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人来说,很容易找到上一节提到的“支持团队”,但对其他学生来说就不是了。他们可能会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而且他们与同班同学不相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1、考虑加入一些具有帮助和指导性质的组织/机构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美国的一些大型的组织,这些组织专门用来促进指导者—被指导者之间的关系,还支持来自边缘团体、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高校学生/老师。比如:
The National Research Mentoring Network (NRMN)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Diversity (NCFDD)
2. 加入一些专业性的组织
无论你的专业是什么,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可以加入。比如,作者是社会学出身,就有国际社会学协会,美国社会学协会,欧洲社会学协会等等。如果你不清楚一些协会的具体名字,可以询问你的老师们,或者看看他们的CV,在他们的CV里可能会有一连串的所属协会。
3.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些组织,笔者已截图,请各位根据需要去查找。
作者还书中还提到了一些供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参考的项目,有需要者可以阅读书本64页到66页的内容。
• 如何通过社交媒体构建非正式的网络?
作者提到,可以通过Twitter构建自己的非正式网络,而且这个网络越大越多样越好。你可以关注那些你在做研究时看到或者被提到过的名字,也可以关注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和一些年轻的学者。如果不太清楚去哪里找这些名字,可以搜索一些专业组织或者学术期刊,查看它们关注了谁,谁又关注了它们;也可以利用标签搜索,例如“#AcademicTwitter””#gradschool”等。
• 如何开口寻求帮助?
1. 礼貌尊敬地询问
a. 不要抓着某一个特定的人让TA完成你所有的需求
b. 提出“具体清楚”的需求
c. 不要有那种“last-minute”的需求
d. 允许别人有说“不”的权利
2. 带有感谢的语气去询问
这代表你知道自己在让别人增加工作量,因此由衷感谢他人对你的付出,也代表你欢迎任何的feedback,哪怕不是你想要的那种。
3. 高效地询问
大部分专业正式的请求都可以通过邮件来达成,一般流程是发邮件然后有一场面谈或者语音通话。有的老师会比较倾向于见面谈,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有任何偏好,可以事先问问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或者这位老师的合作者。如果是发邮件,这本书里有邮件模板,教你如何高效礼貌地给教授发邮件。
当然,你也会遇到被拒绝的情况,这是正常的,摆正心态(毕竟别人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
• 遇到换导师/更改作者顺序的情况怎么办?
可以找一个场合开诚布公地聊这些话题,当然要礼貌、敞亮一点。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话术:
1. 换导师
2. 更改作者顺序(e.g. 一作二作)
(笔者:在小方看来,处理这种情况永远不会是容易的,不过人生又容易到哪里去呢?)
下一节,我们来讲讲这本书的第三章,deciphering academic jargon, 辨别学术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