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微信公众号“积极微习惯”,实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小时候我外公喜欢给我姐妹俩讲灵异故事,这让我从小就很怕鬼。
鬼片是绝对不敢看的,遇到一些恐怖的电视画面,我会立刻跑得远远的。
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几个女孩有一次作死经历:我们决定一起在宿舍里看一部恐怖片——《笔仙》,买好瓜子零食,我们胆大包天地坐下来,打开电影,然后那一晚,把我给吓惨了。
没敢开外放,只有一个女生敢带耳机。而我在没开声音的情况下,几乎全程不敢睁眼。那些平淡的镜头我可能还稍微敢从手缝里看一看,可一遇到恐怖镜头,就彻底把眼睛给捂上,哪怕这样,我依然被吓了个半死。
看完电影已是深夜,那一夜我们宿舍没敢关灯。我不敢一个人睡,便跟另一个女生挤成了一团,即便这样,这一夜我怎么也没有睡着,一闭眼,恐怖的画面就自动在我的脑海里放映起来……
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我才恢复正常,才敢一个人睡觉,才没做噩梦。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明明胆小如鼠,还学人家看恐怖片……
当我们与恐惧相遇时,有两种结果:要么我们把恐惧打败,要么被恐惧打败。那一次,我是被恐惧彻底打败了。
这种胆小、恐惧的心态可能还影响到了我后来的社交能力,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个一跟人说话就脸红的人。当然现在好多了,毕竟已经不是小姑娘了,再害羞的人也变得厚脸皮了,不过偶尔还是会露怯吧,没有那种我羡慕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直到今天我依然对日韩恐怖片避之唯恐不及。前几年拉老公一起看了《行尸走肉》,虽然尽是些脑浆迸裂、血肉横飞的镜头,但跟日韩的经典恐怖片是没法比的。因此,我一直在寻找让自己胆子更大一些的方法。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一直很好奇,恐惧这种情绪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我们在漫长的狩猎采集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基本情绪,是我们对未知的一种正常反应,可以说,我们很多的焦虑、担忧甚至于愤怒的背后,可能都来源于恐惧。恐惧让我们的祖先得以生存下来,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恐惧,那他/她势必会经常地以身犯险,那么活下来的机会就渺茫了。
又有一天,我搜到了一部叫做《脑力大挑战》的纪录片,其中一篇正好是研究“恐惧”的,这引起了我更大的好奇。是啊,如果我经常感觉到恐惧,还有什么比研究“恐惧”这种情绪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更好的方法来直面它呢?
我好奇地点开了它,结果开头几秒钟就把我吓个半死(我真的是个很容易被吓到的人)。那是一个实验,跟着镜头,主持人会让你集中注意力,数道路两旁的标志出现的次数,我正在聚精汇神地数着,镜头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龇牙咧嘴的绿鬼,我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手机都差点给扔了……
幸好我知道这是一档揭秘“恐惧”的科普节目,主持人的声音传来:我们刚看到鬼脸那一瞬间,那个差点跳起来的反应,能救我们的命。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安定好多。哦,原来我的这个反应是完全正常的,而且它还能救我的命呢?但是为什么我会吓得跳起来呢?为什么这个反应能救命呢?恐惧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我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看,接下来还有一些片段也有一点吓人,包括开头那个鬼脸,又出现了好几次,但每多出现一次,我的极度恐惧反应就减轻了好多。我突发奇想,是不是我看的次数越多,我的恐惧反应就越微弱呢?这会不会是治疗我的“胆小”“害羞”的一种疗法呢?想到这里我有点兴奋了,又一次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
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开头,反复体验“集中精力——被吓到跳起——平复心情——再看”的这个过程。确实,一开始我总能被吓到,渐渐地,我好像有一点心理准备了,多看几次之后,我好像只是心里会咯噔一下,除此之外便没有那么大的恐惧反应了。终于大约在看到第9次左右的时候,我习以为常,不会再被吓到了。
就在我写完这一段之后,我又跑去看了一遍这个纪录片,尽管我早就知道几秒钟后会有一个绿鬼出现。我本来以为,上次已经把这个“鬼突然冒出来”的镜头看到完全不会产生任何反应,这次应该不会被吓到了,但这一次,心里依然咯噔了一下,哈哈!
如此看来,人类的恐惧反应真的是天生的。人天生就是会对突然冒出来的危险东西保持警惕,甚至会跳起来,而跳起来这个动作,真的会救你的命。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能够直面自己的恐惧,就像我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循环看这个“鬼”出现的镜头,迟早我们对恐惧的阈值会上升。就像我事隔很久之后,再次去看这个镜头,身体所产生的恐惧反应远远小于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被吓,才没被吓到。
但愿我能更加勇敢面对!新学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