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人说好累呀,起床也累,睡觉也累,就没有不累的时候。人生呐,大部分在昏沉状态,身心不和谐。不是身累就是心累。练拳练功练的就是和谐匹配。
单位领导口述一个爪机电话,你未必记得住,因为你对工作根本不上心;
你在街上偶遇此生最心爱的女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她口述一个爪机电话,你凭脑力记下来终生不忘。
这就是区别。
此时你形神合一,那才是你真实的水平,遇到此生最为动心的女人,一下子把你身体内外所有精气神都调动起来了。
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谓大成就的人,就是用你这时候形神合一的心态,去面对佛祖道祖乃至孔圣,这种感觉慢慢多了形成了习惯,也就成就了自己。
比如吧,你前天晚饭吃的啥你早就忘记了,或者需要想一想。但是你今年唯一的一次旅游吃的啥干的啥,你的记忆非常清楚。
熟悉的地方没风景,熟悉的事情没激情,你从内心不乐意去记忆。
其实很多人爱旅游,
不过是爱这种身心合一的记忆感觉。
真正的高僧大道呢,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情中也照样有风景、有激情。一位老僧几十年不出庙门,他要对熟悉的东西没激情,就不可能修行成功。
这就是差距,差距就在这里。
劈拳你打了三十年,忘了初心没有?还有没有儿时的激情?
应该有
必须有
因为拳怕少壮。
什么叫少壮?
上士如进阳,君子道长也。下士如进阴,小人道长也。阴阳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人之初生时,身软如绵,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变一爻,初生属坤,至二岁零八月,进一阳,变坤为复;至五岁零四月,进二阳,变复为临;至八岁,进三阳,变临为泰;至十岁零八月,进四阳,变泰为壮;至十三岁零四月,进五阳,变壮为夬;至十六岁,进六阳,变夬为乾。六爻纯阳上士之位也,此时修炼,立登圣域。
人不风流忹少年,十六岁金色年华。
那么孔子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在这个岁数开始有志于学,保持这个心态,就是年轻态。
那么按照科学来讲,心理和生理是互相作用的,入门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修行”。
其实佛道都是一个道理,
练拳也是这个道理,
行医也是这个道理,
佛道儒都是这个理。
佛经我念了三十年没兴趣了,其实你还一个字没读懂呢!
所以童心就是圣人心,不可失去。
很多近代老科学家不锻炼身体也很高寿,活八九十岁,也是因为这个心的使用,一下子进入了科研的境界,物我两忘。
所以我看人打拳,首重其神,尤其是老师傅。
练得太多成拳油子了,看其打拳不免油滑,虽然熟练但身心是分离的,不会有内动。
老拳师父打拳我看的是稚嫩,保持拳嫩,就是保持了拳的求索精神,看这样的老拳师父打拳是个享受。
从精气神来说,他就是个爱玩的孩子。
你透过他老年的身姿,能看见他孩童时代打拳的样子。
这样的老拳师是绝顶高手,几十年难得一见的。
熟能生巧,其实是窍门的窍,因为身体就是家,给你个宝盖头你就不认识了。
形意拳的巧不是油滑,
八卦掌叫“不能把拳练贼了”。
鸡贼是不对的,而是 工、顺、勇、疾、狠、真。
工者巧妙
顺者自然
勇者果决
疾者紧快
狠者动不容情
真乃发而必中
要做到这六个字,非壮字难为。
这才是拳怕少壮。
所谓老要张狂少要稳,老之张狂少年也,少年老成稳重也。
合起来是三十二岁,两个十六岁的少年也。
上士如进阳,君子道长也。下士如进阴,小人道长也。阴阳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人之初生时,身软如绵,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变一爻,初生属坤,至二岁零八月,进一阳,变坤为复;至五岁零四月,进二阳,变复为临;至八岁,进三阳,变临为泰;至十岁零八月,进四阳,变泰为壮;至十三岁零四月,进五阳,变壮为夬;至十六岁,进六阳,变夬为乾。六爻纯阳上士之位也,此时修炼,立登圣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十岁至十六岁这段时间极为重要,这段时间决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