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史称 “三通”,是我国三部最早贯通古今的政书

 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唐代杜佑《通典》创立典制体,此后宋代郑樵的《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在其影响下,又有各种断代典章体史的出现,由此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典章制度史系列,成为中国史学的重要特色。

唐代杜佑《通典》

《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全书共两百卷,内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类,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通典》是记录了上起远古时代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止。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南宋郑樵《通志》

《通志》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南宋郑樵撰。记述上古至隋唐3000余年的史事。但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入“三通”之一。也有将其列入百科全书类的。

《通志》全书200卷,有帝纪18卷、世家3 卷、后妃传2卷、年谱4卷、略52卷、列传106 卷、载记8卷、四夷传7卷,500多万字。二十略计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木等,其中多袭用《通典》旧文,惟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为旧史所无。也是本书的精华。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三通”之一。宋元之际马端临撰。348卷。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除因袭《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及其他文献等,资料较《通典》丰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称详备。其中刑考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可供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文献通考》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

从学术发展的脉络来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有着更多学术上的继承性。他“效《通典》之成规”,在整体结构上以《通典》为基础,加以继承发展。

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说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通志》移之于《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更将之列于全书之首,且增加为8门之多,可知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超过杜氏、郑氏。《通典》之《礼典》100卷,占去全书1/2,而《通考》之《社郊考》则3门才60卷,不及全书1/5。又《兵考》一门,详列古今兵制沿革,使《兵典》只叙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