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一章学术论文写作导论(6)

8、 参考资料

(1) 定义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主体引用或用于参考的专著、连续出版物、沉淀文件、电子文件、专利和其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件。它们是作者为撰写或编辑论文而引用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指出,专著是指“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连续出版物是指“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析出文献是指“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电子文献是指“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记录的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在正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在于:①参考文献反映了论文的研究基础、科学依据,有助于读者了解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起点;②有助于读者追溯原始文献,提供进一步的检索资料,共享资源,以便深入了解,开展学术交流;③有助于避免论文原文中过长的陈述说明,使得论文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篇幅,也便于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④有助于促进作者恪守尊重前人(他人)学术成果的科学道德,注重知识产权保护;⑤有助于界定作者的创造性成果,并避免剽窃、抄袭之嫌。

(二)基本要求

(1)著录的参考文献应是最新的、最必要的。最新的文献可反映当前课题的研究状况,最必要的参考文献可反映对阅读论文最有帮助的文献,因此,作者必须严格挑选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著录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真实参考过、阅读过、借鉴过的文献,不得将没有实际参考过的文献列入参考文献内。

(2)著录的参考文献仅为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是指取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有书号或期刊号的图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专利文献等。一般而言,不是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来著录;但如果存在特别的需要,可将引用的文献资料做注释。

(3)参考文献的格式必须根据有关标准来编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数据库存储,便于读者检索,从而有助于文献管理与学术交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一些学术出版机构根据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三)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主要包括专著—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专利文献—P、科技报告—R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明确规定了每一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因此学术论文撰写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格式来逐项著录。下面结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和我国各类学术期刊社编写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列举常见的几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学术专著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学术专著题名[M].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年:参考起止页码.

例如: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45.

[2]Skolink M I.Radar handbook[M].2nd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1990:98.

2.期刊论文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期刊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参考起止页码.

例如:

[3]杨得庆,隋允康,刘正兴,等.应力和位移约束下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21(1):17-24.

[4]Kucheiko S,Choi J W,Kim H J,et al.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J].Journal American Ceram Soc,1997,80(11):2937-2940.

3.报纸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报纸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例如:

[1]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2,11(20):15.

4.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

例如: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06.

5.科技报告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报告者.报告题名,报告编号[R].地点:报告机构,完成年.

例如: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98.

6.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

[1]万聪.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其他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可以参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或参考拟投稿期刊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规定。

(四)常见问题

在编写参考文献时常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四种:

(1)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完整。例如,参考文献著录中只写出第一作者,缺少其他作者姓名;缺少期刊的卷号;缺少专著的出版地和参考页码;著录项目与原文献不符,例如外文字母写错、不分大小写等。

(2)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的次序、著录符号等不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

(3)文后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未在论文原文引用处标识其序号,或未按所引用的文献在论文文中的先后顺序来编码。

(4)文后参考文献未经作者真实查阅就将其作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甚至把未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九、附录

附录是附在学术论文正文后面、与正文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是在不增加正文部分篇幅、不影响其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基础上向读者提供的一种参考性文献材料。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规定,附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为了整篇论文的完整性,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的材料。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②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③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1.2.4 第四节 学术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学术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

一、学术论文投稿前的准备

学术论文的成功发表是使得科研工作者自身学术成果得以公开展示,并发挥学术交流作用的关键性过程。体现为学术论文的科研成果只有得以公开发表,才能使得学术成果有可能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学术研究的持续交流与发展进步也才能得到保障。一篇学术论文初步完成后,还需要做大量的修改、完善,征求导师和同行的意见,并比对目前学界研究的类似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论文进行精心的修订和提升,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再予以投稿。学术论文投稿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有关学术规范和行文规则,修改、完善论文内容和格式

按照有关学术规范、行文规则以及拟投学术期刊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内容和结构,这是论文投稿前的一个重要过程。

一是要对论文标题进行再一次斟酌。要明确学术论文标题的概括性特征,注意采用通顺、清晰并有吸引力的题目,可以适当运用小标题细化结构,进一步点题。

二是要对论文摘要进行再一次修改。要确定长度适宜、内容简练而富有新意的摘要。

三是要对论文内容和语句再一次完善。要完善论文的宏观逻辑架构与微观细节概念,将引用注释与参考文献按照相关标准分门别类地排列编写。在论文语句的运用上,要注意简洁明了,避免华而不实的语言,明确采用专业词汇与学术概念,尽量使用自身熟悉的词汇,使得论文的用语更加符合学术刊物的规范标准与要求。

四是要注意规范行文具体格式。论文的格式应按照拟投学术期刊征稿要求所规定的格式进行修改,特别是要按照期刊格式要求,对标题、摘要、作者简介、论文文字、参考文献等相关要素进行修改,力图达到与期刊格式要求一致。

五是要注意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翻译,严格按照英文的行文规则完善以上内容。翻译时应当注意避免英语单词、语法等内容上的错误,并注意英文字体等段落形式问题,力求在投稿之前便落实相关细节,增强学术论文格式的规范性。

六是注意控制论文字数。不同的学术刊物,对论文字数有着不同的要求,投稿时应阅读各刊物的征稿启事,并对该刊物上已发表论文的段落字数进行研究,按照拟投刊物的采稿规律对自身学术论文的字数进行适当的增减,而且还应注意学术用语与行文风格是否符合相关拟投刊物的特点。

七是要对论文再进行仔细的审阅与校对。投稿者必须确保学术论文中作者署名、文字表述、数据图表、引用文献、参考文献等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应当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剽窃、捏造篡改、引用和署名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这是向学术期刊投出一篇学术论文前的底线要求。

(二)追踪学术前沿问题与动向,比对论文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一篇学术论文是否能够成功发表,除了文字表述通顺、格式符合要求之外,核心的问题在于通过学术论文所表述的科研成果必须富有创新性,与之前的科研成果具有一定内容上的区别。要做到这一点,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再次收集和阅读最新的有关文献,追踪有关学术课题的研究动态,确保投出的论文具有原创性。

首先,要再次广泛收集、整理和阅读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最新文献,对研究方向的最新学术发展动态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投稿时论文所体现出的新颖视角和观点,以及独特的学术价值。其次,学术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某一学科专业最新的发展走向,因此在投稿前,投稿者应当不仅对研究课题的相关学术现状有充分的认识,还要对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前沿动向有所了解,明确本学科专业最新的关注点,以及较为新颖的讨论点、争议较多的问题等。再次,还要注重学术研究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使得学术论文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尖端前沿学科发展方向相符合。

要追踪学术发展动态和前沿可以适当参加相关学科专业的国际及国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通过会议论文的发言、评议和研讨,参与者可以对本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问题有所了解,认识到自身研究的不足,从而完善学术论文的内容,提升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和学术论文的内在价值。

(三)与导师和同行保持交流讨论,检验论文的学术认同度

在投稿之前,投稿者应加深与专业导师、业界专家等学术前辈的交流讨论,获得导师和同行专家的认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本学科的研究问题有着长期的关注,对相关学术前沿、热点问题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投稿者可以通过当面指导、电邮交流、登门拜访等形式诚心诚意地向导师和同行专家请教。导师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可以帮助投稿者更好地把握当前相关专业学术前沿的动向,并对自己论文的修改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自己的学术论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期刊编辑和审稿专家录用学术论文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论文的学术价值

学术刊物审稿专家和编辑对一篇学术论文进行审稿时,建议或决定是否予以公开发表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学术论文本身是否具有一定或较高的学术价值。一篇学术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当体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与研究价值,有不同于之前相关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例如,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该在前人解决某项学术问题的基础上有所推进,对相关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答,或采取新颖、独特的角度对某个学术现象、学术问题进行审视与解读,或提出前人不曾关注过的学术视角与学术论点,结合自身学术基础与成果尝试性地进行解答,或就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富有创见的个人见解等。具有以上相关特质的学术论文可以得到审稿者的青睐,成功发表的概率更大。

(二)论文的格式规范

每一个学术期刊每月都会收到大量的投稿,审稿者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投稿的论文做出一个是否推荐发表的判定,因此,论文的格式带给审稿者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符合相关学术标准的论文格式能够提升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增添审稿者对该篇论文的良好印象与继续阅读、审核的兴趣。题目、作者、摘要、内容、文献等文字的字体字号、各段落的行距和间距、每个段落的字符数等格式问题都是学术论文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论文的格式同样可以增加成功发表论文的可能性。同时,在投稿前还要注意,不同学术期刊可能对投稿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不尽一致,投稿者在投稿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拟投学术期刊的征稿启事或说明,或者阅读拟投期刊已发表的论文,对照拟投期刊的征稿说明或已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修改自己的学术论文,使得学术论文格式与拟投期刊的要求一致。

(三)论文的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学术论文的作者简介可以体现作者本人的单位归属、学历职称、学术职务、研究重点等学术信息,可以帮助审稿者对作者的专业储备、知识水平、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帮助审稿者对其在论文中可能呈现的学术观点有一个先期的印象和把握。特别是一篇论文有多名作者的情况下,审稿专家还可以通过查阅多名作者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对他们的学术观点和研究领域进行跟踪和审查。

审稿者对学术论文的内容进行审核时,也会关注论文的内容提要是否能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出该篇论文的研究重点、论点论据、逻辑思路等。审稿者通过审核论文的内容提要,可以窥探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概括能力,以及作者对自身学术成果价值与不足的充分认识,可以探知作者的学术水平与专业基础。内容提要可以使审稿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作者的学术水平与论文价值形成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四)论文的影响力因素

一篇学术论文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因子可以通过其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来表征。学术刊物的审稿者在审查一篇学术论文时会十分注重和评估拟刊登论文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同时,作者自身的学术地位和贡献也是学术刊物是否录用稿件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学术论文成功发表的注意事项

(一)了解学术期刊的定位和风格,关注拟投刊物发稿历史

文、理、工、医各学科的相关学术刊物都有着严格的专业论文选择定位与风格特征;即使同一学科领域的不同学术期刊,也因具体研究方向的不同,有着内容定位、论文风格、行文格式等特征上的差异;尤其是高级别的学术刊物,有着更为细致、显著的学术倾向与行文特点。投稿者应对拟投稿的学术期刊进行更多的关注与研究,认真深入地阅读拟投期刊已发表的论文,了解拟投期刊的学科领域、行文风格、采稿偏好,以及在选取论文时是否有其他特别的要求和限制。

每一个学术刊物都有独特的专业领域与学术视角,以及特色化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其学术受众群也较为固定。投稿者在投稿前应对拟投刊物的办刊宗旨、读者群有所了解,对刊物的发行出版周期、具体栏目分类及其刊登的论文类别要求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投稿者要对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适合于发表在哪类期刊及其哪些栏目,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自我认识。投递论文时可以撰写一份对投稿期刊认识、自身论文价值的简单文字说明,并注明拟投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从而增加投稿成功的概率。

投稿者应对拟投刊物的发稿历史和动态保持较为密切的关注,因此平时需要增加对拟投刊物已发论文的阅读量,认真阅读近年来拟投刊物刊登过的学术价值较为显著的论文,特别是那些与自身论文研究领域和课题相关的已刊论文,因为这些论文都体现了这一课题研究领域最新的学术倾向和研究成果。投稿者掌握和了解这些研究动向,并对照自身所研究的学术问题,考察是否有前人已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解读、探讨,并呈现出怎样的研究现状,还存在着哪些不足,从而利于投稿者从更加新颖的角度修改自身的学术论文,也才能提升投稿成功的概率。

(二)对自身学术水平有充分认识,并把握好投稿时机

学术期刊种类繁多,同类期刊的办刊水平、在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刊物级别差异较大。投稿者应对自己的学术水平与所探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尽量选择与自身撰写论文的学术水平相当的刊物,这样才能增加编辑录用论文的可能性。学术成果较为浅薄、研究视野较为局限的学术论文,并不适合投向级别较高、较为权威的学术刊物;而学术成果鲜明、视角独特新颖并具备学术前沿研究意识的论文,则应该尝试向级别较高、较为权威的学术刊物投稿。投稿者应当明确自身论文质量与学术刊物级别的相关匹配度,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投稿刊物的选择,才能增加学术论文被录用的概率。

一篇学术论文撰写修改完毕后,要尽快选择学术期刊投递出去。因为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焦点性、热点性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错过最佳的发表时机,期刊录用的概率就会下降;一些较为新颖、前沿的学术问题被其他科研工作者先行进行了讨论、解读和公开发表,后来投递的探讨相同内容的学术论文其学术价值与受关注度便有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体现了一定前沿问题意识与新颖研究视角的学术论文,更应该注意论文投稿的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自己所撰写的论文有被编辑成功录用的机会。

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的编辑采稿、专家审稿和期刊录用的编审过程周期较长,有些期刊的编审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投稿者在遵守不得一稿多投的原则下,要规划好拟投刊物的投稿次序,要尽量安排审稿周期较短和级别较高的刊物在前,审稿周期较长和级别较低的刊物在后。这就要求投稿者应对各个拟投学术刊物的学术水平、学术倾向和审稿周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提高论文被相关刊物录用的机会。投稿者可以采用投稿记录的方式,对自己的论文投稿轨迹做一个清晰、明确的记录,清楚论文被哪些刊物拒绝录用,从而及时将论文投向其他刊物,尽可能地通过科学方式提高论文投稿的效率。

(三)学术论文不得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

投递学术论文时要严格遵守有关学术规范,不得一稿多投,也不得将自己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重复发表。

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学术研究者出于节约审稿周期,达到迅速发表论文的目的,将自己的同一篇论文同时或几乎同时向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学术刊物投递,并都获得了发表;第二种情况是学术研究者出于增加科研成果数量的目的,将自己发表过的一篇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进行部分文字修改,但论文的实质研究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再将这篇部分修改后的论文投递给其他学术刊物并得到了发表。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是一种违背学术诚信的学术不端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浪费了不同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专家审阅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学术工作成本;另一方面也侵占了学术资源,挤占了其他学术研究者正常发表成果的空间和机会。

(四)与期刊编辑保持良好沟通,对论文进行再修改

学术刊物在采稿的过程中,基于刊物拟录用一篇论文,但该论文仍需进行修改的情况下,编辑人员可能会与投稿者进行邮件或电话沟通,指导投稿者对论文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投稿者在与期刊编辑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听取刊物编辑的合理建议,尊重对方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的学术眼光,在编辑的建议下针对自身论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再修改、再提升,使之更符合学术刊物的录用标准。在论文被某一刊物拒绝录用时,不应对刊物编辑怀有消极的个人情绪,相反,应该积极了解期刊不予录用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或修改,或另投其他刊物。

(五)以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科学投稿

学术研究本身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不断进步的科研训练和学术探索过程。投稿者由于学术资历与学术水平方面差异较大,最初投稿时难免会遇到论文被拒绝录用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反复修改和继续投稿,在确信自身学术论文相关价值的基础上,坚持继续尝试的信念,对投稿成功要充满期望和热情,采取科学的投稿方式,提升投稿成功的概率。

在投稿时,投稿者可以对拟投刊物级别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在初次投稿或早期投稿时可以选择级别较低、权威性较弱的学术期刊进行尝试。随着学术功底增强,成功投稿次数的增加,学术视野拓宽后,可以选取合适的论文向级别更高的期刊投稿。经过经验积累,能够更好地应对高级别期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提高论文被权威性期刊录用的机会。由此,也可以看出,科研工作者早期的论文被较低级别的期刊录用,到以后的论文被较高级别期刊录用的过程,也是投稿者自身学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

对于投稿于级别较高、较为权威的学术刊物,投稿者可以采取“以多取胜”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将自己的相关学术论文定向投递给某一权威性期刊,为刊物提供多篇可供选择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某篇论文因其学术价值与前沿视野较为突出而被刊物所关注,也有可能期刊编辑体会到投稿人坚定的学术精神与逐渐提升的学术水平,从而增加论文被录用的机会。

投稿者还应该有“趁热打铁”的意识,一旦论文创作并修改完毕后,应及时地选择合适期刊将论文投递出去。较为新颖的学术成果往往具有学术研究上的时效性,一项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一旦被搁置而不予发表,则很有可能被时刻推进的学界研究所赶上,失去发表的最好时机。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投稿者可以通过导师和专家的推荐,增加论文成功录用的概率。最初的投稿者由于受学历资历与学术经验的限制,其论文有时很难被一些高级别的学术刊物所录用。导师和专家在某一研究领域有着较深厚的学术功底与较高的学术地位,在对论文进行实际指导,并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的情况下,在征求导师和专家的意见后,投稿者应该根据学术研究贡献的大小,对论文作者进行正确署名。将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的导师和专家作为共同作者,可以增加论文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从而让论文能被刊物编辑成功录用创造条件。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