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精读文学
大多数学者选择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SSCI英文论文。这些论文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最新和主要研究成果。学会在浩瀚的论文数据库中查找、查找和下载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英文论文,了解作者和研究小组的研究情况,是文献综述和提炼科学思想的重要基础。
作为科研新人,却往往不了解国际英文论文和国际同行情况而迷失在搜索和阅读文献中。吴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精读文献的技巧,老师们可以参考。
精读小技巧
阅读文献,不是简单地下载一篇文献后电子版或打印版阅读,在我研究生时期,也这么干,结果效率很低,特别是阅读英文文献,甚至成了入眠神器。经过国外博士和研究工作的锻炼,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阅读文献的方法。
技巧一
首先,对自己领域内的好期刊,知名学者及联系方式,著名课题组等都先去了解,并从他们研究概括(主页上会介绍)上总结大致的几个研究分支,从大局上掌握整体研究方向的情况。这样的好处是在后面阅读高质量文献时,了解作者,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就感觉亲切,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自然不会无聊。同时,由于了解全局研究情况,也就能快速发散性思考,联想到其他某一点的研究就能快速找到对应的学者和他/她的论文。最后,阅读时有疑问了,还可以发邮件问作者或者其他知名学者。
技巧二
其次,针对自己的细小方向上的论文。
首先要熟悉论文的结构(Title, Abstract, IMRAD, Conclusion, References),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分块阅读或者全文阅读。比如,只是去了解研究方法的,那直接找到method/methodology部分泛读即可;
- 其次,先读Title, Keywords, Abstract确定研究相关度和质量,下载那些相关度大和质量高的论文,并标注题目和发表时间,并确定是精读还是泛读,归类后打印和装订;
- 先挑那些需要精读的论文进行阅读,按相关度和发表时间排序;
- 在阅读某篇论文时,先扫读标题和副标题,初步了解后,再进行阅读全文,这样脑中就有阅读的结构,不至于乱读;
- 对于科研新人,我推荐是先阅读引言,因为引言会较为详细地解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待解决问题、本文方法,就像开了一扇门和小径给新人,再去看图表,结论,方法,结果和讨论就有了基础;
- 对于老司机,可以直接先看图表,因为好论文中的图片和图片标题或表格就可以告诉我们就要结果。这样大致了解后,再读引言,结论,结果,讨论和方法就很快,效率也高。
技巧三
最后,再分享如何记笔记和思考:
在论文空白处记录和划出重点,并包含以下:
- 想解决什么问题?
- 为什么要解决?
- 结论是否回应了该问题?创新点是什么?
- 研究方法合理?可重复?
- 主要结果有哪些?完整和准确?
- 讨论部分是否透彻分析?
-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在起步阶段,千万不要多读,而是要在精挑细选之后精读3篇左右,并把每篇论文的主要部分总结成ppt,并找到相互联系点和启发之处,不懂的地方找引用的参考文献或其他资料去扩展阅读,有疑惑之处发邮件问通讯作者。如果每篇读完都没感觉,都觉得作者讲的真好,那基本上就是你还没有读透论文!
要让阅读文献不再枯燥乏味,就要从单一的reading论文拓展到全局了解下的参与式阅读(engage reading),在有效策略指引下,知人(作者)知事(论文内容),才有利于提炼优秀的科研想法。
科学与发展网络:为了促进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完善博物馆质量评估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根据《博物馆分级与评估办法》、《博物馆分级与评估标准》,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评分规则及评分表》(文物博发[2020]2号),中国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