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犬必须看到该系列才能继续更新
点击↓↓ 查看上一章
分享一副对联吧:
上联:一年难成一篇文
下联:数月薅掉满头毛
横批:科研真难
阅读文献的两个阶段
-
阶段一:明确和细化研究目标。以泛读为主,形式上表现为由厚读到薄。
-
主要是去积累和我们研究课题和目标相关的、较为普遍的大问题的知识,同时去搜集可以进一步精读的文献。
-
阶段二:根据具体研究目标搜集文献中可用的论据。以精读为主,形式上表现为由薄到厚。
-
提高阅读效率:有选择地读,刚开始可以去读相关的专业课本,或者是一篇好的文献综述。
-
读文献的步骤:
-
(1)先读摘要,必要时再读结论、引言。
-
(2)非常必要时,再读文章的方法、结果。
-
(3)根据阅读得到的新知识,不断地明确和细化研究目标。不断修正和细化,从而使其与现有的文献更相符。
-
(4)主要的关注点是寻找我们研究目标的合理性、重要性,若找不到,就要做
-
适当调整。
-
主要积累与我们具体研究目标相关的知识,同时搜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用到的素材(论据)。每个阶段之间可能会有多次循环。
-
在阶段一完成后,研究目标更明确,我们应对下阶段要阅读的文献进行精选和排序(泛读上百篇,最后发现只有十几篇与自己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再进行阶段二的精读)。
-
在阶段二,对阶段一已经选定的密切相关的文献,不仅读全读细,而且要带着目标去读,遵循“为了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或论证我们的论点所需要的答案和证据”的目的去读;不仅要读出作者明确写出的,还要能读出其隐含的深意,比如某些前提和假设,学会区分文献中的信息是事实还是观点;不仅看作者的结论,还要看其论证过程,根据我们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结论;这阶段往往要做大量笔记,这就是“由薄读到厚”的意思。
阅读文献的“三不要”和“三要”
-
三不要:
-
(1)不要做无选择的精读。有效过滤不相关的信息。
-
(2)不要只读不写。归纳总结自己的方法。
-
三要:
-
(1)列表法:针对大量文献时使用,在不同文献中抓取相通信息。在不同文献中对类似相关的信息点的不同描述罗列在一起,方便比较和对比分析。
-
(2)画圈法:画出总论点、分论点关系,画出文献佐证的论点关系。每个论点要有相关文献支持,每个分论点都要指向总论点,从而便于理清逻辑关系和框架。
-
(3)自加摘要法:对重要的文献重写我们自己的摘要,记录重要文献中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高效阅读文献
-
要找到一整批的文献一起进行阅读,一起读到某个层次,拒绝一开始就通读。
-
不要追求一次读懂;多读几篇再回头,效率更高
-
读论文的次序是由粗到细,从大义到重点再到细节
-
每读完一轮,发现新问题,了解到新知识,从而再次阅读;同时对论文进行筛选,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跳读,分清主次
-
写作过程中两个阶段两种阅读策略:
第一阶段:目的是明确研究目标,形成论文初步架构;跳跃式阅读;发现一个兴趣点,就去搜索相关论文。在不同论文之间跳读,可以发现更多的兴趣点。把不同论文中的观点串起来,形成新思想。以找观点为主,为自己的论文找模板。重点阅读二次文献,eg.文献综述
第二阶段:目的是在文献中寻找证据来支持或者进一步完善架构。支持我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证据,要更加关注细节(证据的可靠度);查找一手资料,数据多的时候可以用表格来辅助记录。采用扫描式阅读策略:首先对自己研究架构进行解构,找到5-7个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在所阅读文献中进行扫描,寻找相关碎片化信息,从而完善研究架构;必要时调整关键词再次搜索。
总结:写作是一个把网状的思考转换成线性的文字输出的过程,对于关键性文献要尽量还原原作者的网状思考,而对于大多数文献,我们仅仅需要提取一些关键节点。心怀自己的架构来阅读,围绕自己的架构来记录,就能极大提升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