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 ,北京大学汉语史博士,主要研究汉语史、训诂学、音韵学、文化史、古文献学。《<国语>训诂举例》,见《五邑大学学报》,2016年。
提要:《国语》是先秦重要的经典,文辞古奥,前辈学者有许多训诂学和校勘学的研究,但还是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本文讨论《国语》的十个训诂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精确理解《国语》。
关键词:观兵 天官 雕言 道 鹿台
《楚语下》:“周言弃德,不淑也。”韦注:“取周以言,而不以德。”徐元诰《国语集解》、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萧旭《国语校补》、郭万青《国语考校》无别解。《汉语大词典》释周言为美言,乖于训诂,“周”在训诂上无“美”义。
据韦昭注,周当训忠信,常见于古训,言取忠信之人只以其言,不以其德。今按,众说均非。
周言与弃德对举,“周”当为动词。“周”应为“雕”之借(严格来说是“彫”之借)。“彫、雕”从“周”得声,例可通假,训“雕饰”。
《尔雅·释器》:“玉谓之雕。雕谓之琢”。《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包曰:“雕,雕琢刻画”。汉古诗有曰:“雕文各异类”。
《文选》卷三十一刘桢《感遇》诗:“敢不自雕饰。”注引古诗曰:“窃独自雕饰”。贾谊《新书·瑰玮》曰:“夫雕文刻镂周用之物繁多”。
《玉函山房辑佚书》录有《三苍》曰:“雕,飾也”。
“周言”乃“雕言”,即不顾事实而包装语言、美饰语言,硬把坏事说成美德。古书常有“饰言、饰辞”之类的说法,正是“雕言、彫言”的意思。
“彫、雕”与“饰”同义。详细举证如下:《中论·贵验》:“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而已”。《论衡·对作》:“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
《论衡·超奇》:“岂徒雕文饰辞,苟为华叶之言哉?”《论衡·自纪》:“调行者不饰辞”。
又曰:“谓之饰文偶辞”。《法苑珠林》卷24引《感应缘》曰:“业尚纯朴,不表辞饰”。《大唐西域记》卷十二:“多饰虚谈”。《鬼谷子·揣篇》:“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同书《权篇》:“饰言者,假之也”。《荀子·宥坐》:“言谈足以饰邪营众”。《礼记·缁衣》:“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杜注曰:“实朝言观畔,饰辞也。”“饰辞、饰言”同于《国语》之“周言”。《邓析子·无厚》:“若饰词以相乱。
《文心雕龙·情采》:“文采所以饰言。”《史记·蒙恬列传》:“非敢饰辞以避死也”。《李斯列传》:“饰虚言以乱实”。
《史记·殷本纪》:“言足以饰非”。《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崇饰恶言。”《汉书·路温舒传》:“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汉书·楚元王传》:“缘饰文字,巧言丑诋”。
《汉书·盖宽传》:“言足以饰君之辞”。《汉书·宣帝纪》:“增辞饰非,以成其罪”。《汉书·王嘉传》:“狱有饰辞”。注:“假饰之辞,非其实也”。《汉书·夏侯胜传》:“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
《六韬》卷一《文韬·文师》:“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墨子·非攻下》:“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
《礼记·表记》:“有其辞而无其德”。《魏书·萧宝夤传》:“皆饰假说,用相褒举”。《魏书·李谧传》:“可谓因伪饰辞,顺非而泽”。
同篇:“弗饰辞而背理”。《韩非子》有《饰邪》篇,“饰邪”的意思是用语言包装邪恶之事。
《韩非子·解老》:“夫君子,…好质而恶饰。”据以上众多例证,可知《楚语》的意思是:饰言而弃德,故不善也(不会有好结果)。
《楚语》上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韦昭注:“周,密也。淑,善。”
周也当为“彫、彫”之借,不当训“密”。
待续
参考文献
-
共八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第六册。《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卷2引《三蒼》:“雕,飾也。”此其原始出处。
-
参看《故训滙纂》(商务印书馆,2004年)738页“彫”字条和2447页“雕”字条。
-
其中的“调”也应为“雕”之借。
-
亦见《魏书·刑罚志》。
-
更考《国语·周语下》:“器無彤镂,俭也。”汪中《国语校文》:“彤,乃彫之误。《贾谊书·礼容语》正作彫。”(见《新编汪中集》44页,广陵书社,2005年)。《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韦昭注:“彤,丹楹也。”汪中《国语校文》:“彤镂,疑彫镂之误。韦氏亦从为之辞,已见《周语》。”(见《新编汪中集》46页)。汪中之言当为可信,古有“雕镂”一词。考《礼记·哀公问》:“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