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新論從中西比較文論看《體性》篇(5)

  五邑大学文学院龐光華教授 详文请参考《<文心雕龙>二论》,见《东亚文献研究》,韩国忠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提要:本文揭示了《文心雕龍·聲律》篇的“士衡多楚”的含義;從中西方文論比較的角度,重新揭示《文心雕龍·體性》篇的重要價值。《文心雕龍·體性》篇把美分為八體的思想遠比西方美學對美的分類要深刻;《體性》篇對文體與風格關係的精湛論述,遠遠超過了晚於劉勰一千多年的法國文藝理論家布封的見解。

  關鍵詞:楚調   體性   風格

  公元1753年,法國文學理論家布封當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他在就職儀式上發表《論風格》的演講,提出了“風格就是本人”的名言,後被人廣為引誦。

  布封說:“作品裏面所包含的知識之多,事實之奇,乃至發現之新穎,都不能成為不朽的確實保證;如果包含這些知識、事實與發現的作品只談論些瑣屑對象,如果他們寫得無風致,無天才 ,毫不高雅,那麼,它們就會是湮沒無聞的,因為知識、事實與發現都很容易脫離作品而轉入別人手裏,它們經更巧妙的手筆一寫,甚至於會比原作還要出色些哩。

  這些東西都是身外物,風格卻就是本人。因此,風格既不能脫離作品,又不能轉借,也不能變換;如果它是高超的,典雅的,壯麗的,則作者在任何時代都將被讚美;因為,只有真理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恆的。

  我們知道,一個優美的風格之所以優美,完全由於它所呈獻出來的那些無量數的真理”。

        待续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