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新論從中西比較文論看《體性》篇(2)

  五邑大学文学院龐光華教授 详文请参考《<文心雕龙>二论》,见《东亚文献研究》,韩国忠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提要:本文揭示了《文心雕龍·聲律》篇的士衡多楚的含義;從中西方文論比較的角度,重新揭示《文心雕龍·體性》篇的重要價值。《文心雕龍·體性》篇把美分為八體的思想遠比西方美學對美的分類要深刻;《體性》篇對文體與風格關係的精湛論述,遠遠超過了晚於劉勰一千多年的法國文藝理論家布封的見解。

  關鍵:楚調   體性   風格

  西方美學家對美的區分多採用剛柔二分法,以為世間之美可分別歸屬非剛即柔。實則人間的美,尤其是文藝之美有許多形式既非剛,也非柔;既殊崇高,又異嬌美。我國美學名著《文心雕龍》對此有充分的注意。

    如《文心雕龍·諧隱》所揭示的諧,辭淺會俗,譎辭飾說,意在微諷;同篇所描述的隱,遁辭譎譬,弼違曉惑。諧與隱二種文藝風格既別於剛,也異乎柔。

    又如銘誄為我國重要文體,《昭明文選》有二卷專收銘文與誄文。銘誄文章之美也不能以剛柔二體來概括。考《文心雕龍·定勢》稱:“箴銘碑誄,則體制於弘深。”弘深頗與剛柔不同,不能歸屬於剛性美和柔性美中的任何一類。

资源下载: