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学术季︱2022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博士生创新论坛

“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联合发起的年度高水平学术活动,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两届,获得圆满成功,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今年,媒体融合与信息传播•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 (以下简称“第三届博士生创新论坛”)如约而至。论坛将继续坚持正确导向、观照时代热点、面向未来前沿、强化交叉融合,主要面向全国博士研究生开放征稿,同时鼓励广大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投稿。

论坛简介

本届论坛以“媒体融合与信息传播”为主题,下设“新闻传播分论坛”“文化艺术分论坛”“信息科技分论坛”“设计分论坛”以及“戏剧影视分论坛”五个平行分论坛。

平行分论坛将于2022年12月10日至11日举行,优秀论文将推荐进入主论坛论文展示环节。具体时间地点请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校团委及各承办单位微信公众号。

主论坛拟于2022年12月17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视疫情防控要求组织线上或线下论坛),主论坛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举行开幕式暨颁奖仪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下午特等奖获得者以TED形式进行论文汇报。

组委会将对入围主论坛的学术论文进行优秀论文评审,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所有获奖青年学者将由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获奖论文将收录于第三届博士生创新论坛论文集(由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出版)。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论文还将由大会向《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现代出版》《中国出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传媒》等学术期刊推荐刊载。

01.新闻传播分论坛

简介

● 主题: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

● 介绍:

“新闻传播分论坛”旨在推进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有机融合。从单一媒体到媒介融合再到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传播事业发展与互联网传播时代的舆论生态、信息服务和社会治理紧密相关。本论坛鼓励青年学子以各自学术研究实践为切入点,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贡献智慧。

● 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投稿:

1. 媒体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2. 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建构

3. 国际传播理论、历史与策略

4. 疫情、社会治理与健康传播

5. 传播科技与数字治理

6. 数字伦理与受众权利

7. 新闻与传播专题史论法研究

● 承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嘉宾评委阵容

学术召集人:曹培鑫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德国美因茨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视觉传播、宣传与舆论研究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实践:社会调查”主持人。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英语演讲暨双语教学比赛冠军、中国摄影教育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环球时报》《中国艺术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新闻与艺术评论200余篇。

主论坛嘉宾: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传媒学刊》执行主编。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分论坛评委:曾兴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传播系系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性别与传播、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主讲课程包括传播与性别、群体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概论、传播理论等。代表性专著:《新媒体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媒体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公开发表;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

分论坛评委:郭毅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兼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媒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客座研究员、重庆市委宣传部任命的重庆市舆情研判专家组成员,原新华社记者。出版中英文专著两部、发表论文及著作章节60余篇。近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共4项。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六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方汉奇奖”获得者,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负责人。

分论坛评委:李淼

《中国出版》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出版协会新闻出版文字规范化工委秘书长。主任记者,从事新闻出版领域采编、宣传工作十多年。主持中宣部、国家版权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多个课题项目。曾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部主任、《传媒周刊》主编、《广电周刊》主编;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02.文化艺术分论坛

简介

● 主题:

“面向未来:艺术与社会”

● 介绍:

“文化艺术分论坛”,旨在面向未来,促进我们对艺术与社会各个方面之关系的思考。首先是艺术自身的未来发展,其次是艺术与文化建构的关系、艺术与社会建构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生存、生活的关系。通过深入的思考,深化人们对艺术本身的理解,也深化人们对艺术创造方向、艺术之意义的理解。

● 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投稿:

1. 艺术自身的未来发展

2. 艺术对文化的未来影响

3. 艺术对社会建构的意义

4. 艺术人生:艺术与生活质量

● 承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嘉宾评委阵容

学术召集人:徐辉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艺术学专业艺术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哲学博士。学术兴趣为电影理论、艺术哲学、美学原理等。曾在《文艺研究》《意象》《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吉尔·德勒兹的“电影-哲学”思想》《妙悟与自然》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电影的奥秘——吉尔·德勒兹电影美学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像表达研究》等。

出版著作《有生命的影像——吉尔·德勒兹电影影像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电视艺术新概念》(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商务印书馆)等。曾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中国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研究》和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影视画面构成》等。

主论坛嘉宾:卢春红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近现代哲学、美学,兼及中西哲学、诗学思想比较。代表专著:《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情感与时间—康德共通感问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参与2017年国务院立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国办函[2011]127号)美学条目编写工作。

分论坛评委:刘俊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传媒艺术学博士。

分论坛评委:张慧喆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艺术社会学、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研究,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学术青年拔尖人才。

分论坛评委:刘汭屿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史论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戏剧史与戏剧理论、中国近代艺术史,在《文艺研究》《戏剧》《戏曲研究》《戏曲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入选中国传媒大学学术青年拔尖人才。

03.信息科技分论坛

简介

● 主题:

“视听媒体与智能通信”

● 介绍:

“视听媒体与智能通信”信息科技分论坛旨在汇集视听媒体与智能通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围绕智能视音频、虚拟现实、媒体大数据、数字文化、5G/6G通信、天线与微波等领域,研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推动智能传媒领域科技创新与发展。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展现优秀研究成果,激发博士生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

● 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投稿:

1. 智能视音频技术

2. 沉浸式视听技术

3. 媒体大数据处理

4. 网络与信息安全

5. AI赋能6G通信

6. 天线与智能传输

● 承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嘉宾评委阵容

学术召集人:金立标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科技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智能媒体通信、智能视频技术、数字演艺技术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课题《云演艺沉浸式体验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藏文文献数字化无损采集装置研发与数据处理》等国家级项目,深度参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领域标准数字化研究并承担相关科研项目,参与完成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基于新基建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报告”,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2部。

主论坛嘉宾:杨阳

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CCF-百度松果基金学者,2015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信息工程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CCF-百度”松果基金、军委某部重点科研项目、北邮—中国航天电子合作项目等,多年来一直围绕智能通信网络、5G/6G通信系统以及AI相关理论与技术开展深入研究。近年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IEEE TII、IEEE IoT Journal、IEEE TVT、IEEE WCL、IEEE CL、IEEE GLOBECOM、IEEE ICC等领域内权威国际SCI期刊和EI会议上,授权7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含3项国际专利)。担任IEEE GLOBECOM/ICC/VTC等诸多电信领域知名会议的技术委员会成员(TPC Member),SCI期刊《Electronics》客座编辑以及一系列IEEE系列期刊审稿人,获2018年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期刊年度模范审稿人,百度飞桨开发者技术专家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包括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设计竞赛总决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总决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20余项,获评2021年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优秀班主任以及2021年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移动创新教学奖。

分论坛评委:李树锋

工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至2013年在北京交通大学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北京市博士后基金1项。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英国拉夫堡大学5G实验室做访问学者,2019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现为北京市物联网学会理事、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主要为智能媒体通信、5G非正交多址、信道编码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T Communications、电子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特约编辑。

分论坛评委:苏建勋

工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2018 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首届青年拔尖人才,2019 年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5年至2021年连续6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科研贡献奖、2021年入选中国传媒大学首届“金核桃”人才支持计划。现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应用计算电磁学协会(ACES)、中国电子学会的会员,担任Phys. Rev. Applied,IEEE Trans. on Antennas Propag., IEEE Trans. Microw. Theory Techn., IEEE Antenn. Propag. M., IEEE Antennas Wireless Propag. Lett.,IEEE Microw. Wirel. Co.,Opt. Lett.,Opt. Express 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项目评审专家。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面上、青年、中央军委装备预研基金、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20余项项目,其中包含国家级项目5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领域内国际学术权威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已指导毕业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

分论坛评委:吴晓雨

工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2017年至2018年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学1年。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智能媒体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项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申请/授权专利 10 余项。主讲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数字图像处理和智能视频分析等课程,荣获中国传媒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北京市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优秀奖和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项。指导学生多次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赛项本科组一等奖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等奖项。

分论坛评委:王妍

理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目前主要从事网络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识别和影响力最大化、多层网络舆情传播共演及导控策略、融合媒体评价等研究。围绕研究方向发表SCI期刊、EI期刊和CSSCI期刊等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科研项目40余项;撰写著作和教材4部,授权专利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分论坛评委:李春芳

工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数字人文与电影研究),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影视大数据、视频内容理解、空间大数据、复杂网络与软件网络、数据可视化、大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IT治理。主持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剧本数据库构建及大数据智能剧本创作系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电影翻译通史数据库”。主持开发了中传艺考、如艺剧本系统,如艺智能影视平台、电影翻译通史数据库和电影中国数据库。申请专利5项,软著5项,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数据可视化原理与实例》和《大数据技术导论》两部书籍。

分论坛评委:杜建和

工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年至2022年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访学研修。目前主要研究通信和感知融合、张量分析和智能信号处理技术。近年来在IEEE和IET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了国际SCI期刊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的客座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人和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和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多个国际权威SCI期刊的审稿人。获中央三台“优秀班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敬业奖”等荣誉称号。

04.设计分论坛

简介

● 主题:

“设计与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 介绍:

“设计分论坛”旨在鼓励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聚焦当代文化与设计的互动,探寻在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人与沉浸式体验的时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竞争与融通。通过对设计相关领域的核心议题以全新角度进行重新思考,探索和寻找设计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 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投稿:

1. “视频天下”时代的传播设计

2. 传统文化与国潮设计

3. “双碳”战略与可持续设计

4.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动漫、游戏与产品设计

5. 体验设计与沉浸式空间

● 承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嘉宾评委阵容

学术召集人:王雷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知名动画导演、动画编剧。作品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动画节中入围和获奖,其中包括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十次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动画奖励和十多个奥斯卡资格的国际电影节。代表作包括网络动画番剧《云中居三子》(导演、编剧)、电视系列动画《怪奇的虫洞》(导演、编剧)、《毛毛镇》系列(导演、编剧)、《叮叮咚咚毛毛镇》(编剧、制片人)、《毛毛镇之冰雪加油队》(监制、制片人)等。

主论坛嘉宾:覃京燕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工业设计系主任。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执行主任。

分论坛评委:吕欣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博导。兼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网络科技与智能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专注于智能媒体设计、数字虚拟人、网络流行文化等研究。

分论坛评委:黄石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责任专家,HCII国际人机交互大会理事。长期从事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研究,专注于设计理论并出版多部相关著作。曾担任《玩具总动员3iPhone》游戏策划,电影《三体》概念设计总监;导演科幻短片《深空》获2017年水滴奖最佳短片奖。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品《Drift Bottles》入选美国ZeroOne & ISEA2006国际电子艺术展、瑞士巴塞尔新媒体艺术展。新媒体装置《空窗子》获首届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大奖,2018年获HCII国际人机交互大会最佳论文奖。

分论坛评委:税琳琳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国际设计思维创新协会发起人,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理事,韩国动画漫画协会国际理事,联合国全球契约青年创新者项目导师。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说,出版著作《设计思维创新导引》《设计思维行动手册》等,获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05.戏剧影视分论坛

简介

● 主题:

“中国学派的影像表达与理论构建”

● 介绍:

“戏剧影视分论坛”旨在推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探寻中国学派的影像表达与理论构建。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论文征集、宣讲与分享,鼓励理论创新,提倡新锐、厚实、严谨的学术风气,以时代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为追求,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民族风范,不断拓展学术新领域。

● 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投稿:

1. 民族化影像美学研究

2. 中国影视工业和中国影视理论研究

3. 中国戏剧与戏曲理论研究

4. 现实主义影像研究

5. 后疫情时代的影视发展策略研究

6. 融媒体背景下的网络节目发展研究

● 承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嘉宾评委阵容


学术召集人:付龙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德国波茨坦大学访问学者。曾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展评二等奖、2013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在学习强国、中国大学MOOC以及学堂在线开设慕课课程《从音乐到影像》。主要研究领域为电视综艺、影视音乐,以及声音设计等,著有《影视声音创作与数字制作技术》《声音设计与制作——CG影像与动画》《音画的交响——影像与音乐的表现性研究》等。

主论坛嘉宾:郝蕴

导演,历史学学士、传播学专业文学硕士,国家一级导演、高级编辑。经年深耕创作一线,曾主持创作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纪录片,对大题材尤具把握力、富于创造性。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宣部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等。两部导演作品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百部优秀影片。代表作有电视纪录片《绝密航程》《我在南极》,纪录电影《寻访马克思》《岁月在这儿》《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等。纪录作品《保家卫国》《北大荒》深入展示解读了共产党人谱系精神中的“抗美援朝精神”和“北大荒”精神。

分论坛评委:胡黎红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研电影创作与文化批评。曾担任“第八届丝路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盛典”、“第7届亚洲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区)、“浙江大学生电影周”评委。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合作制片与中国主流文化的交互影响研究1979-2017》,主讲《电影批评》《电影文化专题研究》《新片解读》等课程。

分论坛评委:沈皛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艺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导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委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社会科学研究》《当代文坛》等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川剧录音制作及赏析》《源流—中西文化论谈》《纪录的路》。

分论坛评委:李雨谏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讲师, 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与媒介前沿理论。

投稿说明

● 论坛投稿截止日期:

2022年11月30日

●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 邮件命名:

“分论坛名称+第一作者姓名+学校/培养单位+题目”

● 投稿要求:

投稿人需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并且一人限投一稿(含合作成果)。投稿内容应突出作者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且未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会议上宣读,不可一稿多投。请在文末单独一页中附上作者姓名、性别、学校/培养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E-mail。在提交截止日期后,投稿论文不允许进行任何更改。

人文社科类论文要求:

论坛接收*.doc或*.pdf格式的中英文电子版稿件,文章在6000-12000字之间为宜,格式的详细要求请参照《现代传播》投稿文章格式,需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及注释,全文采用尾注形式。

理工类论文要求:

论坛接收*.doc或*.pdf格式的中英文电子版稿件,论文篇幅限定在8页(A4纸)以内,中文格式的详细要求请参照《计算机学报》投稿文章格式(计算机学报网站:http://cjc.ict.ac.cn/)。英文论文格式的详细要求请参照IEEE Access或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的投稿文章格式。

组委会将对入选稿件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将立即取消作者参会资格!请各位作者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对于通过审核的论文,组委会将发出论坛正式邀请函。

本次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

有关论坛的其他事宜,敬请垂询:

[email protected]

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

“金蔷薇”学术季博士生创新论坛

期待您的加入!

让我们用思想与笔锋激荡创新的花火

共同探索与发现

媒体融合与信息传播的无限魅力!

● 主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

● 承办单位

新闻学院

艺术研究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

来源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

排版 | 李卓 韩若冰 李可佳 张雨欣 

          李佳一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