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创始人吴洁:创业、SaaS、生活 | 登月工坊专访

关于 Moonshot Factory 登月工坊

我们是一群工程师和科技创业者,愿景是搭建一个科技驱动的、属于 Z 时代的创业沙盒

我们希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长期探索与发现未来的可能性, 一起见证下一个苹果与微软的诞生


我们每周定期在公众号发布科技与创业相关洞见,和行业老兵一起办些好玩、硬核的黑客松和聊天会。如果你也是 Gen Z 创业者或者想要创业,那你应该立刻关注登月然后和我们一起聊聊

Moonshot Mafia 是一个高质量创客社群闭门会议,为萌芽期创业者激发灵感、提供机会认识未来的合作伙伴。我们聚集科技创客与行业老兵一起讨论些黑科技的未来前景,过往话题包括区块链、社交、虚拟现实等等。

第四期的 Moonshot Mafia 我们邀请了石墨文档创始人吴洁聊了聊他当初创业的一些故事与对创业的一些见解。

01

石墨文档起步的故事

Moonshot 伙伴:

当时为什么开始创业做石墨文档?

吴洁:

每个工程师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作为技术出生的工程师,并且当时在美国读书工作受硅谷创业故事的影响很大,我们也一直想要创业,之前在硅谷的时候就曾经开始过,后来回国之后,14年就正式开始准备创业。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想做我们团队自己需要用的协同工具。因为我跟吴冰、陈旭在美国的时候用过非常多的工具,非常高效和方便,办公和生活上的工具都有,办公方面包括当时的 Google Docs、Google Calendar、Dropbox 这些,然后生活中就有 Spotify、Yelp、Evernote 这些。但回国以后发现没有什么工具,我记得当时只有大众点评,还做的体验非常不好,其他的东西几乎是没有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想着我们要做一个自己就需要的工具,有这个想法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美国有了使用大量的工具的经验,我们觉得这些工具让生活工作都变得非常方便。

YC 创始人 Paul Graham 提出来说你要做自己的用户,所以在开始创业的过程中,你可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解决你自己的一些问题或者你看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当时其实也是这样出发的。

Moonshot 伙伴:

您觉得在硅谷锻炼的哪些思维在创业的过程中帮助了您?

 

吴洁:

我在美国的经历是先在纽约大学读书,后来在华尔街做过金融也做过 IT,然后就决定去硅谷了,在硅谷也工作一阵子后,就回国了,在美国大概四五年的时间。我是读硕士过去,基本上走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在美国这段经历对我的塑造和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我觉得美国对我的影响有几个方面:我们从近往远说,第一就是我在纽约大学读硕士学计算机科学的时候,才真正的了解到计算机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之前觉得计算机一点都不有趣,因为你就是上课去应试,而在美国是有很多有趣的课程的,非常强调实际应用。而且我去的那个时期是很多新产品的爆发期,包括苹果、谷歌、脸书、推特、Dropbox 都涌现出来,所以我还是很深地受到科技创新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你可以自己去努力去创造,这是一种工程师精神,你可以通过一己之力,做一个产品去改变世界,这样的故事在当时数不胜数。

用产品改变世界

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了解到了美国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去组建团队、打造产品的。我毕业的时候刚刚金融危机,所以找工作非常困难。我和吴冰为了能够在金融危机时期能找到工作留在美国,就面试了非常多的公司,具体数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每天都在不停的面试寻找机会,几十上百家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经历了非常多的面试,由于当时糟糕的经济环境,实际上甚至有很多面试在去之前就注定了都不一定有结果。但这个就让我们可以从东海面到西海岸,从金融面到 IT,从小公司面到大公司,创业公司面到行业巨头。这些面试的过程往往是双向的,是员工和公司互相了解的过程,所以就让我们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大家在组建团队的一个态度,而且是非常广非常大量的了解。

我们发现,美国前沿创新的科技公司,他们组建团队的理念非常先进。他们会非常重视人才,他们会把工作的环境和环节用到面试中去,去观察候选人是否跟团队会产生  chemistry,会非常看重人们喜不喜欢跟你一起工作,而不仅仅只是技能。他们不在乎面试的答案和结果,他们重视的是在面试的过程中,观察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否有很好的分析、沟通、协同的能力。他们最大限度的放大人的因素,而把技能、结果看得没那么重要。

 

后来我去了硅谷的 SAP,虽然我去的不是最酷的公司,但也是非常大的一家跨国软件公司,当时我本来想去Facebook、谷歌这些更酷的公司看一看,因为我签证的原因需要马上去拿到一个Offer,我就去了 SAP。再后来因为我父亲生病需要回国,我就错失了去 Facebook 和 Google 体验一下的机会,然后就回国创业了。美国之行对我最大影响就是我大致地了解了一个科技公司如何打造他们的团队。

再往远了说,美国之行打开了我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比如说在纽约,它是一个金融和艺术氛围非常浓郁的城市,然后到硅谷,它整个文化融合的人文精神也对我底层的认知造成了影响。其实做石墨的过程中,我觉得纽约的多元化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你们现在看到石墨,实际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设计和背后的人文因素,在一个冰冷的工具背后有这些东西,其实跟我们之前在纽约和硅谷的经历都有关系。我看到很多经久不衰的产品和品牌,它不仅仅只是完成一个功能,而且是在讲诉一个故事,代表一种价值理念,唤起一些人的内心的情感和共鸣。这一个一个经久的品牌,往往是跟创始人生长的环境和历史息息相关的,它代表的是一段永久的值得讲诉的历史。所以石墨为什么要做中国人的办公软件,原因就是这个。

02

SaaS 的未来

Moonshot 伙伴:

吴洁老师,我很好奇你对 SaaS 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我们现在发现 SaaS 实际上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趋势,从协同软件来说,比如美国的 Airtable 和 Notion,这些低代码工具实际上都变成了咱们自动化的中台。然后我就想很好奇吴杰老师就觉得这对石墨文档带来了什么样的一个增长点?你们未来可能会往低代码工具这个平台去发展吗?

 

吴洁:

我觉得做 SaaS 的 原则就是 Better tool,所以我是挺看好这些新型的工具的。我觉得 Office 不会被完全替代,但是有一些新型的东西会出现,我觉得 Airtable就是 Excel 的延伸,Notion 就是 Word 的延伸。

拿 Airtable 来说,首先它 UI 非常简单,你可以拖拽,你不需要去写功能,写程序,这是一个低代码的工具。第二它可以做跨表引用,就像一个数据库一样。第三就是它把这个数据跟人的权限这些联系起来。所以你梳理完了以后发现原来它是一个Better Excel 对吧。

它无法替代 Excel 极度的自由性带来的好处,就是做数据分析非常方便,但 Airtable 它可以做项目管理、流程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这些东西,所以新型的工具我觉得是 Better to use,它会弥补 Office 一些不足的场景。

 

说到石墨会不会做的问题上,我们现在其实已经做出了类似 Airtable 的应用叫”应用表格”。全国我们本身做云端 Excel 就是做的最好的,在云端上我们的 Excel(石墨表格) 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谷歌 Google Spreadsheet 和微软的 Office Excel online。而”应用表格”我们认为就是 Excel 的延伸,所以我们一定会做。我们是非常看好这些信息工具的,而且我们做的”应用表格”的会去跟石墨表格(Excel)进行打通的,我们认为只有把两个产品进行打通才能够把 Excel 的优势和 Airtable 的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做的 Excel + Airtable 会更强大,而且我们不仅打通,还针对中国用户做了很多贴合本地的办公场景,这是我们的优势。现在已经在石墨上可以试用了。

Airtable & Notion

03

团队与文化


Moonshot 伙伴:

吴洁老师,我之前在商汤科技工作,今年离职开始创业了。创业了以后发现大概现在90%的时间都是在招人。您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的前辈,希望请教一下,您会倾向于一开始招比较多最顶尖的人才,还是说是先去吸引一些能用的人才先顶上?

吴洁:

我很理解,因为我都经历过,我觉得这是很好的问题。第一就是恭喜你开始创业,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商汤也是很不错的公司。我就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但不同时期面临的困难不一样,我们当时面临的招聘问题,跟你现在的招聘面临的可能不一样,所以我分享经验最多参考,不能直接套用。

这些年大家对于创业公司的信心会有些波动。14 年实际上我觉得是一个信心比较好的时候,现在大家的信心有可能有一定的下滑。 我个人觉得招到顶尖的技术人员肯定是很好的,但是可遇不可求。我觉得团队应该是阶段性搭建的。我们一开始招的是很热爱技术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经验,但是热爱自己做的事情,会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且可以跟着公司一起成长。做了一段时间公司做到A轮,需要更强的人才,再招更加优秀的。然后做到了 B 轮,再去找 B 轮公司能吸引到的很强的人才,所以是有这个过程的。我觉得在像你们初创的时候,遇到人才问题是非常普遍,我之前创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你先把事情做起来,慢慢积累,做到一定程度了,再到一个阶段往下走,一步一步地去做。

另外我觉得招人需要招热爱技术的和学习能力强的,我们现在这么多年过来,当年一起创业的一些小伙子、小姑娘现在都变成 Team leader 了,特别牛,他们真的是有创业精神,跟着你一路过来。创业是一个长跑,不是一个短跑。像短跑那样很快就上市的创业项目这种都是万里挑一,不是大家都能遇得上的。所以培养人才我觉得挺重要,找到一些年轻人跟着他们一起共患难,然后给他们自主权与空间,这些聪明的人就会希望在这边成长。

随着你创业过程中,随着你的人脉慢慢打开,你会发现你每年你招聘可能会比前年好一点。另外还有一个把团队内部的文化做好,再通过团队内部小伙伴去招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Moonshot 伙伴:

吴洁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您之前提到把公司文化做好挺重要,就可以吸引到好的伙伴加入。所以挺好奇,您觉得初创公司应该去建立哪些文化 ?

 

吴洁:

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才会比较完整。比如,你需要从一个员工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是员工,你会被什么样的文化吸引?你得会换位思考,比如如果我去一家公司,要呆的长久,我会考虑要么有好的待遇、要么我干得开心、要么我在这可以学到东西。留在一家公司,肯定有留下来的原因。要想建立一个企业文化,你可以这样去想这个问题。

 

我当时建立是的文化是给足够的空间、足够 Ownership,以人为本,让大家去创造;不是那种每天一定要996,而是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尽量去招我们能招到最好的人才,这都是当时谷歌给我们的一些启发。

以人为本,以目标为导向

04

工作的平衡


Moonshot 伙伴:

我还有个问题,您刚刚说您现在要创业,要平衡好创业和生活的关系,同时又要有长远的目标,我想了解一下您是如何在当下的创业和长远的人生价值实现之间达到平衡的?

吴洁:

平衡好创业和生活只是一个概念,我们需要看实际的做法是什么。创业肯定是比打工的过程要忙要累,工作量也很多。你可以在工作中找到平衡。要干的活肯定是很多的,但更重要的是你怎么样高效地去完成工作。

我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把工作时间拉长,比如我们做一个项目是两年,你会发现从早干到晚,不一定效率是最高的。因为你的大脑很疲倦,很多东西你一直干,就不会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所以我觉得还是在于提升效率。高效的工作比堆时间要快得多。另外一个就是阶段性。比如说今年特别忙对吧?没办法今年要解决很多很难的问题,就是特别忙,你只能抽空简单休息一下或者怎么样。等到了明年,你稍微宽松一点,就可以在大的方面做一些调整。你需要有的时候去思考一些比较长远的事情,去做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要去做和了解一些更大范围的事情,而不是只是当下的工作,它会带来一些机会和成长。

如果从实践角度来讲,还需要看更具体的细节,但总体而言我个人不觉得一周 7 天,从早忙到晚是效率最高的。这个是核心问题,一味的消耗自己长远来看不是长久之计,你要到处去学习,要去找更多的机会。

创业还是非常累的,我大量时间还是花在工作上。但是像乔布斯他们都会把一定时间花在工作之外。时间这个量大家可以自己去把握,但是一定要有。因为你如果纯粹只是做当下的工作的话,你的开放性是不足的,而且效率是绝对是有提升空间的。有的时候你高效的工作一个小时,可能比疲劳两三个小时效率都高,还是要找到高效的工作方式。

欢迎关注公众号 “登月工坊”

关注更多登月工坊相关信息哦!

—end—

文案 | Tony、Kevin

排版 | Rick

审核|Kevin

* 部分图源自网络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