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装备41型超口径榴弹后,37mm Pak36反坦克炮的火力获得了空前提升。德军在1942年3月3日的一次试验表明T-34在遭到其命中后会受到严重伤害(试验报告详见我的专栏),而在这次试验的几乎同时,这款新炮弹也接受了实战考验。本文这篇德军第134反坦克营营长Neubert中尉写于1942年3月25日的作战报告就明确记载了41型榴弹在实战中对付T-34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无论在靶场还是战场上,被这种武器击中的T-34面临的结果都很可能是毁灭性的。(下附有本人中文翻译)。
(资料来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限于个人德语水平,翻译如有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Neubert 1942年3月25日于战场
第134反坦克营中尉连长
37mm反坦克炮使用41型杆式榴弹的反坦克作战报告
A.武器技术报告
1)该型弹药和火炮的使用
由于这种炮弹由两部分组成(发射药和弹头),所以使用起来相对麻烦,尤其是它得从前方炮口装填并且因为体积和重量大携带不便。插上了炮弹的火炮几乎不能再移动,否则就有损伤弹药的危险,这种炮弹特别容易受损,尤其是弹翼。
不过,它命中坦克后的摧毁性效果和炮组的细致训练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2)打击效果
两辆遭到射击的苏制T-34重型坦克(译者注:原文如此,早期德军经常把T-34叫重坦,原因不再赘述)都是在首发命中后就被摧毁。第一辆被击毁在大约150m远处,第二辆则是在100m处。在伴随着沉闷而类似地雷的响声撞击目标后,炮弹就会炸成一团巨大的火焰,猛烈地震动坦克。烟云刚一消散,两辆坦克就立刻冒起浓烟,转眼便有烈焰从发动机和炮塔舱门窜出。第1辆坦克的炮塔顶部在炮弹命中瞬间就炸开了,第2辆的炮塔顶盖甚至被撕下,抛落在坦克前方3m的位置。两辆坦克都已彻底焚毁。
第二辆坦克当时将侧面完全对着火炮,炮弹命中了它炮塔和履带之间倾斜的车体。装甲被轻松穿透,焊缝也被撕开,这说明产生了巨大的热量。由于敌情,第1辆坦克目前还无法进行仔细检查。
3)使用41型杆式榴弹时的瞄准
两起战例里使用的都是1×11倍普通瞄镜。41型榴弹使用规定中介绍的瞄准点为我们提供了依据,不过在两次射击开火前,我还是分别把瞄准点抬高了1个和1/2个目标高度。考虑到使用的火炮已经有所磨损,这样做完全合理。
两辆坦克都是在停车时被摧毁,较低的炮弹初速(110m/s)使得想要击中横向行驶的坦克看上去难度很大。
后来配发的杆状瞄具还没用过,不过它似乎很适合夜间射击。这种瞄具很轻松地就能固定在备用瞄具的脚座上。
B.战术结论
这里只能假设阵地战的情况,同时火炮只遭遇零星的坦克(2、3辆坦克)。在摧毁其中一辆后,剩下的便会立即掉头逃离而不再交战。
反斜面阵地是最理想的阵地,敌坦克想要精准射击反坦克炮阵地就必须接近到100m内。
如果在正斜面阵地作战,坦克就可能待在不受威胁的距离上(300m、1000m甚至更远)然后摧毁火炮。我连有一门布置在最前沿步兵阵线上的火炮就是这么被直接命中后打掉的,那次是41型榴弹被击中,火炮炮口被撕碎。
如果预先知晓坦克的行驶路径,那么往往有必要把火炮部署在这些位置守株待兔。趁着晚上将火炮带入阵地并且扩大阵地很有必要。1942年3月5日大约7点30分,一辆敌坦克就是这么被干掉的。这些阵地必须满足通常的要求,同时考虑炮弹较短的射程。另外要注意的是,炮弹的最外侧比炮口下沿还低大约10cm。假如火炮之间不能彼此掩护,阵地就必须允许火炮360°旋转。在这样短的射程内,火炮完全可能被坦克侧绕。另外,射程太近也迫使我们必须彻底地做好伪装。
要争取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尽可能多的火炮,以便实现多门炮对付同一个目标。由于单门火炮的射速太慢,需要2门不同阵地上的炮轮流装填。当然,投入的火炮数量也取决于手头的弹药存量。
C.37mm反坦克炮使用41型杆式榴弹对我军士气的影响
当1942年3月3日2门配备了新弹药的反坦克炮在Weßiniy东部投入战斗时,这里的部队已经经历了艰苦的防御战。俄国人在进攻中投入了重型和超重型坦克(译者注:指T-34和KV-1),而那些当时还在使用的武器:中型反坦克炮、轻机枪、轻型榴弹炮都被证明没什么用处。看起来这些俄国坦克让人束手无策,因此当它们被摧毁时,苦战的部队才算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步兵们在敌人的钢铁巨兽面前再也不是不堪一击的了。反坦克部队对自己的武器恢复了信心。俄国人的坦克不再坚不可摧,它们现在变得更加小心,不敢从自己的掩体里——在这儿它们无法直接威胁我们的阵地——前出。我们的反坦克部队中掀起了一股狩猎狂热,后来又有一辆坦克被2连摧毁。第四辆敌坦克则在触雷后被炸毁。
D.使用近战武器与坦克交战
1942年3月21日,在我的指挥下,一支由反坦克部队和工兵组成的突击队成功摧毁了一辆52吨级坦克。三枚埋在该车履带底下的地雷完全炸毁了它的履带和行走装置,还有一枚被放在它炮塔尾舱下方引爆的地雷(译者注:KV悬空的炮塔尾舱底下是步兵很喜欢塞地雷的地方,我之前介绍的德军步兵反坦克操典专门讲解了这种用法)彻底炸歪了炮塔。这辆车因此瘫痪,一只从一扇半开着的舱门里丢出来的手雷未能伤及我们分毫——它随后还开得更大并向外射击。里面的乘员在两次地雷爆炸中都存活了下来,后来我们又从另一侧进行了爆破也没能将其杀死(译者注:这辆KV的生命力还挺顽强,炸炮塔尾舱乘员都能存活),直到坦克起火后他们才弃车被俘。
几乎同一时间,第446步兵团在另一地点使用集束手榴弹和地雷摧毁了一辆T-34。
E.总结
有了37mm反坦克炮配备的41型超口径榴弹,反坦克部队再次具备了使用手中的轻型武器摧毁敌军哪怕超重型坦克的能力——即便是在最近的距离上。当然前提是,坦克得自己开到离反坦克炮100m内,或者让反坦克炮主动接近到离坦克这么远的距离。
近战武器中,汽油燃烧瓶和集束手榴弹是最合适的。反坦克地雷则不便于携带。因为苏军重型坦克的油雾蒸发很厉害,所以只要外界提供一点辅助,就非常容易点着。
不过部队现在还没有能在远距离有效打击敌重型坦克的武器。
签名人:Neubert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均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