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对教育的异化: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与商品经济意识形态对高校教育学术的全面

看了一个有关大学教育学术体系对学子异化影响的视频。视频内容虽然有些偏颇和相对偏激处,但也深刻暴露揭示了一些在高等教育学术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术异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和逻辑思维方式带来的人在教育、生产、生活各方面异化的一个体现,教育普遍遵循工业化大生产与商品经济的逻辑。

现在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借鉴19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模式,如德国,在上世纪最先普及义务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育与社会工业化大生产相配适的工人,高等教育则是为了培育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的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阶层。在长期潜移默化地熏陶之下,这些人群有一部分人容易变成“精神上的资本家”,产生亲资性。自以为文明,理性,客观,公正,可是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已经悄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信念,并外化为话语、行动、价值取向、看待事件的视角态度。这的确有一定的好处,往往让人具备具有溯源和批判性,通常矛头直指政治和文化。只是,也带来了另一种狭隘性——即不自觉地为西方不合理的现象辩护,对中国,即使是一些实在的惠民举措,也必揣摩“葫芦背后里卖的药”,有一句话百用百灵——政府的所有行动举措根本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可是,西方国家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他们就是民主、爱民、天下为公,到了中国,就变成统治者的愚弄和算盘。如果说“政治是必要的恶”,那么,至少采取相对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要太过双标。一味“右”同一味“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往往都出于私心情见。

关于资本主义思维方式与学术体系对高等教育的全面渗透覆盖,作为几年前大学高等教育中的一员学子,我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学科存在不约而同的思维信念——行政管理发源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美国是现代行政管理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者。因此,中国古代丰富的全面政治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借鉴启发意义的政治与行政管理思想,如《论语》讲,“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而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孟子》讲,“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学》讲,“自天子以至庶人,壹皆是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为之有也。”;《中庸》讲的为政,生财,齐家有道,《管子》中的“仁义礼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等,这些几乎都不讲,偶尔提到一两句古代经典中的话,而整体全部都是西方政治与行政管理思想。

可是,西方行政管理思维真的就是很好很先进吗?马克斯.韦伯是我尊敬的一位思想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社会学家,他提出了组织管理经典的等级森严的“科层制”(或译为“官僚制”)模型,这一管理模式由于适配资本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等级管理制度,一度被奉为圭臬。韦伯本人不一定很提倡这种“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他关心世界不同区域与国家的文化,关注人类的文明与幸福,科层制只能给一小部分上层管理人员带来居高临下式的权力掌控的优越感,却给组织大部分员工带来卑微与疲惫。科层制下,任务的逐级下达,压力的层层加码,对基层与底层员工造成了身心精神上的巨大剥削。

与科层制相配套的是有着“科学管理之父”名声的泰勒,提出的“科学理法”。强调规范、标准、统一流程化的动作与计时,直接匹配现代工厂的流水线生产体系——试问,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有几人是幸福的,在工作中体会到灵感创造的快乐?几乎不存在,而只有人类劳动的可怕异化和资本精明贪婪的剥削。美国艺术讽刺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现象。泰勒的生产管理模式被命名为“科学管理”,但却是西式科学实验存在弊端的鲜明体现——即人道主义的缺失,忽视人格主体尊严,造成人主体的机械螺丝化,异化劳动与人类幸福背道而驰。

而追求“工具理性”的科学实验和“追求价值理性”的伦理社会学的隔阂、脱节,与资本和权力的挂钩,竟诞生出了二战时期骇人听闻,犯下滔天恶行的人体生物化学军事实验。如今以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基地为代表的所谓生物科学实验基地,是这一魔鬼产物的遗存。最近刚出现的大规模扩散扩散的猴痘病毒,大概与这种生物科学研究密切相关。“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讽刺呢?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