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题,写于2021年6月13日。
“You have your way. I have my way. As for the right way, the correct way, and the only way, it does not exist.”是唯老师图中所引用的文字。这段文字出于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的第三部。单纯从这句引文翻译可知,这里的意思是你我各有自己的道路,而正确的或者说唯一的道路是不存在的。一般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是在暗示立场之争。
但是这里英文引句本身有一些理解问题。先来看尼采原文:
„Das ist nun mein Weg, wo ist der eure?“ so antwortete ich Denen, welche mich „nach dem Wege“ fragten. Den Weg nämlichden giebt es nicht! Also sprach Zarathustra.[1]
这里对应另一版英文翻译为:
“This – it turns out – is my way – where is yours?” – That is how I answered those who asked me “the way.” The way after all – it does not exist! Thus spoke Zarathustra.[2]
三联版的中译本如此翻译:
“这—就是我现在的道路—你们的道路在哪里?”我就是这样对向我“问路”的人所作的回答。因为道路—本来是没有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3]
略作对比,就可以看出唯老师图中所引的文字和尼采原文略有偏差。因此,试先厘清尼采这句话原义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文背后的含义。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尼采所表达的,而是以“查拉图斯特拉”的身份所说。在第三部中,尼采主要完善的是他的超人(Übermensch)和永恒回归(Ewige Wiederkunft)的概念,故事主体从查拉图斯特拉登山的旅途说起,引入了永恒回归这样一个命题。尼采这里利用另一个角色先提出一个概念,即时间往复之间形成循环,从而抵达宿命论的结论,即过去就是这样发生的。查拉图斯特拉此时用他们抵达的门比喻为瞬间,用前后的路比喻过去和未来,反问对方,如果两者背道而驰,那么这个瞬间不也是把一切要来的事物向自己身边拉过来吗?[4]
通过上述对话,尼采构建出了永恒回归的一个点,即当关注循环中间的某个瞬间时,这个瞬间前后的两个道路上一切事物趋于自身,从而肯定了个人选择而非宿命。对永恒回归的一些基本定义,尼采在另一本作品《权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中也有过相关的讨论。其中较为知名的就是“Der Satz vom Bestehen der Energie fordert die ewige Wiederkehr”[5]
尼采用能量守恒定律来为永恒回归设下了一个基调,即我们有限的存在,在无限的时空循环中,也可以无限的再现。这一基本概念,也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得到了文学的描绘:[6]
“对于像我们这样思考的人,是万物自己在舞蹈:它们过来,伸出手,笑啊,逃啊一一一随后又回来。一切走开了,一切又回来:存在之轮永远转动。一切死去,切又开花,存在之年岁永远在跑。一切破了,一切又被重新接合起来;存在之同样的房子永远被再建。大家分手了,大家又重新相会;存在的圆环永远忠实于自己。存在开始于每一个瞬间;彼处之球围绕着每一个此处旋转。到处都有中心。永远之路是曲折的。”
这样就可以知道,查拉图斯特拉在第三部内登山的历程,于他而言是又一次循环的旅途,而他则立志超越自己存在的意志,绽开新的生命。因为,他要成为超人。
回到最初的那句话,结合上下文的背景,其主要内涵为,我所走的道路,本来是没有的,但是通过对未来道路的自我询问和解答,找到了属于我的路。那么他的路究竟是什么,尼采在下一篇章中立刻就做出了解释。在这个篇章中,尼采勾勒出超人的存在,他是超越自身的、摆脱世俗“重力”的,超越了启蒙运动中矫枉过正的庸俗的人格。
“那里,我也在路上拾到“超人”这个字眼,以及人乃是必须被克服的东西这个命题,——我也悟到,人乃是一座桥梁,并不是目的;他庆幸自己的正午和黄昏,把它当作通往新的黎明的道路”[7]
这样一来,最初那句话的原义就基本明了。查拉图斯特拉指出,强迫、规章、必要、结果、目的等都是必须要人实现自我超脱并抛弃才能通往黎明的。不破不立,摩西的法版的规训需要被打破,树立让民众(Volk und Völkers)走自己道路的新法版。
那么这样的理解可以如何帮助我们解读方舟的故事呢?我们首先可以从唯老师的图中找出其他线索。其中图中条形码经过解读,为201708151800,指代2017年8月15日下午6点整明日方舟发布的第一条微博。[8]这条微博中为孤单的阿米娅配文“是时候起航了”。
阿米娅和她所领导的罗德岛的起航,不仅顺延了特蕾西娅殿下的理念,也是某种回归。因为只有当我们看到消逝,然后才看到。但方舟不止如此。特雷西娅殿下的回归是失败的努力,是排除在泰拉传统权力话语之外的被压抑之物。那么,其符号性的实现,所依托的就是罗德岛的拯救。只有通过罗德岛来实现重复,才能成为将要成为的那个未来。[9]而只有这样,特蕾西娅殿下才能回溯性的那个已经的她。
再结合记录者的描述:“议长最终告诉了我这个孩子的名字——阿米娅。她说她也许能够引导这个孩子成长,但是我从她的眼中看得出,她更渴望那个孩子能给未来的大地带来一线不一样的曙光。”[10]
代入上述所描述的尼采的永恒回归的概念,我们就可以认为,阿米娅这里并不从泰拉的过去或传统中寻找答案,她只是践行自己来自未来的革命中重复自身的过去。而作为玩家的我们,不知不觉中,也已经正式陪伴着阿米娅走了两年。希望我们不走错误的道路;希望我们可以超越自身。打破天灾带来的用规训组成的囚笼。[11]
[1]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Vom Geist der Schwere”,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
[2]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Adrian Del Caro, Robert B. Pippin. Thus Spoke Zarathustra: A Book for All and No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p.156
[3]尼采, 钱春绮.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p.227-228
[4]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Vom Gesicht und Räthsel”,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 “Muss nicht, was laufen _kann_ von allen Dingen, schon einmal diese Gasse gelaufen sein? Muss nicht, was geschehn _kann_ von allen Dingen, schon einmal geschehn, gethan, vorübergelaufen sein?Und wenn Alles schon dagewesen ist: was hältst du Zwerg von diesem Augenblick? Muss auch dieser Thorweg nicht schon—dagewesen sein?”
[5]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Der Wille zur Macht. 687.
[6]尼采, 钱春绮.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p.259
[7]尼采, 钱春绮.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p.231
[8]尤里12138. 唯@w的新图解密——解密的结束,一切的开始.
[9]齐泽克, 季广茂.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10]埃及研. 迟到与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