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被批“大白话”?掌握这四个技巧,严格规范论文学术表达

30000字的硕士论文,即便是盲审老师也不会一字一句的看,所以,整体文章读起来是否流程是判定盲审是否通过的关键性因素,因为论文看多了,就会有一定的语感,从这样的感受去解剖学生论文背后的工作,是否为复制粘贴、语句重组、亦或胡拼乱凑?都能有迹可循,如何从技巧上来调整论文写作语言,使其前后逻辑清晰、流畅,从而达到学术标准,是这篇论文想要阐述的。

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论文讲究有理有据,第一人称一般带有主观判定,所以,全文不要出现类似“我觉得、我想、我认为”这类的表达,可以转为“这篇论文、作者”这样的指代词。

尽量少用长句冗杂信息

出于表达习惯,我们常常会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一句话里,乱七八糟,什么信息都有,常常这种习惯会被带到论文里,但是要注意,论文不要用长句冗杂信息,保证主语+谓语+宾语成分的完整,状语从句的位置可以调整,另起一句,或者前置、倒装,可以按照论文表达需求来,至于定语成分若非必要、尽量少放,避免主观色彩。

注意归类

逻辑性的前提要求是论文写作者思路清晰,知道一句话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论证主题而存在,因此,因此体现逻辑性的第一条就是保证条例分明,能够分类的归类,不应东拼西凑,清楚地分出各个论点平列的或从属的关系,分出亲疏远近,有秩序、有层次、有步骤地表现中心论点。

有的同学,一个段落里面,既有分析又有结论,结果到后面真正写结论的时候,发现与之前的重复,不知道写什么了,论文的整体逻辑是层层递进,每一章节的出现都是为结论做辅助,因此,哪些内容该出现在哪个部分,是需要先归类的,不要为了凑字数而胡拼乱凑。

概念界定明确

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的论文,有的学生为了体现学术性,常常会堆砌专业术语,这样其实是不好的,因为盲审老师不一定是你研究方向的专家,概念界定不清或者没有界定,会影响评审老师对整篇论文的观感,对于模糊的非专业名词需要在论文中界定清楚,若有其他含义的,一定要特殊阐明。

掌握上述四个技巧基本上整篇论文就能体现学术性,但是所有的学术是基于你内容之上的,这些外在的技巧只是一点捷径,同学们在完成整体的论文之后,可以根据这四个标准来进行论文语言的调整与润色,关于论文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可以在线私信我,我都在。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