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我觉得讽刺的事情是,无论现在专家对龙山时代或者比龙山时代更早的文字和符号已经有了各种令人可喜破译成果,然而对其破解宣传的人却实在是少的可怜,再加上有各种民科或者伪史论者捣乱,导致其研究成果被恶意无视不说,还被某些地方民族主义者搅浑。再加上官科还有一些学者自身的问题,让其本身可喜的成果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被替换成,早商存不存在? 郑州商城凭什么就是早商? 有啥文字证明郑州商城是早商吗?很多人或许会用所谓的“无法证伪”,或者“没有证据”来反驳史书中夏朝的存在性,而且看起来“似乎很合理”。比如通过没有出土王表来论证夏朝不是信史。我倒是觉得很奇怪,很多人总是能跟天真的相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他们却根本拿不出所谓的“单单靠层累创作和伪造就能创造出一个不存在的王朝且让人长时间信服”的证据。正因为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夏朝存在”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对其丝毫怀疑的基本事实。正如一位在北美从事科技研究的学者,前些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的文章《从夏商周工程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中指出,当时向所有“疑夏论”人士提出一项简单反诘:“举出任何一条司马迁或其他古代中国历史作者捏造重大历史事件的实证。至今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正面回答笔者的这一简单反诘。”
甚至还有更极端的情况,就拿我们知道的苏美尔文明来说,苏美尔人在历史上都不把自己称呼为苏美尔人,这是他们的敌人阿卡德人对他们的称呼。
现在,很多对先商文明进行研究的研究者,往往严重无视现在对文献和易学的考古成果,甚至于直接无视中国文字的多元起源性和夷夏东西论。以夏朝是否存在来说,任何想要把一段历史和王表伪造乃至传承几千年,乃至整个中国人一起信一个被编造出来的谣言,乃至商周时期都找不到任何质疑夏朝存在的人,都显得之非常困难,甚至在早期,都根本没有哪一派学者,对夏朝的存在产生过任何异议。
如果强行否定夏朝,那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都信一个被编造出来的谎言且毫无任何怀疑几千年,这种情况真的一定会存在吗?很遗憾,因为历史不等于神话和宗教! 因为它是具备可证伪性的,历史更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古代也几乎没有伪造出一个王朝的能力。
即便是宗教,神话和小说,也很难胡扯出一个大范围的让人信服的历史。以《旧约》为例子,虽然里面摩西通过耶和华展示出各种超能力,一看你就知道是假的,但是你绝对不能因此认为《旧约》记载的古埃及和犹太人当时是不存在的! 正如《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再怎么虚构,也不能拿来证明刘关张不存在,三国不存在。
假设真要强行伪造历史的话,比如说满清不是烧了很多书吗? 然而满清烧书要真的那么彻底那你会知道他们烧书了吗? 假设周朝伪造了夏朝,请问周朝的行政效率比大清还牛逼吗?假设以周代那落后原始的行政效率伪造了夏朝,那春秋时代的学者怎么会不有所疑惑? 尤其是涉及到大范围的历史记忆。因为至少在“夏朝是存在的”这件事情上,古中国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正因为此,一大段王朝存在的历史这种长时间且毫无争议的共同记忆是根本不可能被简单的层累创作出来的!
(先提个醒, 某些人少在这里给我拿宗教和圣经举例子,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文献学上的夏朝无迹可寻吗?
首先,很多人对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陶文”的破解真是让人无力吐槽,甚至本身就有恶意把它跟尧强行挂钩的嫌疑,其实它的正确破译应该是“文邑”。类似的还有陶寺遗址碳十四的测定,明明有更早的数字,却为了跟尧挂钩而强行缩短的嫌疑。要知道“文”是啥? 夏代的始祖是夏禹,即治水的大禹,文献称其名为“文命”,“文邑”是因为大禹的名字“文命”而命名的。有趣的是,“文邑”这种表达模式跟商朝的“天邑商”和“大邑商”是差不多的。
有人或许会说这就是符号,不具备语法联系,甚至根本就不承载所谓的“语言”和“语法”。但是问题来了,甲骨文中,“文邑”这个地名也是存在,甚至还有人生活。商王甚至在甲骨文中很关心的问神: 文邑这个地方的小米收成好不好啊?
另外,虽说甲骨文中确实很难说就一定找到夏朝,不过可喜的是,在金文中我们发现了这个:
(文夏父丁),意思应该是一个叫父丁的商朝官僚,是高贵的夏朝王室后裔:
至于尧舜存不存在,即便是官方学者,哪怕是把陶寺遗址定性成尧舜之都的何驽老师也根本就不承认“尧舜禹是前后接序的同一势力领袖”(某些奇葩少在这里污蔑中国学者),冯时认为根据年献学,尧舜大概就是神和天帝。这点我是非常赞成的:
《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豳公盨》: 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乃)穿(疇)方鼓(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 赞公曰:“民唯克用兹德, 亡(无)诲(悔)。
这两篇文献至少说明,尧舜作为确切历史人物的存在当然有很大的问题,看他们那可怕的在位时间就知道了,而且在最早期的文献中大禹是直接受命于天而根本不是受命于某人。因此尧舜大概率不会是具象的单一历史人物了。。。或者其实就是某个“前王朝”,被抽象成一个人。很多人总是天真的相信古代人伪造史料可以伪造的不留痕迹,乃至于让现代人看不出太多问题。以日本的“天皇世系”为例子,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在位76年,享年137岁,此后历经8代天皇至崇神天皇,这8代天皇平均在位61年,平均寿命为104岁,由于他们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导致学者们对他们是否存在过持怀疑态度。中国与之对应的就是尧舜,因而这些王很可能就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可能就是指的某一个时代。而从第10代天皇——崇神天皇开始,史书上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一般认为,他可能是最早的实有其人的天皇。史载,崇神天皇用武力统一了日本大和(今天奈良)一带,建立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制度,使得日本国家初具规模,被尊为“御肇国天皇”。在日语中神武天皇的称号“始驭天下之天皇”和崇神天皇的“御肇国天皇”不仅语意相同,而且读音完全一样,自然让人生疑。
而夏自大禹建国至桀, 经历17王,国祚两次中断。17位夏王在位441年,国祚两次中断,无王时期共30年,也就是说平均在位26年,这跟商周略为吻合,但是在位时间还是偏长,可能是世系有遗漏的问题。而《竹书纪年》的记载,夏朝诸王在位时间分别是:大禹7年,启16年,太康4年,仲康7年,相28年,少康21年,杼17年,芬44年,芒58年,泄25年,不降59年,扃18年,胤甲8年,孔甲9年,皋3年,发7年,桀31年。总共为362年。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有王无王”的时代, 也就是说可能存在漏记。 而更早的尧舜和更早的其它圣王则可能是单纯的把一个前王朝的一系列人合成了一个人。比如说把朝代混淆成某个人名字在古代是日常 而且有所提及:
《易稽览图》:「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尸子》记载:“神农氏七十世(或十七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牧民易也。
有意思的是,我们通过这些记载,伏羲到无怀氏居然过了五万多年,这就类似于苏美尔的王表那动辄几万年的在位时间一样。因而我们只能期待在考古中能发现更多细节了。
更有趣的是,中国古人确实也有认为自己国家几万年的,甚至传到了穆斯林世界,比如伊朗人眼里的中国王朝就是如此的:
少主是该国正统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是从第一位君王盘古开始的历史上的第二百六十七位君王,其中的详细过程如上所述。从盘古到少主共有36个王朝、267位正统君王,经历了42875年,这些都有乞台史学家和哲人的记载为依据。少主即位2年后,大汗的军队征服了摩秦,少主前来归降,交出了王位,成为大汗的仆从。(蒙元灭送)
也就是说,古人的伪造水平很低很低,根本不足以支持伪造出一个王朝并且让人长时间信服且不留破绽。
而商朝以前的考古信息更表明了中国的文明史可以提早到五千多年前,举个例子,南佐遗址作为一个五千多年前的城市,文明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南佐聚落不仅整体规模巨大,而且宫殿、夯土台、壕沟水利设施等的建筑工程量也很惊人。以聚落中部的“九台”来说,每座夯土台约40米见方,现存还有5~7米高,复原起来就像九座小金字塔。每座台子外周有宽约20米、深约10米的方形内环壕,内环壕的侧壁及底部有2~4米厚的夯土护壁,以防流水对黄土沟壁的侵蚀。我们推测环壕不仅有礼仪象征和防御作用,而且是与其他沟壕池沼连通的、有实际用途的大型水利工程。内环壕外还有一周宽约20米的外环壕,内、外壕总长度估计在5千米以上。“九台”环壕工程总土方量当在75万立方米以上,以当时的条件,大概需要5000人工作1年时间才能完成。如果以壕沟中挖出来的土夯筑“九台”,所费工时应当不比挖筑壕沟少。再看中央“宫城”区。有夯土围墙的长方形“宫城”东西宽约55米、南北长约67米,面积在3600平方米以上。“宫城”外有宽约15米、深10米多的“护城河”,它的两侧也有夯土护壁。加上“护城河”,整个“宫城”区占地面积就有8000多平方米。“宫城”中部偏北的主殿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两个顶梁柱柱洞直径各约1.5米,中央火坛(火塘)直径3.2米——差不多是两个成年人的身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宫城”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列侧室(侧殿)。所有这些宫墙、房墙都以版筑方法夯筑得十分坚实精整,窄处宽1~1.5米,最宽处可达5米,现存高度1.5~3.5米,是国内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夯土建筑遗存。(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