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仿论的异常图像与语言模因的心理激发研究》

《基于模仿论的异常图像与语言模因的心理激发研究》

论文作者

Kanie Ja

论文类型

异常应对研究

所在单位

基金会流动者站点

交文时间

2022年8月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从早期的纸质报纸、杂志到如今的各类网络平台,图像与语言符号的表达方式日趋多样化,信息传播也更迅速。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对于图像与文本语言的主动模仿与被动接纳量增加,这也导致异常模因出现时其传染速率的急速增长。基于此,作者将分析激发图像与语言类异常模因的心理因素,与致其感染扩散的心理动力。本文将分析将从模因媒介(报纸、杂志、互联网、影像作品与艺术作品等)与传染实例(已收容控制的异常项目与失效项目)的角度进行定性研究,并探讨如何去免疫这种激发因子的方案。所做工作内容主要为:

1.将不同模因型异常项目的传染机制上在模仿论的心理动力上进行归纳配对,对不同异常项目中的模因危害做区分探讨。

2.分析基金会研究人员在阻遏异常模因对自身和他人的感染上所做的行为。在以往的收容研究中,反制模因和逆模因是通常被用到来阻止模因进一步传播或产生负面影响的方式,但通常其更注重阻断的结果,而无法清晰地解释人类会如此轻易地被外在异常模因所感染。本文将通过分析模因传播性质来讨论成功案例中的原因。

本文所涉及的研究问题都将服务于遏制异常危害传播,对未来的基金会控制、收容和保护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模仿;心理动力;异常模因

Abstract

Recent years have seen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the expressions of images and language symbols ar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from the printe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o all kinds of network platforms,and the sped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also faster.In daily life we can see an increase in the public’s active imitation and passive acceptance of image and text language,which lead to the rapid increase of contagion rate when abnormal memes appear.Based on this,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trigger the abnormal memes of image and language,and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which made spread of infection of mem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conduct qualitative researches on meme media(Newspapers, magazines, Internet, video works and art works, etc.) and infectious instance(contained anomaly objects and Neutralized objects),to discuss to deimmunize this stimulating factor.The main research work and surmised could be as follows:

1.The ability to match different models of infectious abnormal objects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to do distinguish discussion on different memehazard.

2.The Analysis of studying how principal ivestigators of The Foundation can curb the infection of these abnormal memes to others and themselves.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antimemetic to preventing memes from spreading further or having negative effects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containments.However,they generally focus on results and vaguely explain why human beings ars so easily infected by external abnormal memes.This artical is the first to point out the root cause in these successful containment cases.

The resarch questiuon involved in this paper is to help containing the spread of abnormal memehazards.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used in this paper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tical value for future works of securing,Containing and Protecting.

Key words:Imitation;Psychological motivation;Abnormal meme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对象

自从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引入“模因”一词以来,常态世界中许多学者从模因学的角度进行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而普遍存在的异常模因传播现象也使得基金会的各领域学家进行深入探索。本研究的对象是图像与语言类(Image、Vedio & Language,简称IVL)的异常模因,旨在分析IVL形成和传播的心理因素。首先,为了介绍研究对象,应该介绍一些模因的主要概念。然后在模因学、心理学中的模仿理论和心理动力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的基础上归纳基本框架,对影响IVL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2 研究动因

研究课题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由于媒体传播学的发展,出版物与影像作品在平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十分普遍。如前所述,我们将这些动态与静态图像中所包含的内容称为IVL。越来越多带有独特性的IVL异常模因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比如广告词“你的新奶体验是怎样?”与其所包含的一系列营销手段、罗格斯大学于1992年出版的《侏儒往世书》中异常出现的叙事桥段等等。但这些异常模因为什么会存在,又是如何长期存在的?它们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传播过程中适应载体,达到传播的目的?这个问题值得尝试去深入了解。

其次,对IVL异常模因目前并未有深入的相关研究。在有关 IVL 的基金会学术论文中,很少有研究员注意到这种模因传染背后的机制。过去对IVL的研究主要是从收容控制的角度进行的,大多是对于某一项目的针对性措施,并没有统一的框架。正是这种异常现象的高频率出现和非系统研究激发了我们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调查的好奇和兴趣。

最后,异常模因学仍然可以算作是一种新的理论。虽然它在精神性传染方面比其他异常心理学理论有自己的优势,但它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涵盖所有心理学类异常现象。作为IVL类异常模因的传播与激发的媒介——语言模仿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因此分析语言模因理应需要心理学的帮助。

在上述观察的指导下,本研究旨在对常态生活中触及到 IVL异常模因的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异常模因学的研究很少专注于语言学,尽管不乏基金会主站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强相关领域的内容,如G.凯恩教授(G. Kyne,1968)在财富500强公司内的异常调研报告1,但深入研究相关文献表明,异常模因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

如,尽管基金会已经进行了一定量的关于语言模因的研究并且其中很多产生了重要意义,但这些研究都不足以解释我们日常交流中所有语言现象所包含的异常性质。此外,现有的异常模因研究无法有效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和传播IVL的现象。

另外,模因的核心是模仿。语言选择和语言模仿是一个心理学过程。语言模因的形成是通过模仿形成的,那么异常语言模因的传播也与之有必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异常信息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因此可以说,语言类异常模因传播链的形成伴随着一系列心理因素。从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到表达(expression)。语言异常模因学研究一般分析阻遏其个体传播的方式,很少系统地考虑其形成全过程的心理因素,一个从语言的同化、顺应到语言的表达,完整开放式传染链的心理因素。

1.4 研究目的

IVL中,广告类与角色台词类的语言对现代人的日常交流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总有一些IVL的词、句或文体被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模仿。从模因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语言模因,尽管远远称不上为异常,但对于我们基于心理因素的异常模因学研究也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而基于此,我们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为了明确研究对象,本文定义了语言类异常模因和IVL异常模因的概念。

2.详细分析影响 IVL类异常模因传播的人类心理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将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语言类异常模因和IVL异常模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些IVL异常模因可以长期存在并传播,而有些则会被迅速阻断?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会影响IVL异常模因传播链的形成?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本研究旨在为这些问题找到较为合理的答案。

1.5 研究方法与材料收集

就方法论而言,本研究的大部分依赖于数据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同时需要思考和实际数据之间的辩证逻辑。没有想法就无法分析数据;同时,这些想法又必须由数据构成和检验。因此,充足的数据对于任何定性研究都至关重要。

本文的所有数据主要来自常态下的报纸、杂志、影视节目、互联网、已有异常文档和基金会研究报告。这样做的原因是出于以下考虑:尽管本文主要针对异常模因进行研究,但往往常态社会下的媒体介质正是异常模因产生的根源,即IVL异常模因首先是在一些常态社会下的影像图画与纸质书报中“诞生”(如SCP-1981),而此类异常中的模因类异常又依靠其大众媒介藉以传播。而人们对IVL模因的使用(常态)一般也来自大众媒体对这些模因的普遍使用,因此从中收取异常性质传播的研究也是有取之道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自从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 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2中首次引入“模因”的概念后,许多常态与基金会的研究人员都基于此给出了不同但相似的定义。自从“Meme”一词诞生以来,基金会就创立了异常模因学这一门学术,并用于界定以往许多无法归纳的异常项目性质,同时基金会内网数据库中也添加了meme作为档案索引标签。此外,异常模因学最近也在语言学领域拓展了研究方向。Area-CN-55的ONXY教授(2002)提出了最新的语言学模因理论“逆向语义模因学”3,引起了异常模因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IVL研究课题是在模因学方法中讨论的,模因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以及对过去基金会模因学研究的回顾将会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在此章最后将介绍本研究的前景。

2.2 术语解释

2.2.1 模因的起源与定义

“模因”一词最早是由著名的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引入的。在这本书中,他向公众普及了生物学中流行的观点:即自然选择的行为并不是为了物种或群体的利益,甚至不是为了个体的利益,而是为了基因的利益。虽然选择主要发生在个体层面,但基因是复制因子,最终是基因之间的竞争推动了生物进化。在本书的最后,道金斯提出,生物学并不是进化的唯一领域。人类的文化也在进化和变化。基因是生物复制媒介,那么也可以由此类推,“模因”是驱动文化进化的复制媒介。模因是信息,更具体地说,是文化信息,而模因学是一种合并了文化信息的转移与进化生物学的理论4。

“模因”(meme)一词源于希腊语“mimeme”,意为模仿,因它的发音和“基因”(gene)相像而被缩短,同时它引用了法语“meme”(意为“相同的”)和“记忆”(memory)一词来作为这个概念命名的参考。尽管“模因”是一个新兴概念,但其本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当你在唱流行歌曲或随口读某段广告词时,实际上就遇到了模因。

除了道金斯对“模因”的解释外,其他学者们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不同于道金斯将“模因”简单地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 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莫尔(Susan Blackmore) 将其描述为“执行行为的指令,存储在大脑(或其他物质)中并通过模仿行为来传递”5。新牛津英语词典则给出了模因的这样一个定义:“一种可能被认为是通过非遗传方式传递的、尤其是模仿的文化元素。”。而美国韦伯斯特词典将其定义为传播的想法、行为、风格或用法。这些定义都不能被认为是绝对的标准,但是对于模因的这些不同定义都粗略一致地认为模因是某种在文化演变中与基因的传播具有相似性的单位,只不过它是通过模仿从思想传递到思想。

2.2.2 异常模因的相关概念

2.2.2.1 异常模因与模因复合体

异常模因本质是基于常态模因概念的基金会衍伸概念,其重点因落在“异常”上,但由于基金会员工本身所接触的环境与处理事宜,我们通常会直接以“模因”来表述这些异常。如Mackenzie博士曾经所说,模因为认知危害中和资讯传播有关的子分类,其本身就将模因代代指异常模因。6从根本上讲一个危险的模因是一些设置在你体内的你可能知道或不知道的东西的触发装置(Sorts.2010)。

常态中,道金斯引入了共适应模因复合体(co-adapted meme-complex)的术语。他的意思是,任何两个或多个相互适应的模因(meme-complex)的重组强度肯定会超过任何一个单一的模因。模因并不总是单独起作用。就像一对模因可以一起工作一样,一组模因也可以一起工作并相互转移和强化。一个典型的案例如SCP-5040,该异常自本身产生后会由于网络讨论和娱乐新闻的影响扩散传染范围,受影响者首先会在记忆里构建一部名为《血の涙》的不存在影片的观看体验,这是第一种表象传播的模因。而第二个模因传染因子则被埋放在受影响者的虚假的记忆当中,在其“观看电影”时,虚假记忆中的电影作为影视图像成为第二种模因媒介,使得影响者在自己的“记忆”中产生幻视、幻听、强烈的恐惧及强烈的离场欲望。这就是一组互相强化和共适应模因复合体,当第一个模因因子不再影响到他人时,第二个模因因子也就无法传播。同时,在此异常案例中,前者是一个强势模因,而后者则是一个弱模因。这点在本文后文中将详细提及。

2.2.2.2 强模因与逆模因

并不是所有的异常模因都会被传递:有些模因被注意到、牢牢地刻印在人的思维中并传播给其他人,这种我们称之为强势异常模因;而另一些会在多次的复制中自我消减其影响、被阻断传播、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复制和传播,我们就称它们为弱势模因或“死亡状态”的模因。需要明确的是,“强模因”和“弱模因”是两个相对概念,仅代表一种趋势,因为没有一个工具可以准确地衡量“强”或“弱”的程度7。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强模因”或所有“弱模因”都会始终保持不变。模因衍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模因”会在外力因素下成为“弱模因”,有些“弱模因”,如SCP-CN-911,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和阶段变化逐渐成为一种“强模因”。8

2.2.2.3 宿主与媒介

根据Suloob的说法,“宿主”至少是能够拥有对“异常模因”所涵盖的信息具有基础认知,或我们通常称为“理解”的潜在能力,并且在该模因影响下产生的某种行为目的具有基本执行力的主体。9这意味着只有人类才能成为宿主(在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之前,其他生物体作为简单模因的宿主的可能性不在本文中展开叙述)。

而模因媒介则是种在“宿主”与“宿主”之间传递模因,但无法直接指涉模因的东西。模因媒介必须是是某种信息的载体,且具有传递性。其作用效果也与其所承载的异常信息量有关,由于我们通常认为异常都是无法兼容于常态,且会对常态产生不良影响,故这里将在所有的异常模因都作为具有危害性的前提下来讨论,而模因媒介其实就相当于一幅附加了恶意程序的二维码——电脑读取二维码的同时也被恶意程序感染。10

2.2.3 强模因特征

道金斯总结出了影响模因生存能力的三个关键因素:复制精准性、存续力和繁殖力。相对其他两个因素来说,存续力显得不太重要,因为模因的存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体的繁殖力和复制。简而言之,一个强大的模因必须准确复制,产生许多副本,并且必须持续很长时间。由于异常模因是模因学论中的一种特化形式,所以对IVL异常模因来说,以上这三点同样适用。

复制精准性是指在模因复制过程中是否可保证对信息的“忠诚度”,即经过几轮复制后,原始的图像与语言信息的保留就越多,则精准性越高。这里并非指一成不变的复制,而是如SCP-4560那样,尽管“SCP-4560感染因子”的表象体现各有不同,但其传递的“负面情绪”与“乐观情绪”的精髓得以传承。

繁殖力是指复制速度越快,模因传播得越多。在中分的模因类异常事件中,以SCP-CN-2173与SCP-CN-2972为对比,前者的IVL属性受限于媒介,无法产生后者所能拥有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度传染性。

存续力则是指作为模因媒介的物质存续的时间越长,可以复制的副本就越多,传染范围越广。基金会对于SCP-5225基本处于无可奈何状态的原因即在于根本无法完全消除其影响,我们只能尽力不使德5225/方尖碑事件转化为5225/巨石柱事件。11,所以在其完全自我收容之前,它的存续力是极强的。而如果一个在沙子上蚀刻线条制成的图画成为媒介,那么在任何人拍照或以其他方式将其所携带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之前,它很可能会被轻易擦除,存续力也就极弱了。

2.2.4 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常态界的学者海利根曾探讨过,一个强大模因的生命周期须由四个阶段组成12。

首先是同化阶段。为了被同化,媒介所呈现的模因必须被宿主注意到、理解或接受。以“模因触媒”为例,如Claire Einstein于2020年在CN-06站点的讲座上所说,某一媒介内装载有经过预先操作的大量异常信息,利用巨大的信息量和强制性的反复输出造成大脑突触饱和以及神经损伤,进而产生癫痫,记忆损伤,甚至是脑死亡等效果。所以与模因媒介的“接触”是模因同化阶段的必要环节。

下一个阶段是保留。模因必须在宿主的记忆中保存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因为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它通过传递来感染其他宿主而进一步传播的机会就越大。

第三阶段是表达。为了感染更多的人,模因会以某种方式“激励”其宿主尽可能多地表达或交流。

在海利根原本的讨论中,整个环节的最后阶段是传递。但由于在基金会工作的语义下,异常模因相较更具危害,如同一种病毒,而异常模因学基本思想是混合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遗传物质,当追踪它们从一个人传染到下一个人突变的想法的同时你可以追踪到病毒的传输与突变(Sorts.2010)。故此处的传递应用“传染”替代。要将信息传递至另一个人,表达需要一个人或一个对应的物理载体,例如书籍、照片、大众媒体、互联网等。

2.3 异常模因学的发展

2.3.1 语言模因的研究

自从“模因”一词诞生以来,很少有模因学研究专注于语言学。但由于IVL异常模因不断在基金会视野内增加,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Delta Cage与帷幕外的很多学者一样,认为语言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变化的13。Corita Sole认为,由于语言模因(如口号、讽刺、故事等)是交流环境中的一种协调机制,故语言模因异常是从复杂多变的交互式结构中诞生的14。而F.Untidy则认为,一种稳定存续的语言是通过人类在繁衍过程中的社会交往与传播来延续,在传播过程中由于EVE粒子的波动与VER辐射的变化,可能造成传播的偏差,当偏差积累到一定量后会表现为异常模因来阻碍原本的传播15。而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描述了异常语言模因如何主导人的行动,并描述了一些对其的基本认知与可能使它们进行自行传播的情感与心理因素。同时,过往的研究中还涉及到了IVL异常模因如何出现以及以及影响他们形成的情况:将心理学方法用于交流环境中作为协调机制的可能性。在他们的探索中,已注重于语言对异常模因产生的影响,但是往往将语言另分一类,而对于图像类的异常模因并未统合成一类进行学术研究,而仅仅是针对不同特定的触媒进行注重结果的应用类研究。

2.3.2 海外分部与中分站点的模因学研究

2.3.2.1 海外分部的模因学研究

SCP-002-ND的研究负责人Nederbird博士曾在他的著作中将异常模因带入了计算机语言翻译的研究。在基于符号学表意的逻辑基础上他提出一个探索理论:想法和念头会像基因一样传播和复制16。然而基金会总部4级研究员Johannes Sorts博士曾在自己的著作《了解模因学》中提出,“模因学”是一个关于信息交流的特定概念。它与心灵感应或ESP或心理冲动无关。两人的理论与研究探索上不乏理念冲突,也曾在基金会内产生争执舆论。 而韩国分部的朴容叹博士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构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模因应可以解释语言的起源和使用(即想法与念头通过符号媒介的转译)17。Christon从语言符号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具体语境的隐喻表达里所包含的异常模因危害,认为异常模因学可以从根本性上解释认知危害的扩散18。

2.3.2.2 中分站点的模因学研究

国内的模因学研究历史不长,其中大部分研究聚焦于IVL类的模因。在《模因学的文化概念与社会应用》(戴知免 2018)中,作者以自己在Site-CN-11的顾问工作中获得的学术经验为切入点,深入讨论了IVL在社会使用中产生的异常模因现象。他认为由于汉语的独特性,语言中的复制与模仿单元总共分为四种:字词引用、字词移植、字词嫁接与词义失真。戴知免博士在羽天一博士的“模因承载着某种可诱发受传者模仿复制自身的文化、思想、理念之类的信息体,其特性会促使其被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外扩散,以让某种文化为其他人所接纳,然后对方也成为下一个人的传播者,而其中的所指内涵则可能在扩散和人与人的多级传播之间产生了延异。”19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两种方式:同一种核心内容在不同的形式下传承,不同的内容遵循相同的模式。以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前者是模因的基因型,后者是模因的表现型。

而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媒体语言的流行和普及,在互联网与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一些模因传播的现象。中分高级收容专家“5M7”[真实姓名因权限问题掩盖]分析了图像语言的模因现象。他认为计算机媒体语言的传播力对模因存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以SCP-CN-2031为例,提到当我们极力否决、排斥、定性某些概念中所包含的异常信息时,实际上已经落入潜在“异常”的圈套。在《谈谈模因(1):文化、概念与不确定性》(Stone Frank 2019)中,作者分析了语言模因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和传播,以及成功的语言模因的原因。他指出,模因的存续和死亡取决于它们所依附的定义。那些在传播中起到具体意义指涉作用的模因是“成功的模因”,那些定义无法被解释的模因是“被阻遏的模因”。赵馥一认为相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沟通而言,人类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无害的异常模因 ,而语言模因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同时他也讨论了语言模因的含义等20。

回顾历史模因项目和模因学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IVL模因学作为一种解释模因进化与传染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语言研究的心理学视角和语言的系统模因学可以促进模因学的发展,并为语言中的许多异常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同时也帮助我们在更多的思路上来收容和控制异常传播。

2.4 以往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不得不承认,基金会在模因学的研究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为解释异常文化进化的一种新理论,模因学被用来分析异常收控工作中不同领域的各种现象。自从模因学引入了语言学研究以来,从IVL的角度对模因进行的研究很少。现有的语言模因研究仍是零散的,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语言模因研究。对于影响语言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的少量关注也是造成其受限的原因之一。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本章始于对研究对象 IVL 模因的界定,然后解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最后阶段将提出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3.2 语言模因的界定

3.2.1 语言模因

在基金会的许多文章中都已有过解释,模因就是文化的基本单位(Stone Frank 2019)。在此认知概念的基础上,Site-19前模因学部的研究员安格斯·德尔更注重于“模仿”的概念,他提出,任何文化信息,只要被模仿,那就是一个模因21。基于模因的原始定义,我们也可以说语言类模因涵盖了以下部分:

首先,任何字词、词组、句子、段落,只要它是通过模仿进行传播的,便都是一种模因。作为一种模因种类,语言被使用了上千年,使用者们不断地模仿它、传播它。如果一种语言不再被使用和模仿,它就会立即消失。

其次,语言风格的不同用法也是模因现象,因为它们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被模仿和传播的。例如,虽然代码切换或代码混合最初被少数人使用,但它已逐步成为流行和普遍使用。即使是在基金会内部,我们的研究员们在记录和编写异常项目与实验附录时,使用的也是内网的代码语言。

3.2.3 图像与语言类(IVL)模因

IVL中的L,指的是Language,语言。狭义上来说,语言是指人类相互交流的话语,广义上来说,语言指代可以传递信息的任何符号系统。影视是由声音和动态图像组成的22。而静态图像与影视则是用视觉符号、听觉符号组合的形式来描述人物、事件与物品,是人类进行视听交流的工具,是一种与人类的口头语言一样的语言形式,故称之为图像与语言(Image、Vedio & Language,简称IVL)。因此,IVL是一种复合语言,它同时包括了狭义与广义上的语言定义。准确来说,IVL包含们我们通过耳朵理解的声音语言和我们通过眼睛理解的图像语言。IVL异常模因中,影视类模因的存续力相较静态图像类(如书籍、网络图片等)的存续力会更强。举个例子,在一些电视节目或电影上映后,我们总能注意到,那些电视节目或电影中出现的IVL里很多词汇与句段的说话方式,都会被人们相继模仿。根据模因学的理论,它们即刻便成为了一个广泛传播的模因。如果是一个基于大众平台传播的IVL异常模因,在不加以及时控制的情况,便很有可能发展为一种Keter等级、甚至导致K级情景的危害项目。

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区分IVL异常与IVL异常模因的区别,如SCP-1981则只是带有视觉性异常的项目,而缺乏模因的传染性。

3.3 理论基础

3.3.1 模仿论

3.3.1.1 模因与模仿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只有通过模仿才能将文化信息在尽可能不失真地情况下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模仿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关于动物模仿行为和人类社会模仿行为的研究历史悠久。心理学家Thorndike可能是第一个将模仿明确定义为“从看到就开始做出行为”23。这个定义抓住了模仿的基本含义,即模仿是一种从他人处复制并产生的新行为。 Blackmore认为,只有人类才能真正模仿,而动物的行为和行为不能算作真正的模仿。即使是人类,只有社会学习才算真正的模仿,而其他类型的学习,如个人学习,本能传染则不算24。

3.3.1.2 模仿在模因传播中的作用

尽管人类婴儿继承了获得和使用语言的生物学能力,但最早期的人类并没有继承任何特定的语言。我们使用的单词或句子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模仿的初期在认知发展心理学中可以被称作为“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25。但在未进入“顺应”与“平衡”阶段前,简单的模仿不会产生理解,Stone Frank认为,单独的一个人是不能形成文化的。他可以看到一样东西或是一件事,并形成对它的独特定义,但是,如果这样的定义没有被传播出去,那他就只能作为这个人的一个想法,而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这种状态下就无法产生模因。所以他同时提到,模因的传播本质上是扩大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集。当两个人的文化背景有交集之时,在交集内的文化交互不会产生模因,因为这些内容早已为两人共有,两人都同时携带着这种模因。

但是在此基础上,Blackmore(1999)认为,一旦早期人类能够模仿声音,模因进化就会推动语言的逐渐改进,并随之重组我们的大脑,使其特别擅长学习语言。

人类总是有一些潜在的理由来通过传播的模因进行语言模仿。由于模仿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本文研究对象是IVL异常模因,故将论证影响IVL异常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并探讨其中模仿具备的重要作用。

3.3.1.3 心理学中模仿的定义

心理学上有一套成熟的模仿理论。它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 McDougall(1921)认为“模仿”是指一个实体模仿另一个实体的行动或行为。模仿总是被视为一种本能。作为一种实际行为,模仿不能仅仅被认为是本质促动(S-R)的物理过程, 它也是一种心理过程, 反映了心理和物理学的变化26。现代社会心理学将模仿定义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相似行为27。模仿的内容不包括不仅是行为,还有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性格等。

3.3.1.4 模仿的种类

模仿通常分为自发性模仿和主动性模仿28。自发性模仿是指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别人。自发性模仿可以分为本能模仿,例如,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以及后天模仿,例如,有人注意到别人在看天空,他或她也会不自觉地这样做。Blackmore(1998)认为,后天的模仿不是真正的模仿,它是本能的传染,因为没有信息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而且本能模仿虽然传播了模因,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所以没有心理。在基金会所接触的模因类异常中,有超过60%的项目性质所造成的影响属于此后天模仿范畴。,如在对SCP-CN-2987的收容控制研究过程中,就发现其异常效应的产生源于一种触发受影响人员后天模仿活动的介质。由于自发性模仿的模因异常通常情况下只能从源头进行阻断,而无法对受影响的个体进行心理层面上的治疗与改变,故不在本研究的详细讨论范围内。

自觉模仿是指有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根据自觉程度,自觉模仿可分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适应性模仿是为了适应新环境或新生活而有意识地模仿他人。例如,如果一个人搬到一个新的居住环境中时,他或她就应该尊重和学习当地的风俗和生活方式。选择性模仿是人们在思考后有选择性地模仿。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如果一个人模仿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行为或思想,就是合理的模仿。如果一个人模仿不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行为或思想,就是不合理的模仿。我们的收容专家、前台公司人员与潜伏特工在界定事件的发生是否属于异常事态时,往往就是取决于对不合理程度的判断。如果人员仅仅是在常态刑事犯罪与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框架下进行不合理模仿,则不会引起过多基金会的注意,而相反,如果人员的模仿行为与常态认知极度相悖,如SCP-CN-666中发生的大规模模因危害事件等,则会对其采取干涉措施。

3.3.2 心理动力中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早期的心理动机研究中,Gardner将其定义为行动中的努力、想要实现语言学习目标的愿望以及对学习语言的积极态度的结合。他还提出,有动力的个人是想要实现特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并在与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的活动中体验到满足感的人29。从这个角度来看,心理动机决定了人们的模仿行为,而这种行为使得IVL异常模因的形成成为了一种可能。

第四章 影响异常模因激发的心理因素分析

4.1 引言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Harold Maslow试图制定一个基于需求的人类动机框架,即如今大部分人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人类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的驱使,需要满足某些较低的因素才能满足较高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说法,在一个人能够无私行事之前,必须满足一般类型的需求(生理、生存、安全、爱和尊重)。他把这些需求称为“缺乏需求”。只要我们有动力去满足这些渴望,我们就会走向成长,走向自我实现。满足需求是健康的,而阻止满足会使我们生病或做坏事。

尽管Johannes Sorts在基金会讲座中曾反复强调模因并不是、心灵感应、超直觉感官或心理冲动。但他也同样提到,如果发觉自身处于一种异常模因冲动下,在内心对呈递到大脑中的信息进行某些不合理的改变可能会起到抵挡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基金会的员工都需要定期采取反制模因的心理练习。

而我们在模仿论的基础上认为,心理需求是推动模因“行动”的动力。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对性、安全和权力等有着根深蒂固的渴望,而IVL异常模因尽管作为异常的一种,无法完全以合乎科学逻辑的范畴去解释其根源与本质,但是往往受影响者的状态与其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也是无法分割的。

根据中分三级研究员陈瑞桐的说法,异常模因需经过一个由同化、顺应、表达和传染四个阶段组成的生命周期30。该阶段理论是由常态化下Heylighen提到的模因周期理论脱胎而出,且除异常性质外,其本质相似。 Heylighen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本文为方便理解 IVL 模因传播和形成的动态方式,基于Heylighen强模因的生命周期理论,将影响IVL模因形成的各个心理因素阶段塑为一个简单框架。即下图所示:

meme1.png

这张图表显示了IVL异常模因的清晰形成过程。IVL异常模因的形成是一个变异的过程,该过程由同化、顺应、表达和传染四个阶段组成。在第一阶段-同化中,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在下一个阶段-顺应中,模因必须由宿主通过记忆保留。没有记忆,模因就会消失,无法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表达。在表达阶段,宿主模仿存储在自己记忆中的模因,然后将模因传达给他人。人类的模仿行为是由其心理需求所驱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传染。IVL异常模因从一代人纵向传播到另一代人,并在整个社会中横向传播。 IVL异常模因形成的整个过程伴随着选择和变异。

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模因的心理动力在此结构中自成一套系统,而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以它神经动力学与心理学为依据进行分析,尝试找到四个阶段中,语言模因与神经机制的相关性。决定IVL异常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不可能给出一个非常完整和详尽的讨论。因此,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析了那些对IVL模因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

4.2 同化阶段

根据陈瑞桐的理论,同化是第一阶段。为了被同化,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要求模因不仅要突出,而且要能激发宿主的情感。理解意味着宿主将模因识别为可以在他或她的认知系统中所指代的一项事物。要被理解,一个新的想法或现象必须与宿主已可用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最后,理解一个新想法的宿主必须愿意相信它或认真对待它。

4.3 记忆阶段

大脑神经的激发反应是离散的,同时具备自发扩散机制。IVL模因是在多层的大脑神经网络中深度习得的,它让层数较多的多层神经网络得以自适应并能够演化出系列新的语言结构形式和新的话语表达方法。仅从语言本体层面来看,音系的音素、音节、超音段、词素、音步和规则等模因。当宿主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其中的一些对象时,这意味着宿主指向了某个对象。当宿主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物体时,他或她就会专注于这个物体,并记忆这个物体所携带的模因。

IVL异常模因的出现频率也有这样的作用。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人们普遍认为事情越重复越重要31。许多IVL异常模因受到宿主注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动性原因即它们在常态下暴露的频率很高。

同样的,情感反映了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由于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们对客体的态度就会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者适合人的欲望的对象,会引起愉悦、快乐等积极情绪。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者不适合人的欲望的对象,会引起悲伤、愤怒等消极情绪。而情感因素在模因选择和宿主记忆强化方面非常重要。记忆按事件方式储存在人类端脑各区域,一个记忆事件对应着一个神经网络。“所见即所得”,不同的意识感知会存储或发送不同的记忆事件。CM1 与 M3 是英国科学家在大脑中首次确定的和人类智力相关的基因群。 他们认为 M1 与 M3 基因群会影响人类包括记忆存储能力和反应推理能力等诸多认知功能。 这两个基因群由数以百万计的基因构成,其功能受到主调控开关的控制,理论上可调控基因提升智力32。基金会也将深入研究这一基因网络,以此来尝试在未来通过调控这些基因,以修正人的神经认知功能,从而降低受到异常模因影响的程度。

此外,影响宿主对IVL模因的注意、理解和记忆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只是探讨了影响宿主的几个认知机制和心理因素,但并不是为了完整或详尽阐述,仅作为研究启发。

4.4 表达阶段

模因要想存活,就必须进行自我复制,即传播并感染更多的宿主。为了感染更多的人,模因应“激励”其宿主尽可能多地表达或交流。为了与其他宿主交流,模因必须作为记忆模式从其存储中出现,并被复制或模仿,然后进入可以被其他人感知的状态。这个过程可以称为“表达”33。

如上所述,无论是常态模因还是异常模因,其核心是模仿。只有通过模仿,模因才能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这是进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当然,语言模因的形成也是通过模仿,然后语言信息从大脑传递到大脑。正是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宿主出于某种目的模仿存储在他或她的记忆中的模因,然后模因被他人感知。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表达阶段,模因是通过模仿来表达和纵横向传染的。因此,模仿对模因进化很重要。

4.4.1 模仿心理分析

模仿是一种心理过程,人们总是有一些动机去模仿。动机决定了人们的模仿行为,这种行为使IVL模因的形成成为可能。宿主对某些IVL模因的选择或模仿也是由其特定的需要触发的。常态心理学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与自己的心理动力有关。当心理动力被激发时,它就会驱动行为的发生。心理动力激发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和目标,以追求某种结果来满足自己需求34。

复制是模仿,根据模因的原理,复制因子是心智认知单位,语言的复制是一种模仿和学习语言的能力,复制因子是言语表达的神经结构,在其作用下,说话人会察其言、观其行,心智由基因程序引导,自发地注意言语行为,解释其特性和目的,如果心智接受这种感觉,即可模仿此行为,如果不能理解或无法辨识,无法接受该言语行为,则不作模仿35。Lakoff也曾以认知语言学为支点,结合镜像神经元理论提出了“认知模仿观”,肯定了大脑皮层区域化运作的现实36。人类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时候,大脑的情感认知功能与社会认知功能协同作用,大脑的每个神经节点都代表着相应的认知概念和认知角色。

4.5 传染阶段

传染是IVL异常模因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模因被编码在一个媒介中以传达给另一个宿主。最常见的媒介是语音,它使用声音来传输IVL模因,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在宿主之间快速传播,但它很容易变异成新的变体,如与异常组织76年班相关的SCP-5805项目。另一类媒介是通过纸质文件或电脉冲传输的文本,还有其他媒介如书籍、图像等。它们是较为持久的媒介,因为它们可以长时间几乎不变地传播。当然,此类稳定媒介的异常IVL模因,仍可能由一个与其生命周期性质完全不同的模因类型起始,典型案例即为2021年8月27日晚在重庆[已编辑]公路上发生的BEARMEME事件,其本质为视觉影响与改变认知的特定区域模因危害,后演变为一场在某网络社区中广泛传播的小型IVL异常模因扩散事件。

4.5.1 纵向传染

IVL模因的纵向传染主要是指从模因携带个体向其他个体传染,以创造新宿主的传染方式。以SCP-4022为例,当项目SCP-4022向其他人告知其异常信息([已确认通过SCP-4022模因免疫接种]即脑中存在巨大的無)后,将成为异常致死模因的潜在携带者。同样的,有些异常模因的起始宿主为人父母时,其对孩子的沟通与教导也会潜移默化地将模因传染至儿童,这也属于纵向传染的范畴。

4.5.2 横向传染

横向传播是IVL模因传染的一种更重要的方式。因为人类的语言社区并非仅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维系。上文可知宿主在与他人交谈时可以传播 IVL模因,但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并非其唯一的途径。大众媒体对横向传播有很大的影响,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些IVL模因附着在书籍、报纸、互联网平台等中,当有人阅读或观看它们时,这些模因就会找到新的宿主。另外,大众媒体可以使那些模因传播得更快,影响更大的人群。想象一下如果SCP-1812如果在互联网上被公布,数以亿计的人群对其有所所了解,其后果令人不寒而栗。所以基金会必须更快速、更严谨地处理这些模因阻断措施。

第五章 结论

5.1 引言

自从基金会以SCP-055为因逐渐引入“异常模因学”的理论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开始从模因的角度进行项目的研究。基金会语言学部也关注语言中的异常模因现象,但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是描述模因现象、提出可控的特殊收容措施。与他们的观点一致,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IVL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基于模因学、心理学中的模仿理论和动机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分析同化、顺应和记忆阶段心理动力的概念框架。本章旨在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指出其局限性,最后为语言异常模因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5.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与以往的研究关注语言中的meme现象不同,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FTL meme的形成。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可概括如下:

1.基于模因学、心理学中的模仿理论和动机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影响IVL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的初步框架。

2.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和顺应阶段主要由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决定。

3.在表达阶段,宿主会出现各种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以模仿存储在自己记忆中的模因。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需要指出的是,本论文的研究是较为初级的——尽管进行了一定限度上的原有研究的改进。在异常模因学领域,在语言学与心理学角度上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此外,如前所述,语言类异常模因研究在基金会中分是入门阶段。因此在中分内网很难找到或购买一些相关的文献,本论文所用的资料有大部分是从网上搜索或调取基金会总部中层权限数据所得。

决定IVL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本文不可能给出一个非常完整和详尽的讨论,并且可能有一些例子超出了本研究的解释能力。因此,目前的研究只是分析了那些对IVL模因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

如前所述,论文主要是定性研究,而不是定量研究。因此,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具有主观性。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基金会越是关注IVL中的模因现象,就会发现更多有实际效用的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对影响IVL模因形成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讨论模因学中的其他分支类现象,如手势、肢体行为、眼神、DNA等,或分析影响这些模因生存的心理因素。

如前所述,IVL类异常模因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研究只是对语言模因现象的描述。在本文提出的分析中,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反制措施的开发与研究,如:尝试通过抑制特定大脑皮层区域对外界体验来进行的图式化的遏制处置;尝试细化抑制特定的传导异常模因因子的大脑神经网络,单独拦截该部分的记忆事件以阻断异常模因传播,同时减少现有的记忆删除剂对人脑的损害;亦或者解析大脑神经结构、利用大脑网络模块,阻遏其中离散的心理动力机制的激发等。

参考文献

[1] G. Kyne.地理文化语言作为异常模因对常态世界的影响因素——以SCP-4068中“洛基山脉”为例.[R].全球异常研究报告2020.美国.2020.

[2] 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drk:OUP.l976.

[3] ONXY.逆模因学中的文本表述[A].基金会北美异常模因学术组第二十七届科研年会发言.2002 10.

[4] Johannes Sorts.Understanding Memetics.[M].2010.

[5] 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6] Rachel Mackenzie. Dr. Mackenzie’s Glossary of Terms.[M]. SCP Essay and Resource Hub.2013.8.30.

[7] 庄美英.广告口号中的强势模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8] 王同含.从无到有的SCP——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异常演变.[M].2007.12.

[9] Subool.Site-CN-82-α年度研究报告——2021年.[R].Site-CN-82 Press.2021.12.

[10] Claire Einstein.模因抹杀触媒,认知阻抗系数,以及更多其他东西.[A].模因学速成与应用.Site-CN-06.2020.3.15.

[11] Xilas Crowe.5225附录合集[DB].SCP Essay and Resource Hub.2020.2.

[12] Heylighen Francis. “What make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J].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mation Transmission,1998.

[13] Delta Cage.异常性质的传播与阻断.[M].2005.

[14]Corita Sole.Site-19工作法则——收容专家的职业规划.[J].2017.9.

[15] Unity Frank.基于异常模因论的表达语用分析.[M].2022.7.31

[16] Nederbird. Abnormal Memes and Translation. [J].2019.

[17] 푸랑산 Prang Mota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Ecological Translatology and language Memetics [M]. 2020.

[18] Christon Exmins. Manipulation and Ideologies in the Foundation: Memetics, Language, Mind [C]. SCP Essay and Resource Hub.2019.4.

[19] 羽天一.逆模因:传播的“强噪音”[J].SCPedia.2021, 1. 200-209.

[20] 赵馥一.自然界中的模因[J].基金会异常文学部专栏.2002, 7.54-69.

[21] Angus Dure.Imitat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abnormal Meme [J]. SCP Essay and Resource Hub.2021.10.

[22] 聂鑫.影视广告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5-26.

[23] Thorndike, E.L. Animal intelligenc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ssociative processes in animals[J]. Psychological Review. Monographs Suplements, No.8. 1898.

[24] Blackmore,S. Imita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a Meme [J]. 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1998.

[25] McLeod, S. A. Piaget.Cognitive Theory. [M]. Simply Psychology. 2012.9.

[26] McDougall, W.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M]. (14th ed.). Boston: Lure.1921.

[27]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24-327.

[28] Claire Maie.On the nature of imitation [M]. SCP Essay and Resource Hub.1997.

[29] Gardner,R.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30] 陈瑞桐.异常心理学的神经机制 [M].流动者站点:杉草萍教育出版社.2022.127-128.

[31] 鲁景超.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2] 彭华正,潘建伟,朱睦元. 基因网络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6): 815-818.

[33] 沙德玉.论模因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4]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5] 王纯磊,何 丽. 语言模因表征及其神经通达机制研究[J]. 外语研究,2017(2): 53-56.

[36] Lakoff,G.The neural theory of metaphor[A]. In W. Raymond & Jr. Gibbs(eds.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etaphor and Thought[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17-38.

附录

个人简介

陈卡妮,女,江苏常州人,主要从事Mobile-Site-CN财务顾问工作

2010.9~2015.6,北京人民大学 硕士

2015.9~2018.4,北京人民大学 博士

2019.12~2021.7,Site-CN-87 3级研究员

2021.7~ ,Mobile-Site-CN 流动性研究员

联系方式

Mobile phone:00792-75088941

Email:[email protected]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所有申报材料(包括:资格证书、聘任书、荣誉证书、考评合格证书及论文、业绩材料等)均真实有效,如提供虚假、失实的申报材料,本人愿就此承担相应责任,接受基金会及Mobile-Site-CN给予的严肃处理,三年内不得申报任职资格。

承诺人(签名):sign.png

所属单位:基金会流动者站点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