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主办,岭上美术馆承办,广州艺术博物院、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协办,东莞美术馆联盟支持的“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开幕式在岭上美术馆(大岭山图书馆)举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晓棠,原东莞市委常委、政协副主席黄发,大岭山镇党委书记张拔海,岭南画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关志全,大岭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晓华等领导为“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揭幕。来自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展期将持续到 6月11日。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
现场为观众导览讲解
当前,东莞市正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目标,提出“1274”的总体思路,主攻“十大文体设施”和“十大文化品牌”建设。
开幕式上,叶晓华代表大岭山镇党委、镇政府致辞时指出,举办“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是积极响应市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号召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强大岭山镇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的重要举措。大岭山镇将以此为契机,聚焦高质量文化发展方向,在文化建设工作上持续发力。叶晓华表示,大岭山镇未来将加快对新型文化空间、精品文化村、城中村文化示范点等场所的提档升级工作,加速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升级;盘活用好本土文化资源,加大“红色岭邑、书香岭邑、育美岭邑”等十大文旅品牌建设;发挥东莞美术馆联盟成员单位的特色优势,向群众展示更多具有人文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李劲堃主席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并亲自为现场参观的领导、嘉宾及观众现场导览。他表示,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同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高剑父先生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画家,积极参与推动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变革,以“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理念,致力倡导“新国画”。这一重要的艺术主张,使岭南文化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显著提高了广东的文化影响力,奠定了二十世纪广东美术的根基,也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
如今,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之下,对岭南文化的系统梳理和研究,显得愈发重要。岭南画派纪念馆近年来一直加强与本土研究、教育机构的交流,致力于广东近现代美术与美术史的系统性研究。这次“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在大岭山图书馆举行,也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具体举措。在东莞展出高剑父先生的画作和相关文献,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文化展示与交流互动,让文化成果惠及到各个地区,这对推动广东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将广东打造为新时代的文化强省,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剑父与东莞画学渊源深远
开幕式上,岭南画派纪念馆向大岭山图书馆捐赠了两套岭南馆丛书学术文献。该丛书收录了关于岭南画派和国画复活运动的历史文献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包括本次展览的文献来源和理论基础,在业界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大岭山图书馆向岭南画派纪念馆回赠收藏证书。
高剑父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倡导艺术革命、融合中西画法的先驱。从展览中,市民可以了解到,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与东莞有着不解渊源。
东莞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高剑父重要的学艺场所。高剑父曾于东莞临摹其师居廉的花卉册页,居廉体察天然、无物不写的精神,成为高剑父日后突破传统束缚、引进西方写实观念的基石。此后,高剑父受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站在亚洲和全球的新视野上,将其美术事业扩大至现代教育、工商实业和公共传播领域,推行艺术大众化,用艺术唤醒大众,开创艺术新格局。在他的带领下,岭南画派画家致力于倡导“新国画”,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合力奏出中国现代美术的先声。
岭南画派精神与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契合
当下,东莞正以“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为主线,着力打造“六大高地”,建设“七大文化”,擦亮“四张名片”,以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高剑父勇立潮头、开创时代新格局的精神,与东莞市大岭山镇当前的文化建设事业同符合契。大岭山镇是东江纵队的重要策源地,素以深厚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著称。近年来,大岭山镇积极贯彻落实东莞文化强市“1+8”系列工作部署,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主线,持续擦亮“一红二源三香”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大岭山故事、大岭山声音树立好大岭山形象,使大岭山“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充足。现场参观的观众有美术领域的画家,也有普通市民读者。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先声——高剑父艺术研究文献展”,不仅能欣赏到一代绘画大家的真迹,还能全面了解高剑父的生平事迹,让人大开眼界,相信更多的观众可以从高剑父的艺术革新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凝聚广大东莞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一起为文化强市建设和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