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共同署名有哪几种类型?

故名思议,共同署名就是科研成果的作者是多位,所以出现共同署名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共同署名现象,下面将从科学研究的发生过程揭示其必然性以及存在的类型。

一般来说,科学被划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在这3个领域署名的情况也不相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上,存在着个体署名和共同署名的情况。早期的科学研究大多是个人完成的,如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的确是这些科学家个人历经思考所提出的理论,发明权属于个人毫无疑义,所以不存在太多争议,科学史也将这些人作为值得纪念的学者地位确立下来。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自身逐渐改变了形态,随着科学发展中技术因素的增多,以及大科学的出现,人类科学逐渐出现团队攻关的形式,甚至是跨国的团队合作。这时科学成果的署名就变成一个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情况也差不多。在人文科学,如文学、艺术、历史和哲学等学科内,个体研究者一直是独特的历史现象,原创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创作等都是个人思想的结晶。所以,在这些领域如果共同署名,则会显得不伦不类。一种新的情况是,合著在这个领域中变得越来愈频繁。根据一项数据调查,有56%的人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合著频次比他们在研究生涯开始时更加频繁。

署名的原则是什么呢?从成果的产生看,署名者应该是作者,即科研工作的真正产出者、思想创造者。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却不那么简单,它涉及法律层面,如著作权、署名权、知识产权等,还涉及利益问题,如出资方。在很多研究论文或者项目中,除了作者之外,还有项目的支持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等重要信息。在现实层面这个问题变得异常复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对共同署名的情况做出分类。

在大科学时代,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会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可以根据团队建构和运行模式的分类,来确定署名的情况。在中国,团队一般是行政主导的层级模式,在团队构建中,主要是行政主导,科研人员负责科学研究工作。而且经费的来源多为国家行政拨款,这种经费的使用程序和监管方式非常严格。这种模式责权分明,运行按照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各类大科学研发项目都是如此。这也意味着成果的生产过程强调集体作用,而非个人功劳。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署名是带头人,而带头人多具有行政职务,纯粹学者身份作为带头人的情况比较少见。

了解清楚团队类型和运行模式的差异后,就容易理解共同署名的类型了。在行政主导的科研团队中,署名除了遵循一般原则(如对项目的贡献度、项目的真正执行者)之外,还会有其他考虑(如获奖、突出领导作用等);在学术主导的科研团队中,署名更多考虑对项目的贡献度,主要是出于培养人才目标的考虑,行政干扰因素较少。对于那些不够署名条件、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者,可以采用在致谢或脚注中表示感谢的方法。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