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针灸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中医研究》编辑部

作者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编辑部

1990-1999年关键词聚类分析涉及14个主要类别,其中一些类别如下

1990–1999 关键词聚类分析涉及14个主要类别,其中一些细节如下

(1)研究了深度针刺对辣椒素所致水肿的影响,虽然深刺和浅刺都有效,但只有相对的深刺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表明深刺的治疗效果大于浅刺。 

(2)化学依赖性治疗:Brumbhaugh采用针灸缓解急性停药症状,这有望成为药物滥用的有效替代疗法。 

(3)传入纤维:Okada发现局部应用辣椒素选择性传导阻滞法检测到可能参与抑制张口反射的传入纤维。

(4)口干患者:Dawidson研究了针刺对唾液分泌的影响机制,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增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增加可能是影响针刺治疗唾液流动的因素。 

(5)脑儿茶酚胺含量:Toriizuka发现针灸在改善更年期后衰老和/或降低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6)脑啡肽类物质:Bing研究针刺对脊髓内脑啡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可诱导脊髓内脑啡肽异常激活神经元。 

(7)皮肤阻力反应:Liao发现针刺可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皮肤血流量,增加出汗, 这些是皮肤阻力反应,它们是DEH-chi的主要观察指标。 

(8)针灸穴位内关:Schlager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以确定激光刺激的内关显著降低后呕吐的发生率

(9)脑血管病:Chen分析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应用,发现针刺不仅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能预防脑血管风险。

2000–2009 关键词聚类分析涉及11个主要类别,其中一些细节如下

(1)附加治疗:Karst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检查针刺对34例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第14天发现对戒断症状有更好的效果。

(2)简要概述:Mittleman概述了神经生理学、生物电和体液效应,然后简要总结了针灸治疗疾病的机制。

(3)卵巢形态:Manneras研究了电针和体育锻炼对雌性大鼠脂肪组织和卵巢形态中交感神经标志物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所致,运动可以通过调节指向脂肪组织和卵巢的交感神经。

(4)儿科疼痛患者:Kemper通过回顾性案例研究,描述了针灸治疗慢性疼痛儿童的经验。分析表明,70%的儿童和59%的父母认为针灸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需要深入的前瞻性研究来量化治疗的成本和效果。Huebscher对22例迟发性肌肉酸痛患者针刺对症状和肌肉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5)针灸治疗:Ahsin发现针刺能显著减轻疼痛、僵硬和残疾,治疗引起的相关生理变化超过安慰剂效应。Cai研究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并利用fMRI技术探讨了针刺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可通过基底节-丘脑皮质回路运动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

2010–2019 关键词聚类分析涉及11个主要类别,其中一些细节如下

(1)神经特异性:Xue通过针刺治疗胆囊验证了block-based general linear 模型方法的神经特异性。结果表明,block-based general linear 

模型方法容易出错,不适合于针刺引起的神经反应模式的分析。Bai利用脑fMRI技术研究36名健康受试者针刺内关穴刺激的神经特异性,发现内关穴针刺后小脑下丘脑和岛状过程的特异性侵袭对呕吐有镇静作用。

(2)炎症反应:Li采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研究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F-kB(核因子-kB)、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可通过额叶和顶叶皮质,其他蛋白质表达以改善神经功能。 

(3)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研究涉及两个主要领域。一是身体不同部位的慢性疼痛,主要涉及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RCT慢性颈部疼痛、慢性偏头痛、慢性肩部疼痛以及其他疾病。二是疾病引起的疼痛,主要包括慢性血友病疼痛、骨关节炎引起的慢性膝关节疼痛、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这些是现阶段慢性疼痛研究的主要领域。 

(4)睡眠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针灸对失眠症睡眠模式的影响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还有肠绞痛.

(5)Consort statement:主要反映在使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进行RCT质量评估时,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RCT质量不理想,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6)受体阳性乳腺癌:Walker比较针刺和venlafaxine治疗50例乳腺癌患者的血管舒缩症状。研究表明,这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显著减少患者的潮热、抑郁症状和其他不良生活质量症状。

(7)适应性应对策略:应对使用问卷调查来评估针灸和顺势疗法使用者在社会人口数据、适应性应对策略和对此类疗法的态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针灸的人更务实,所选择的治疗的预期科学背景往往更明显。 

(8)护士主导的支持性护理:Lim研究了42例不治之癌患者针刺或护士主导的支持性护理后症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对晚期不治之症的治疗可能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没有副作用,耐受性好。此外,治疗效果也很突出,护士主导的支持性护理在最后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六周后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9)孕激素水平:Fu结果表明,针刺能改善胆固醇晶体诱导的大鼠植入过程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某些方面,从而促进雌性大鼠的良好繁殖。

综上,通过前沿,关键词频率,中心性,主题词的聚类分析三个不同时期针灸研究的热点,有助于该领域研究者快速定位针灸研究演变的发展和历史,准确快速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扫码获取全文

Cite this article:

Yan-Qing Zhao, Li Hua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research through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from 1990 to 2019.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1, 6 : 9 . doi: 10.12032/TMR20201023203

传统医学研究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ISSN 2413-3973)已被ESCI,EMBASE, DOAJ, ScienceOpen, Ingenta Connect, Google Scholar,CAB,CABI,ISC,ProQuest超星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NKI Scholar收录。特别欢迎具有明确历史记载、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医学研究。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