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德意志帝国步兵头盔(1/2)

橘皮

如果将纳迪德步兵部队与各种骑兵部队进行比较,与每种骑兵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头饰相比,步兵部队的头饰要简单得多,尖头头盔的形状和样式趋于统一。总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服务,迪德的步兵部队都配备了德语中称为“pickelhaube”的头盔,在汉语中通常翻译为“尖头头盔”或“钉子头盔”。“Pickelhaube”最初由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四世于1842年设计(当时,隔壁的沙皇俄国军队也有类似的设计风格)。在这类“尖头头盔”下,炮兵部队佩戴的“kugelhelm”被划分为两类。除个别服役类型的步兵戴不同的头饰外,其余步兵部队装备的尖头头盔是在穿着野战服、常规服和长袍时佩戴的;当与战地制服一起佩戴时,需要佩戴头盔。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以来,除巴伐利亚王国外,所有德国国家的步兵部队都引进并开始使用尖头头盔(巴伐利亚于1866年引进尖头头盔)。在接下来的20年中,直到19世纪末,为了使尖头头盔的作用和形状更加成熟和美观,尖头头盔的样式不断地重新设计和改进,并制作了许多版本(不包括统一前普鲁士王国的几次版本更新);不仅因为太复杂,而且因为我的水平确实有限,我不会详细解释以前版本的详细差异;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接触的版本出现在1895年,即m1895尖头头盔。它的形状和外观一直被使用,因此这种头盔形状在20世纪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常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大多数步兵团都戴着黄铜铝青铜帽带,但当穿着野战灰色的野战服时,这种配件需要用皮革帽带代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军官仍然戴着黄铜头带。在中后期战争中,由于隐藏着闪闪发光的饰物的缺点,军官们也被要求在战争期间使用皮革头巾(因为黄铜头带由于引入了新的尖头头盔而被取消)。军官尖头头盔与士兵尖头头盔的主要区别在于尖头头盔的一部分、帽徽的样式以及所有镀金和镀银的配件;衬里的风格也有差异(军官的衬里显然更舒适)。更多的款式变化和各种版本的疯狂出现,因为军官有权利和责任定制个人军服和配件。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开始,除了巴伐利亚王国以外的德意志诸邦的步兵部队皆引入并且开始使用尖顶盔(巴伐利亚于1866年引入使用尖顶盔)。在接下来近二十多年直到十九世纪末的时间中,为了使尖顶盔的作用和造型更成熟、美观,尖顶盔的样式再不断地被重新设计和改进,进而产生了诸多版本(还不包括统一前普鲁士王国作出的数次版本更新);不仅因为过于繁杂而且本人水平实在有限,在此不对之前各类版本的细节化差异作出详解;一般来讲我们可以经常接触到的版本出现于1895年,也就是M1895式尖顶盔,其造型和外观得以一直使用,所以此盔形在20世纪初和一战期间最为常见。一战前期大多数的步兵团都佩戴有黄铜色的铝青铜制帽带,但当穿着原野灰色野战服时这一配件需要换成皮革帽带;一战期间黄铜帽带多数军官仍佩戴,战争中后期由于闪亮配件在隐蔽作用上的弊端,军官也被要求在战事期间改用皮帽带(这也因为引入的新尖顶盔取消了黄铜帽带)。军官的尖顶盔与士兵版本主要区别在于长出一截的尖顶、帽章样式和全部镀金镀银的配件;内衬的样式也有区别(军官的内衬明显更舒服)。更多样式的变化和各类版本的疯狂出现缘于军官有权且有责任去订制个人的军服和配饰。

尖顶盔除了作为护具,如上一篇讲到的帽章和帽徽,尖顶盔上的这些配件也使盔帽可以清楚展示军人出身和所属地区。常见的邦国帽章在尖顶盔左侧,1897年引入的帝国三色帽章在右侧(不是绝对,一切参照实物和盔帽版本)。一般来讲普通的步兵团尖顶盔上都是其隶属邦国基础帽徽,但根据其军团的历史和服役类别也会在帽徽上加上更多元素:如后备军十字、战役纪念条和纹章等等元素;比如普鲁士禁卫军帽徽中央的黑鹰星芒。但是不管盔徽上有什么,野战盔罩都会盖住一切。

自十九世纪末1895式尖顶盔出现的改进起,尖顶盔改进的目标就是不断简化,至1915年终于达到了这个目标。战争中暴露出尖顶盔的超大弊端迫使军队在1915年推出新盔。将近一年的战争中尖顶盔的尖成了敌人的绝佳靶子,即使士兵在战壕中这些尖顶也依旧能露出来变靶子;很多士兵不得不拆掉连底座在内的整个尖顶盔上部,因为一部分旧版本的尖顶根本无法拆卸(只有有权佩戴阅兵毛饰的团的盔才可拆卸)。1915年的新版本安装了可拆卸的尖顶,取消装配士兵的黄铜帽带并全改为皮制(节约金属);军官盔则要求在规定下发后制造的都要有可拆卸的黄铜帽带,以便在战事期间更换为皮帽带。1915年后的尖顶盔采用更廉价的材料制造,质量也越来越差。

关于“Pickelhaube”类盔形和部分细节:

一、盔形

直到1867年前普鲁士全部步兵部队都使用十字形尖顶底座的尖顶盔;1867年之后只有一部分步兵单位还保留使用十字形的尖顶底座,其他大多数的步兵单位改用为圆形尖顶底座的尖顶盔版本。M1895式尖顶盔已无十字形尖顶底座,但之前的版本仍在大量佩戴。

尖顶盔常见的四类????(如图所示)

1. 十字形尖顶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状,尖顶表面光滑。

2. 十字形尖顶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状,尖顶表面有凹陷装饰。

3. 圆形尖顶底座,盔形偏圆,盔檐呈弧形无棱角,尖顶表面光滑。

4. 私人定制类(差异很多不作赘述)。

球顶盔常见的三类????(如图所示)

1. 十字形球顶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状。

2. 圆形球顶底座,盔形偏圆,盔檐呈弧形无棱角。

3. 私人定制类(差异很多不作赘述)。

二、尖顶盔&球顶盔内衬(如图所示)
1. 士兵类

2. 军官类

3. 私人订制类(以上两类皆有兼容)

一、尖顶盔:

“Pickelhaube”一词泛指了很多形似的盔帽,在此所讲的主要是帝德时期线列步兵和其他使用尖顶盔的步兵部队。

版本简要介绍????

1. M1895式尖顶盔: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部分尖顶可拆卸(按照军团权限而定),钉座部分有通气孔。

2. M1915/16式尖顶盔:黑色皮革制成,配有廉价灰色氧化铁制的配件;所有尖顶均可拆卸,钉座部分有通气孔。

· 士兵类(Other Ranks)尖顶盔

士兵尖顶盔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野灰色军服简介·1914-1918”这一文中所囊括到的就是1914年前最大一次、也可说是最后一次尖顶盔定型的改进-M1895式尖顶盔,以及后来战争中又做的一些改变而产生的版本。总体来讲它们的样子都差不多:用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按照邦国和军团而定的帽章盔徽;内衬比较简陋廉价。所有的士兵尖顶盔都配发有盔罩(Überzug),红色布制的团号缝在罩前直到1914年颜色改为深绿色,之后又在1915年被取消。一些团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的权利,士兵一般根据团和服役类型佩戴白色、黑色和红色的马鬃毛饰。

· 军官类尖顶盔

从少尉至上校衔级的军官的尖顶盔造型完全一致,质量却不同。质量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军官订制尖顶盔时的要求和花钱的多少,所以这一质量上的差别完全无法作为判断军官衔级的单一方法。在外观上军官尖顶盔要趋于方正而非光滑弧线形,这一特点可在与士兵盔的对比中发现;军官盔圆形底座上的固定钉也是星状造型,内衬精致且适于佩戴,在高价私人订制的尖顶盔中可见的质量特点可谓登峰造极。所有的军官尖顶盔也都需要配置盔罩(Überzug),一般情况下军官的盔罩上没有任何标识,但战争期间也有混用士兵盔罩的情况。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权利的军团的军官一般佩戴白色和黑色牦牛毛毛饰(更高级的私人订制有用羽毛)。

· 将官尖顶盔

将官的尖顶盔全部是订制的高质量盔帽,所用材料高级且昂贵,内衬非常舒适,选用顶级质量的黑色皮革和金属配饰,造型美观。隶属于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的权利的军团的将军,他尖顶盔的尖顶则可以拆卸;将官阅兵毛饰一般使用高质量的羽毛。一般来讲将官的尖顶盔存在各式各样的版本,都是依照将军本人的习惯和要求订制,所以在此就不做赘述。

· 禁卫军

所有的普鲁士禁卫步兵部队的尖顶盔盔徽的正中间都有黑鹰勋章星芒章,不同于其他普鲁士步兵军团,禁卫军使用独特的展翅鹰徽;根据不同的团盔徽具体镀金和镀银也有区别。佩戴尖顶盔的禁卫步兵部队包含禁卫步兵团、禁卫铁路(运输/供应)营、禁卫野战炮兵团、禁卫步炮兵团、禁卫工兵营等。

· 后备军种

后备步兵部队尖顶盔盔徽上都加入了十字图案。

德国军队有四种不同的兵役:现役军(Active),后备军(Reserve),国土防卫军(Landwehr)和国土突击队(Landsturm)。 举例来讲,一名17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可能被要求在国土突击队服务,到20岁时则会被要求在现役军队中服役2年(炮兵和骑兵服役3年),在这之后这名男子将有责任在未来4至5年到后备军中服役,45岁之前剩下的年份则在国土防卫军或者回到国土突击队中服役,直到45岁时他将不再需要服兵役(战时更老的男性也将被召入国土突击队)。国土防卫军和后备军统一装配尖顶盔;国土突击队的帽盔混用非常严重,一般来讲他们佩戴的是黑色油皮帽,但在战争中后期佩戴尖顶盔的例子也很常见。

· 工兵

1914年时,德意志帝国所有的工兵营(包括巴伐利亚王国在内)都装配尖顶盔。普鲁士禁卫工兵营带镀银银色禁卫盔徽。

· 辎重营【铁路(运输/供应)】

德意志帝国所有辎重营的士兵在1903年之前戴皮革制的与猎兵样式相同的桶盔,带镀金帽徽;而这一部队的军官从未戴过桶盔,他们始终装配的是尖顶盔。1903年,帝国境内的辎重营士兵的头盔也全部更换为都装配镀金配件的M1895尖顶盔。

二、球顶盔

“Pickelhaube”最初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1842年设计和引入,在1842年到1844年间,普鲁士的炮兵部队一直装备着与步兵部队一样的尖顶盔;后来在1844年时由一颗象征炮弹的球体替换了原来的尖顶,而正是从这时起,这一新诞生的头盔被称为“Kugelhelm”(球顶盔)。与上文所讲的尖顶盔一样,炮兵的球顶盔在1844年至1915年间也经历了许多次修改。球顶盔的具体变更细节与步兵部队的尖顶盔几乎一致,二者的关系也非常近,所以上文中所述的内容在球顶盔这一部分均可兼容。值得一提的是巴伐利亚王国直到1916年才接受引入了普鲁士制式的球顶盔,而此时离皮盔被全面淘汰已相隔不远。一些炮兵团具有在阅兵式上佩戴阅兵毛饰的权利,士兵一般根据团和服役类型佩戴白色、黑色和红色的马鬃毛饰;军官一般佩戴白色和黑色牦牛毛毛饰。这些团配发的球顶盔的球顶部分均可拆卸用以换上阅兵毛饰。

版本简要介绍????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原野灰色军服简介·1914-1918”这一文中所囊括到的球顶盔版本主要集中在M1897式、M1915/16式球顶盔。

M1897式球顶盔:亮黑色皮革制成,配有黄铜或铝青铜制的配件;部分球顶可拆卸。

M1915/16式球顶盔:黑色皮革制成,配有廉价灰色氧化铁制的配件;所有球顶可拆卸。

· 禁卫军

所有的普鲁士禁卫炮兵部队(禁卫野战炮兵团,禁卫步炮兵团)的球顶盔盔徽的正中间都有黑鹰勋章星芒章,禁卫军使用独特的展翅鹰徽。

三、盔罩

早在原野灰色野战服和和平期军服引入之前,德意志帝国军队就已经发明了盔罩(Überzug)用来遮盖盔帽上的金属配饰。盔罩的使用避免了在战争期间军人盔帽上的金属配饰在日光下反光而暴露目标。帝德最早出现的盔罩于1892年引入,是一种棉质的灰绿色罩子,用来遮挡盔帽上的金属配件;在此之后这一物件成为了后来与原野灰色野战军服配套的装备。

盔罩类型????(同参考图示)

1. 士兵类盔罩:前后部分的边缘部分有挂钩,佩戴时前后钩住尖顶盔帽檐和帽尾。

2. 军官类盔罩:前后部分有向里凹回的兜部,佩戴时前后套住尖顶盔帽檐和帽尾。

1892年版的盔罩有用红色布制的团号数字缝在罩前,有部分还包括字母,“R”代表后备军,“L”代表国土防卫军;1916年引入的铁十字形的图案可代表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但盔罩上的团号最终被证实在军事演习中毫无用处,因为1906年引入用来区别演习阵营的红色布条会把盔罩上的数字完全遮住。1914年时所有的步兵军团都被要求在盔罩上必须有团号(各禁卫团除外),与此同时这些数字被改为使用绿色布料缝制,或者用绿颜料靠漏字板印上去(1915年时该规定已基本取消,战场上很少使用带团号的盔罩)。盔罩的颜色在一战早期经过多次修改,包括最早的灰绿色,出现了淡麦黄色、石灰色、蓝灰色甚至橄榄绿色的盔罩。随着M1915式尖顶盔带来的全面可拆卸尖顶,盔罩也都变为两个分开的部分:盔身罩子和独立的尖顶罩,二者可组合为一体(这个版本的盔罩还在尖顶盔帽带连接处有孔,帽带可以从中穿出来*请参见本节第一张图例中后排四名士兵的盔罩样式)。

四、补充盔和代用盔

第一次世界爆发之后,帝德军需处的头盔存量急剧下降并很快供不应求;在这个情况下,为了尽快达到需求量,各类使用替代材料制造的补充盔和代用盔开始出现。

用皮革和金属制造普通尖顶盔比较耗时,尤其是战争爆发后众多新组成的军事单位对盔帽需求量大,才迫使工艺简单、制造省时的替代材料盔帽出现。制造最快且最多的材料莫过于原野灰色的毡,用它造盔可以一次性冲压成形,不需要传统尖顶盔的三片式拼接。这类用毡做的盔虽然生产快产量大,但是盔整体就像纸片一样,基本没有任何保护作用。

还有的补充盔是用金属制成:薄铁片和锡染成黑色冲压成各种盔形做代替(也有直接染成灰色);这类金属制的补充盔本意是想比毡做的盔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实则不然,若子弹击中这种补充盔而造成的损伤比皮革、毡制的头盔要大的多,其实非常危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制造补充盔/代用盔的材料????

· 毡

· 薄铁片

· 锡

· 软木材料

· 人造纤维

这类盔帽大多在1914、1915这两年发放给本土的后备军,国土防卫军和国土突击队的士兵;前线作战的士兵很少配发补充盔。在后来尖顶盔的需求量被逐渐满足后,补充盔逐渐停产。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