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野郎——以《山海经》的方式书写心理术语

前言(跳过):两年前,我分发了我的历史期中论文,环视了一下教室。

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表情。他们麻木了很长时间。

虽然校长没有在会上点名,但压力还是压在我身上。如果我不能再取得好成绩,我可能会被调离我的岗位。

  激励的话,威胁的话,心里的话。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但是班级还是提不起兴趣。

  某天,我看见一位学生在成长日记里提到了,鸭田志一。

  语文老师扶头叹气,说现在学生怎么就喜欢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不过这倒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我找到那名学生。

  他一见我,就想跑,毕竟这次考试他只有二十分,不过我拉住了他,尝试和他进行了聊天。之后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如果期末考试能够及格,就给他一个礼物,绝对不会让他失望。

  期末考试后,在奖励的刺激下,不少学生成绩都有了小幅度提高,算是没有白花我那么多钱。

  而那个喜欢鸭田志一的学生,也如约考到了六十分。

  我望着书架上的《兔女郎》和《樱花庄》,寻思着送给他那一套?

  老师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教育,这是我教学上听的无数次的话,想起这句话,我将《兔女郎》送给了那名学生,并且叮嘱:

  咲太不是逼王,恰恰相反,他是弱势方,而且他很会妥协,哪天你听懂了我的这句话,这本书也就达成了我的意愿……

  先来说本作的角色塑造吧。

  从角色塑造来看,我看到了鸭田志一在这几年中的成长,他终于从一个乌托邦梦想少年,脱变为了一个懂得表现社会的作家。

  在《樱花庄》的长评中,我简单分析了《樱花庄》的问题,并且从角色进行了对比。

  简单来说,《樱花庄》塑造了一个非常接近常人的主角,空太;但是又强制给他安排了一个天才聚集的场地,而在这个场地,空太与之相处的方法就是玩命提升自己,想方设法的与天才站在一个舞台。

  但正因为主角贴近常人,而作为常人,我们不会去挑战天才,我们不一定事业上要和这些天才保持一致才能与之相处,而且强制自己和天才站在一起,只会徒增压力而已。

  这也是为何《樱花庄》的弹幕常常会出现谩骂男主“无能狂怒”的原因。

  而男主与真白较大的社会差距上,作者只能用近似童话一般的方式,强行让非常常人的男主和真白在一起,这也让很多轻而易举代入男主的观众和读者感到难受。这也是我称《樱花庄》是乌托邦作品的原因。

 

 而在《青春野狼》中,面对这种社会地位差距,男主选择了别的方式。

  面对很有成就的学姐,咲太并没有用提升自己的方式来拉进和女主的关系。而是通过关心。咲太很精准的看到了学姐的心结,并且愿意成为女主事业后面的伴侣是陪伴她。

  实际上,咲太扮演的是每个成功男人后面的那个女人的角色。

说直白点,男主去充当贤妻良母的角色,去成为那个说“另一半下班回来后说欢迎回来,是先吃饭还是先洗澡?”的角色

但空太的问题在于,他一定要和真白站在同一个舞台,这就早就了他的失落。

  通过在感情上的定位,避开社会地位的差距,拉进和女主的关系。

  简单来说……咲太进行了妥协。

  人们常说,成熟的标志是学会妥协。

  咲太知道,他不可能在每一个地方都要和学姐保持对等,他只需要在个别地方,成为学姐的依靠即刻。

  和空太不一样,空太到最后都很纠结,自己能不能和真白站在一起,如果自己没有一番事业的话,自己能不能在樱花庄继续待下去?

  社会很残忍,能够实现梦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平凡的人。

  《樱花庄》最为绝望的地方在于,他告诉读者,想要和真白这样的女孩在一起,你必须在各方面能够配上她。

  而《青春野郎》告诉你,你务须如此,只要双方心意想通,就行了。 

  为何咲太很会撩人?

  因为咲太采取了精神上和女主在同一起跑线的原则,甚至要成为女主精神上的依靠,这就让双方的社会地位差距成了一个次要件。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理,除了对直男癌。

  然后谈谈剧情。

  剧情的立意和设定,如同我的标题:即把心理学的术语,用《山海经》的方式写了一遍。

  故事里的“思春期症候群”实际上对应的就是心理学的“青春期综合征”。

  作者巧妙的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社交问题、成长烦恼、青春期叛逆等东西,通过特化的方式进行了呈现,不仅讨论了青春的问题,某些地方还可以升华到对日本社会和社会学的思考。

  我们挨个来看一下(仅动画)。

  首先是麻衣学姐的消失

  麻衣学姐的消失代表的是,校园欺凌和学生社交圈的问题。

  麻衣的特殊身份使得她成为了特定圈子的特定人物,所以必须扮演好自己的应该扮演的角色,因此麻衣努力的隐藏那些不想被人发现的情感,最终患上了消失的症状。

  实际上麻衣的“思春期症候群”对应的就是,经常脱离学校的,并且社会地位特殊的学生,常会遇到的心理问题。

  即缺乏社交圈,而且容易被孤立。而缺乏可以交流的和宣泄压力的对象后,只能倾注工作,于是过分追求工作上的成就,给自己早出了更多的压力。

  实际上很多日本动画都表现过这个问题。

  “比如《只有神知道的世界》,里面的中川花音。

  花音的问题也是消失,细节上和麻衣学姐不同,但是大体是一样的。

  即渴望被大众记住,但是又因此获得了大量的压力,而又缺乏合适的倾诉对象,两部作品的男主扮演的就是女主可以依靠和倾诉的对象。

  你们升华一下,在社会上,大家都有对一些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特殊“关照”,这种关照一方面给对方造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也有意无意的对其进行了孤立型的歧视。

  我经常举得例子就是日本的爱子公主,公主的特殊身份让爱子很难交到朋友,而这种孤立行为最终导致了爱子的崩溃,不敢去上学了。学校方面的解释是,女生不敢和爱子谈话,而胆大一点的男生,也是过去调侃一下,这些行为虽然没有恶意,但是却让爱子难受。

  男主成为麻衣的依靠也是作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大家都没有恶意,但是却铸成了问题,那么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去和那个人做朋友。

  接着是古贺的模拟未来

  

  古贺的模拟未来很明显非常符合“青春期综合征”的2、6两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学时代的所谓的玩耍伙伴群体开始想着类似成年人的社交圈形态发展。

  其中,女性的小圈子现象非常明显,而在日本,圈子文化非常流行,每个人都必须加入自己的圈子,而且必须是是适合自己的圈子,否则就会被孤立。

  传统社会学认为,圈子文化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交出现了变化,于是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属于自己的圈子。而又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更加细化,所以圈子的人想要处在一起,必须有所取舍和妥协,在谁妥协,谁舍弃的问题上,自动的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一般认为,中国社会在改开之前,社会文化较为单一,所以目前我们的圈子问题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已经有了迹象(出圈、饭圈、跨圈问题)

  而日本多元化社会发展比我们至少多了一倍的时间,加上政治上的多元化。使得日本的圈子更加细化,需要参与者更多的妥协。

  青春期的圈子就是这种圈子文化的排演。

  古贺害怕自己跌出圈子,于是想法设法的预演自己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动作,她是圈子的边缘人物,因此需要她进行妥协。

  “青春期综合征”的人群,之所以也是夜晚大脑异常兴奋,难以入眠,也是初步有了社交概念后,所有的精力都在组织社交上,尤其是处于圈子中心和边缘的人,思考会更多。于是他们晚上,大脑自觉不自觉的在思考自己白天的遣词造句和行为动作有没有什么不妥的,这种事也常常多发于刚刚入职的职场新人。

  作者借由古贺的经历,对日本已经有些畸形的圈层文化进行了抨击,并且也告诉广大堵读者,所谓朋友,所谓真正的社交,永远不是一方的妥协,而是双方的妥协。实际上这几年很多校园题材的小说都有涉猎这个问题。

  

双叶的分裂

  双叶的分裂实际上就是青春期时的犹豫。对于现在来说,最直观的就是选择大学和专业。对高中生来说,就是选择文理了。

  这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站在十字路口的犹豫,有时也是做出选择后,发现不尽人意,所以幻想如果自己当初选择了别的路线。

  这个我是最深有体会的,当初脑子一热的我,选了文科,离开了父母熟悉的领域。结果大学毕业后,作为一个社恐,都不敢出去找工作,也不知道怎么找工作。看着邻居家的孩子通过父母的关系直接找到了国企的工作,有啥不懂的,父母就在那里,直接可以问。而自己只能顶着社恐,自己一点点撞的头破血流。

  疫情期间我失业后,看着那些同学和朋友在父母的帮助下过着衣食无忧(我自己想象的)生活,再看看自己失业,新工作短期内没办法解决,那个时候晚上就在常常幻想,如果当初学的是理科,现在的自己过的该有多么潇洒啊。

  双叶的问题就是这个,对未来的迷茫,或者是对过去选择的后悔与迟疑,使得她分裂,分裂的两个代表着不同的选择和未来。开朗那个,很明显就是当初未曾设想的道路,进行美化的后的样子。

  不得不说,自己的选择,跪着也要走完,这就是青春期常见的问题。

  总的来说,本作虽然立足于青春期的烦恼,并且很多都是讨论日本文化社会下的一些问题。但是有很多共通的东西,而且随着社会的拷打,在本作中,虽然依旧带着青春期的放荡不羁,但是没有了《樱花庄》里的那种稚嫩。

  实际上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樱花庄》和《青春野郎》的男主互换。

  那么咲太估计不会去玩命成为游戏制作人,也不会在失落的时候对真白大喊大叫,也不会在高中毕业后与真白分手。咲太懂得妥协和拿捏与她人交往的分寸和手段。

  而空太和麻衣学姐嘛。

  大概就是空太和美咲的感觉,甚至非常有可能,最后选了古贺学妹……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