霍山石斛。古代有记载称产于六安,但此处不一定是霍山石斛,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的记载就比较清晰,“出江南霍山,形较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该处明显提到了产地及其植物形态;“市贾率以风兰根伪充”提到了用风兰根作为伪品,所以这本书的记载很详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清代另一部著名著作《植物名实图考》。

关于本书有人认为它不是一本纯粹的本草著作,本书确实偏重于植物学,但是书中对本草类的著作进行大量引用。本书的作者吴其濬在清代不仅是位官员,也是名科学家,在任职期间做过很多省的省长,并且对植物、矿物等很感兴趣。

吴其濬在编撰《植物名实图考》前做了很多工作。他先收集了一部分文字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请画工写生。书中的植物绘图多达1700余幅,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以往任何本草著作的植物绘图,并且书中所绘植物,线条流畅,图形清晰精确,大部分可以定到属,有的甚至可以精确到种。大家有兴趣可以欣赏一下本书中的绘图。

另外我们再介绍一下《增订伪药条辨》。

本书是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而成,故叫做《增订伪药条辨》。

《增订伪药条辨》成书于民国时期,反映了民国时期对药材的鉴别、采集、炮制等经验,并对以上经验进行切合实际的论述,为鉴别药物的真伪优劣提供丰富宝贵的文字资料,并且书中商品学的内容也有很多,故本书非常有学术价值。另外民国时期很重视道地药材,如书中提到“均需验明正地道货色”,书中还有很多鉴别产地的概念,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近代意义上的本草著作,即《现代本草生药学》。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本草著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书由赵燏黄先生于1933年编著,是我国近代意义上第一部生药学教材,也是最早将国外生药学引入中国并与国产药材研究相结合的教材,开创了中国特色现代本草生药学,而在本书以前,历代本草都是参考传统本草框架编著,即便是吴其濬也是参照传统的分类框架。

作者赵燏黄最早从日本引入 “近现代生药学研究方法”,是中国近代本草生药学的开创者。赵燏黄于光绪九年即1883年生于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他师从钟观光,钟观光是中国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广泛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学者,是近代中国最早采集植物标本的学者,也是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赵燏黄将采集标本的方法运用到植物药的鉴定上,并为后期从事生药鉴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赵燏黄于1905年去日本去留学,师从生药学权威下山顺一郎、药物化学长井长义博士。于1908年秋,召开了中华药学会成立大会,赵燏黄为书记,中华药学会从此诞生。迄今,中国药学界公认赵燏黄为该学会创始人之一,下图是当时的照片。

1915年到浙江公立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历时13年之久,民国的一部药典《中华药典》中的编委就有赵燏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1928年到上海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下专设的“国药研究室”任职,期间出版《中国新本草图志》和《现代本草生药学》。

1934年,应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之聘,在北平研究院任生理学研究所研究员,继续整理本草研究国药。1935年12月,赵燏黄与钟观光、钟补求、朱晟四人亲赴河北药都安国采药,之后出版《祁州药志(附北平)第一集:菊科及川续断科之生药研究》一书。1943年赵燏黄出任生药学教授并仍在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与人合作发表了《蒙古本草之原植物》《蒙疆所产本草药材关于其原植物之考察》等学术著作。1960年春,不幸因肺炎住院,但出院后仍没有停止写作。7月8日凌晨,溘然长逝,当时,他的书桌上还放着《本草新诠》的手稿,这位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老专家,为中国的本草学、生药学事业贡献了一生。

根据赵燏黄生前遗言,其妻将他收藏的古籍本草图书5600余册全部捐赠给中国中医研究院,其中历代本草80余部近千册,仅明刻善本即有400余册,被誉为海内首屈一指之本草藏书室。

在本书凡例中写道“正文中专载现今世界各国著名之生药,及公认为确有效用之国产药材,及可以代替外国产生药,曾经鉴定之品。附录中以采用国产药材为主体,准备供学者之参证研究,为后日实用之材料,旁及少数之国外产稀用生药,及一国药典中习惯上专用之生药,未能普及之品,总计五百五十余种。”蔡元培作序评此书“诚是一新二千年来吾国本草学之壁垒,而其对于医药界之贡献将未可限量。”该序手稿由其家人献给了国家图书馆。《现代本草生药学》于民国二十二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生药学教材,开创了中国自己的生药学学科方向。现可在孔夫子旧书网买到,因此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一下。

最后,我将为大家介绍由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

本书收集了很多中外书籍资料,并且还有一本附图。该书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中药词典,极具文献价值与实用价值,并且附有早期拉丁名和三色彩图。

到目前为止,已经把不同历史阶段最重要的本草著作给大家做了简单介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本草著作都值得大家一读,那么我将在此做简单罗列,大家可以看下相应图片。

第一张图片中宋代之前的书籍都有赖于《证类本草》得以传承,尚志钧先生对这些本草著作基本上都做了辑复;

第二张图是金元、南宋时期的一些本草著作,郑金生老师也有部分整理出版的;

第三张图是明清两朝时期的书籍,因距今较近,所以亡佚的并不多,这些书都有点校本或影印本,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