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初在网上发布影片,是在B站、快手甚至是在抖音上同时发内容的。当时在快手,主要发布的是有关篆刻的内容,有时也会直播刻印。我满怀信心,想着可以迅速吸引一波关注,并且也会有人预订我刻的印章。谁承想,当时在快手所发布的内容,播放量至今为止都没有破两百,当时直播间内的观众数也从未超过二十个。这种状态,在发作品及直播前从来没想到过,这也极大地挫伤了我的积极性。
在当时,我也逐渐学会了在B站发影片,所以,有关篆刻的内容亦成为了我发布影片当中一个大的类别,我利用快手直播时的录屏功能,或者在快手直播的同时旁边另外架设手机拍摄,将我做篆刻的所有步骤及细节都录了下来,发布在了B站上。从第一支影片的发布,到最后停更,总共刻了四十方印,两百一十九支影片,从字形查找、印面处理、印稿设计及上石、印面刻制、边款刻制及欽印等方面入手,涉及到了篆刻的方方面面。
因为这部分内容的播放实在是令人不忍直视,我只是在一个月前才想起将这块内容归于一个合集中,遂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一合集。
从前段的叙述,想必大家应该知道我刻印的步骤是相当繁琐的,同时,也相当的耗时,基本上印面刻制的内容,一个字就要用掉四十多分钟,这也造就了我的一大批时长都比较长的影片。
这部分影片当中的一大项,便是字形查找,一方印章不管有没有刻,有了要刻的内容后,每个字的字形都是先要查一下的,以便在设计印稿时可以用上。除了要确定一个字有无篆书形式而去翻《说文解字》外,我还要看这个字在先前有无被人用过,于是我还要翻《订正六书通》、《缪篆分韵》、《汉印字典》、《金石大字典》等辞书,有时甚至会去翻《印典》这样的大部头。经过这一步骤,我便大致能确定设计印稿时要用什么字,这是相当重要的。
印稿设计及上石,往往是一方印成功的关键,这一步骤操作前,我往往会先翻翻手中的印谱及我之前刻的印章的汇总,做到心中有数后才去下笔。一方印章往往要设计四到五个印稿,最后敲定用哪个。至于上石,最初我还是用转印的办法去做的,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出来的线条由于纸张变形等原因往往是歪的。后来干脆是直接用笔在印面上写出来的,发觉这是我可以驾驭的,于是之后的印章我都是用的反写的方式上石的。
印面刻制,我是分的初刻、细刻及印底处理三个步骤去做的。初刻,就是用面宽四毫米的双开刃刻刀大致将字形轮廓及要留白的地方刻出,此一部分算是刻制过程中难度较低的。细刻,是交替使用单边开刃的刻刀及两毫米宽的一把小刻刀,対已经刻出的字形中不到位的的地方,进行修改。这一步是整个刻制过程中最为费时、费眼的,我现在右眼近视六百度,想必跟这一环节有极大的关系。印底处理,是一方印章印面刻制的收尾阶段,我认为印底是要让人感觉到是平整的,刻字部分的残留是没有必要让印章持有者看到的。
边款刻制及欽印部分,是一方印章刻制完成的标志。自从学习刻印以来,边款这块一直是我篆刻方面的短板,一方面在于平时书写的拉胯,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刻刀的控制不娴熟。为了弥补此部分的缺失,我是在平时加强了练字的,希望能够有所改善。我的边款,一般是将印面内容及时间刻上的。最花哨的一次刻了很多种文字在上面,刻满了印章的整整一面。至于欽印,则主要是将已经刻好的印章拓出来,查看最终的效果,不满意的重新修改。
我刻印章,很多步骤是要用到水的,比如印稿上石及刻完后的印面清洗,在等待上一放印章印面干燥的过程中,我就开始对之前的印及之后的印进行处理。这就使得此合集中,同一方印章的刻制影片之间上传时间相差一些时日,如果按时间线来看,会显得有些杂乱。为此,我在设立合集之初,便调整了各支影片的顺序,以方便观众查找刻制同一方印章的影片。
想当初,自己得到第一方印章,还是在大三那一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自刻出第一方印章到现在,也已过了八年;到该合集影片停更,也已过了一年半之久。篆刻,使得我的古文字学习及书写有了用处,我曾一度使用中山文、楚国文字等古文字入印;篆刻,使得我的多语种学习有了新的使用领域,我曾在一方印中同时使用蒙古文、西夏文及篆书;篆刻,使得我多了一个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视角。
在初学篆刻时,为了完成一方印,我可以从晚上十点一直刻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第二天照样可以爬起来去上班。现在,精力大不如前,我日常所学亦比之前多,刻印这件事就投入的少了,虽可偶尔为之,但想要再有大段时间去做,那也是极困难的了。后来也有人求印,我考虑再三,也没有答应,毕竟现在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
刻印的那些年,我总共刻了两百多方印章,给亲朋好友都刻了过来,我的印章足迹遍布中国十五个省区市,有一枚还到达了新加坡。这些朋友现在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们现在可好。
当然,一入印门深似海,为了刻印,我前前后后总共积攒了八百多方各种尺寸、各种材料的印材,如何将这一部分转化为印章,实是今后几十年我的一大课题,也是今后《刻印日常》这一合集重新更新的原因。相信到那时,随着我的知识及阅历的变化,将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