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违背了科学的求真精神,导致出现短期行为和片面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等现象,导致本已稀缺的研究资源的浪费和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的下降。其危害具体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学术不端行为违背科学精神
学术不端行为违背了科学的求真精神。科学是求真之学,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根本要义。抄袭和剽窃是把他人的研究成果窃为己有,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扭曲性重复,丝毫未有原创性和独创性可言,背离了科学活动求新的最高价值取向。
2.学术不端行为对社会资源和学术生命造成浪费
学术不端行为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和低效。为争夺国家有限的学术资源,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有的学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优先为自己安排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有些早有定论并已有成果的科研问题,却还在反复立项研究、发表论文、申报成果;。学术不端行为使人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歪门邪道上,投机取巧、剽窃抄袭、弄虚作假,放弃对学术的追求,丧失了科学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学术生涯。
3.学术不端行为有损科学研究的诚信和正常的学术秩序
在学术不端方面,伪造和篡改是最恶劣的行径,它们都属于学术造假,在研究的伪成果中提供的材料、方法、数据、推理等方面不符合实际,无法通过重复试验再次取得,有些甚至连原始数据都被删除或丢弃,无法查证。
4.学术不端行为贻误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将影响他们的成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学术道德素质高低,学术行为是否规范,是影响学生学术道德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密切,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研究生原本是怀着憧憬进入学术殿堂接受深造的,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导师有学术不端行为,当他们看到自己身边的一些硕士生、博士生弄虚作假骗取学位,他们将失去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5.学术不端行为贬低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
学术是社会文化的精华,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社会不同阶层的民众对于学术界与知识分子怀有信任与好感,寄予很高的期望。学术不端行为贬低了学术的公信力,损害了知识分子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挑战社会的道德良知,动摇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科学研究的信仰,产生了对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