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档案:T-34的使用寿命有多长?

简介:苏联坦克的使用寿命一直是德国人关心的话题。1944年8月,德军东线情报部门根据提取的战俘口供整理出本文这份报告,对以T-34为代表的苏军中型坦克的使用寿命及其中修、大修小时数进行了简要介绍。按照文中说法,苏军坦克的寿命在150-200摩托小时左右,但绝大多数坦克都等不到寿命结束就会被摧毁。(下附有本人中文翻译)

(资料来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限于个人德语水平,翻译如有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前言

       本文展示的是所有我部门收集的战俘汇报信息的总结以及在特别战俘营里提取的关于苏联坦克生产的审讯结果。它是根据1944年8月的情况对1943年所写总结的一份修订。

        这份总结并非毫无遗漏地包含了所有完整信息,它仍需要各评估部门细致深入地修正完善。但可以认定的是其内容不会再发生根本性变化。

       本文的目的是为审问人员简明扼要地展示战俘报告的结果,在未来它将作为工作文件,用于敌情侦察任务以及其它情报工作。

      

        苏联坦克和突击炮的使用寿命

       

       以下阐述,如不属于普遍性观点,则针对中型坦克,尤其是T-34。

       苏联的坦克工厂必须保证坦克具备一定寿命。这段寿命长度在150-200个工作小时之间浮动。但在实际的前线作战中,运转时长却不会达到这个数字,因为在它尚未结束时坦克就已经因敌军打击而损毁。暂时还没听说过某辆坦克因自然损坏而被放弃。

       苏军高层没有爱护人员和物资的习惯,也不爱惜坦克。战场上,只要“还能行驶和开炮”,坦克就会一直战斗下去。

       考察寿命时,要将坦克车体与发动机及传动装置区分开。车体几乎不怎么磨损老化,因此拥有相对而言很长的寿命。而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离合器、变速箱和侧减速器)及其运动和旋转部件则会大量出现磨损。正如下文中将要提到的那样,同时也可以从保证寿命里看出,发动机大约200小时的寿命(工作小时数)成为了决定坦克整体寿命的基础。想要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寿命,就必须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宝贵的原材料消耗。但这种花费不值得,因为坦克被击毁时,脆弱的发动机和传动大部分也会遭受无法修复的损伤。

       根据一本每辆坦克都配发的说明书,工作大约25个小时后——对应的行驶里程为250km左右——坦克就要进行一次检查,而过了50个小时后就要计划开展第1次中修,100小时后预计进行首次全面大修。这一过程重复进行,到200小时时就会开展第2次大修。但第3次大修却不在计划之内,坦克到时会被拆解,车壳则送到装配工厂里安装新的设备。传动系统的故障中,变速箱和主离合器被证明十分易损。出现这些现象部分是由于驾驶员培训不足,他们错误的踩离合和换挡方式导致这些零件过早地受到损伤。

       “飞行车间”(Letuschka)承担着持续不断的检查工作,而维修也由其实施。中修则是“Rambase”来负责,这里主要是保养坦克以及更换一些单个零件。大修时坦克也会被带到Rambase,只有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以及其他组合部件才会更换。“飞行车间”被安装在卡车上跟随部队一起行动。“Rambase”则部署在军队后方或者坦克维修工厂里的维修站。

       根据上述内容,由发动机寿命决定的大约200小时的坦克寿命对应着2000km左右的行驶里程,但在实际战斗中这个数字无法达到,早在那之前坦克就已被敌军击毁。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均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