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Br J Haematol| 肝素血栓预防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Effect of heparin thromboprophylaxis on thrombin gener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一、背景

管理有高血栓风险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大剂量口服抗凝药控制INR在2-3在高风险血栓患者的预防中有潜力替代预防性肝素。有研究表明,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于VTE的预防并无明显疗效,其可能解释是MM患者体内出现了对于预防剂量LMWH的抵抗。

二、研究目的

验证假设“LMWH对于VTE的预防并无明显疗效是因为MM患者体内出现了对于预防剂量LMWH的抵抗”正确与否。

三、方案设计

1.分组设计

总共设计3组试验,均进行凝血酶生成试验(TGT),且以1pmol/L或5pmol/L两种不同浓度的TF进行试验:

第一组:6名患MM的高VTE风险住院病人(其中5名接受了免疫调节剂的治疗、1名接受了EPO[EPO也可以增加VTE风险]);

第二组:6名患侵袭性淋巴瘤的中VTE风险住院病人;

第三组:6名严重呼吸衰竭的低VTE风险住院病人。

为比较预防剂量LMWH(4500国际单位[IU]的抗凝血因子Xa亭扎肝素[tinzaparin])的抗凝水平,分别在两种不同的血浆(即缺乏血小板的血浆[PPP]和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中进行TGT。对每个病人,两种不同的血浆均采自于注射亭扎肝素后的第0、3、8、18和24小时。

2.选择亭扎肝素的原因:年龄在75岁以上且肌酐清除率在0.33~0.83 ml/s之间的患者之中并没有观察到抗Xa活性的积累。

3.入组标准:

(1)所有入组患者均没有VTE病史;

(2)2名在试验前已经接受LMWH的患者在开始前已停药48h;

(3)所有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在100×10^9/L以上;

(4)每组中仅有1人有中毒的肾功能不全;

(5)所有MM和淋巴瘤患者均接受一线治疗,且被收入组时已经完成了第四轮化疗,他们的中位Khorana评分是1。

四、背景补充

凝血酶生成试验:

曲线相关指标:

(1)延迟时间(lag time):凝血酶生成信号从基线增加两个标准差的时间;

(2)凝血酶达峰时间:代表达到凝血酶峰值的时间;

(3)凝血酶峰值高度(TPH):是凝血酶形成的最大量;

(4)内源性凝血酶潜力(ETP):计为凝血酶生成曲线下的面积(AUC);

(5)代表凝血酶生成的速度:通过TPH除以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之差来计算

五、结果

(1)无论试验中诱发凝血的TF使用量多少(1pmol/L或5pmol/L),内源性凝血酶活性ETP、延迟时间、凝血酶峰值高度、达峰时间四项指标在三组不同VTE风险的患者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2)以ETP为例,3组患者内源性凝血酶活性在LMWH用药后的3h出现显著下降,但却在用药后8h回升,在用药后18h恢复到用药前的曲线。其他指标也有相似结果。

六、结论

本研究并未发现支持“LMWH对于VTE的预防并无明显疗效是因为MM患者体内出现了对于预防剂量LMWH的特异性抵抗”的证据,尽管MM患者的VTE风险较高,但是与另外两组中低风险的患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七、讨论

1.VTE高风险的MM患者对于预防剂量LMWH的敏感性与中低风险VTE的相近,可是却出现了使用LMWH治疗无效的情况,其对于血栓的预防疗效有待进一步考察。

2.一次预防剂量的LMWH 注射并不足以使对VTE的抵抗持续24h。但是也有研究显示,两次预防剂量的注射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连续注射对于MM患者VTE的预防疗效有待进一步考察。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