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丹青》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观摩展—魏建勋

【个人简介】

魏建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书法家,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顾问,南京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书画社副社长,江苏省、南京市书画院特聘书画师,亚太管理学院艺术中心主任,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作品两次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七次入展“全国展”和“全国中青展”并获奖,多次入选“全国行草书展”等专项展览。十三次在“塞克勒杯”“中华杯”等全国性或国际性书法大赛中获金奖。

在南京、扬州、徐州、南通、甘肃、桂林、海南、大同等地多次举办过个人书画展。作品被中国文学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多处博物馆、纪念馆和机构收藏。

两次获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创作奖)。

【作品鉴赏】

这个炙热的夏天,建勋兄一如既往在北戴河休创作假。两个多月中,我也只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的动态: 一会儿海南,一会儿山西,一会儿在有着4000年历史的天闲刍牧之场张北,一会儿又莅临凝结未来千年大计的雄安……颇为活色生香。

不过他主要还是呆在这个季节的宇宙中心北戴河。

虽然也不乏呼朋邀友的觥筹交错至酒酣耳热,但主要还是呆在宾馆客房里,静静地做一个写字的宅男。

所以微信朋友圈里,见得最多的还是他用格图等音乐电子相册制作的书法作品。我曾经很诧异: 这位仁兄连共享单车APP都用得一脸懵逼,却能熟练操作好几种电子相册软件,隔三差五就发出几篇配乐书法展,让关注他的人尤其是女粉丝们知道: 他真的是在休创作假,并没有在灯红酒绿里浪漫光阴。

在南京时,建勋兄每日约走湖。边走边聊,他讲得最多的,是创新。在古鸡鸣寺旁亚太管理学院静庐工作室里,每天挥毫,也每每揣摩一幅作品的布局、结构、线条、留白,甚至在什么样的纸张上用什么样的墨色、边款和闲章,他都会若有所思,念念叨叨。

建勋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想写点不一样的东西。” 予浅陋,有时会觉得他的作品中“这个字不好看”、“那一笔有点过”, 但他执拗地寻找自已想要的感觉并刻意把它表现出来。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

这种求新、求变、求异和超越的意识或曰执念,也经常出现在他的日常行为中。

比如我们每天的走湖,如果行进中遇到并行或将要超过他的健行者(尤其是异性)时,他必定会加快自已大长腿的飞跨频率,暗自发力,直到开挂似地将潜在危胁远远甩在身后,才得意洋洋地从嘴角逸出一丝笑意。

以他的体量,玄武湖太小了。所以每年在北戴河度夏时,他会发疯似地从北戴河到秦皇岛走一个来回,耗时约5个小时。

而且,不止一次。

当然,这种暴走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腰腿酸爽和微信运动排行榜首近40000步的自鸣得意。某次行至半途,风雨大作。平常连毛毛雨都忌惮的他狼狈地四处躲避。只恨此地不是西湖断桥、此身不是书生许仙,四望也没有白娘子和小青……他只想求一柄雨伞而已。

湿身返回宾馆后,顾不上擦洗,立馬铺纸倾墨,毛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一挥而就。

满纸乌云翻滚,豪霖狂泻。

也许,对从小就生活在奶奶羽翼之下、难得淋到雨乃至一生惧雨的这位仁兄而言,这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可见创新并没有多少深奥。它既是一种意识诉求,也是一种体悟,应激,反馈,是一种本能和兑现。

其实我并不期待建勋兄有多少书法创新。我只希望他能吃能睡,不要犯高血压,不要牙痛,每天20000步,走湖10公里。

最好,还有一位红颜知己与他一起创造新生活。

那是最人性化的创新。

戚若予

2018.10.12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