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章学术论文写作导论(2)

2、 学术伦理概述

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序》中说:“你为什么学习奖学金?一个不是当官,另一个不是致富,而是追求真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大学生和学习先进知识的人。。。因此,你必须确定你的目标,来学习。进入法学院的人不是为了当官,进入商学院的人也不是为了致富。“大学是纯粹的学术机构,不能被视为培养学历或销售知识的场所。学者应该对学习知识感兴趣,特别是要培养学者的个性”。现代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是人类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摇篮。学术性是大学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学术活动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社会活动的全过程。学术的功能不仅是满足个体对知识的渴求和学者的好奇心,而且是提高人类的整体思维和洞察能力以及探索世界的水平。因此,学习应该是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探索先进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

学术研究需要建立在诚实和可信的基础上。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自科学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把探索科学真理、揭示世界客观规律、改善人类福祉作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在科学发展史上,以求真、求实、创新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在学术探索生涯中,科研人员应当恪守学术诚信、学术道德规范,把追求真理作为科研活动的根本价值。

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是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学术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学术道德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活动时坚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恪守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的内在道德要求。作为科研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术诚信是社会诚信和科研伦理的重要支撑。学术诚信是指作为人类智慧最高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在探究主客观世界真理的实践过程中,内心深处保持对主客观世界规律的敬畏,保有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虔诚,从而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作风,通过研究所得出的成果真实可靠,能够得到科学共同体及全社会充分信赖的状态。学术诚信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科研工作者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心理和行为上秉承的一种诚实可信、公平尊重、责任担当的精神状态,这是“学术诚信”的本体论内涵;二是其他科学研究者和科研共同体及全社会对某一项科学研究过程的价值判断,对某一个学者的学风和科研作风的价值判断,这是“学术诚信”的价值论内涵。

(2)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指的是科研工作者在学术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者在其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过程之中就如何进行知识生产及再生产和如何进行知识交流及传播等具体的学术活动中所达成的一致共识。基本的学术规范要求研究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不得抄袭、剽窃,不得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在开展科学实验和实证研究中不得伪造或篡改数据,不得捏造科学事实;在引述他人学术成果时不得伪造文献和注释;不得在未参与创作的学术论文中署名,也不得未经他人许可就使用他人署名;在发表学术论文时不得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活动能健康、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学术规范,其内容应能规定、约束和引导学者去实现科学共同体的知识创新目标。同时可以作为依据,学术共同体可对违背这些规范的行为实施道德谴责,相应的学术机构可实施惩罚。学术规范不仅仅约定从事学术活动的技术性标准,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学术秩序、明确学术道德、规范学术交流,从而保证学术研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3)学术伦理。科学研究是以揭示主客观世界发展规律为基本任务的人类活动,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客观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科学本身是中立的,但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和科学家是有价值选择的,科学研究还应具有关照人类福祉的人文性,学术伦理就是要求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动机上要防止将学术研究的结果引向违背人类伦理要求的方向。学术伦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使科学研究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不能故意戕害自然生命,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促进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学术责任。学术责任主要是指学术研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包括研究高深学问的责任、培养人才的责任、引领先进文化的责任、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等。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科学研究帮助人类发现、掌握和运用主客观世界规律,创造和丰富人类知识文化,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并利用科研成果改造自然和社会,服务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特别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科学发展已经由过去以科学家个人研究旨趣为主、科技与经济社会相对分离的小科学发展时代,步入了以国家和企业为主要科研投资方、以课题项目为核心的研究运作机制、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日趋紧密的大科学发展时代,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新兴的科研领域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意识到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纷纷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职业。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内涵的学术责任在大科学时代显得愈加重要。

(5)学术精神。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亦被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人类道德的标杆。长期以来,我国各界科研工作者保持了优良的学术风范,坚持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科学事业的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全社会塑造了道德高尚、淡泊名利、为追求真理而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学术精神强调的是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观念、人文情操、意志品质、行为取向等方面的主客观表现,是对学术活动应有的道德认知,对学术事业积极、深厚的道德情感,追求真理的坚强道德意志,以及所形成的道德智慧和达到的学术境界。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