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清华学生在国外独立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学术交流

多年来,清华一直备受争议。有人甚至说清华是美国的预备班。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清华大学的教育一直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邱勇校长在2021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一两处。

邱校长说,同学们,你们见证了风雨中勇毅前行的中国力量,见证了奋进中人文日新的清华风采,你们也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这足以说明,在言传中邱勇校长一直在正面宣传中国。

在谈及110周年校庆,邱校长说,该校庆全方位呈现了清华百余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新时代改革发展铸就的新气象。校庆晚会上,校友们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和成绩向母校报告,展示了清华立德树人的成效和清华人的价值追求。这些也足以说明,邱校长时刻在引导着清华学子服务祖国和人民。而之前一直传言,清华大学是服务于美国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就在这次毕业典礼上,邱校长不忘记谈及100多年前,中国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社会主义蓬勃兴起这一时代大势,在救亡图存的艰辛求索中找到了正当其时的思想和理论。可以说,典礼的谈话中既有历史,也有未来。

邱校长还希望清华学子能够做到“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心怀“国之大者”、情系四海苍生,在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诚奉献中实现远大抱负。

可以说,在长达数千字的讲话中,无不是希望清华学子能够为国家出力,为人民服务。

当然,清华毕业生留在国外,也有不少人,这也事实,但是将这些归咎为缺乏爱国教育,似乎有些含糊,甚至掩盖了真正的原因。

反思清华毕业生留美的原因,不能全部押宝爱国教育。

笔者以为清华大学作为世界名校,学生自主留学海外,其实是很正常的学术交流,如果单纯用爱国教育来教育这些高等人才,显然是不够的。从中国当下的心态来看,中国人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美国等国家人民的心态恰恰相反,在美国人的眼中,未知世界似乎总是充满“恐惧”和“顾虑”。换句话说,清华大学毕业生留在美国,从某些方面来看,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过程。

那么,如果清华大学的爱国教育不存在问题,怎么才能让国外的学生回到祖国?

第一,中国的强大,丰富的产业层级,是吸引优秀人才的最强动力。

可能有人觉得这似乎有些说不通,没有大量的人才建设,又怎么强大?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尖端人才,要靠制度、福利和平台来吸引。

笔者以为中国要建设强国,既要依靠中国人才,也要依靠世界人才,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中西思维的互补,才能人才良策。至于丰富的产业层级,也就是说既要有高尖端,也要有中低产业,让不同层级的人才,都有成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

第二,要有开放的心态和正确的“人才观”。

当前,中国一直坚持着开放的心态,这是吸引人才的基本条件,而正确的“人才观”是吸引什么人的标准。摒弃以肤色,以年龄,以长相等识才的错误“人才观”,要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观’。

总之,清华学生的流失问题,绝非是一个单纯因素造成的。笔者也相信,随着中国各方面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发展。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